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对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04-16 12:41王梦君罗瑞琳宣莹莹钱龙江雯郑磊葛宇汪晋芮景徐茂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糖浆胃肠功能蒲公英

王梦君,罗瑞琳,宣莹莹,钱龙,江雯,郑磊,葛宇,汪晋,芮景,徐茂奇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专硕研究生规培基地 安徽芜湖 24100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症状不典型,相比其他年龄组更易导致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脓肿等严重后果[1],急诊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2]。但是由于高龄、手术和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较长[3]。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如中药汤剂、针灸、中药灌肠等,对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疗效[4-6]。为探究中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7-9]理念,采用院内制剂十二味蒲公英糖浆术后口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人卫版《外科学》第9版。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入组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②年龄≥60岁,发病时间<72h;③无慢性心、肝、肺、肾等重要生命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2.2 排除标准 ①糖尿病患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③对中药汤剂过敏的患者;④术后有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的患者。

3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外科接受阑尾切除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67例,术后均辨证为湿热蕴盛证[10],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芜湖市中医医院伦理审查编号:YW2023-003。

4 治疗方法

4.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①抗感染治疗;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④对症治疗:镇痛等;⑥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4.2 治疗组 于术后第1天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十二味蒲公英糖浆(我院制剂室制备,皖药制备字Z20180006000)口服,每次25mL,3次/d。

5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②观察并记录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医外科肠痈的疗效评定,评估术后第3天2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分级量化。按症状评分: 1分治愈:无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2分好转:症状体征减轻;5分:症状体征加重,出现并发症。③观察并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④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

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Graphpad Prism9.5.1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若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t检验,不符合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 2组患者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RP和临床症状分级比较

治疗组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RP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RP和临床症状分级比较(±s)

表1 2组患者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RP和临床症状分级比较(±s)

组别例数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109·L-1术后第3天CRP/mg·L-1术后第3天临床症状分级治疗组347.8±3.18.3±4.22.2±0.8对照组3310.3±4.112.3±6.63.1±1.2 P 0.00630.00420.0006

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d肠鸣音恢复时间/d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d住院时间/d治疗组341.3±0.81.2±0.71.1±0.124.5±1.3对照组332.5±1.62.0±1.11.5±0.326.2±2.2 P 0.00020.0007<0.00010.0003

讨论

“肠痈”一词首载于《素问·厥论篇》,其文曰:“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而肠痈的发病原因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有相对完善的论述:“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其病邪即为湿热瘀血,郁结小肠,导致肠腑传化失司,聚而化火生热,生成痈肿[11]。《金匮要略》对肠痈的临床表现有更为详细的叙述:“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肠痈常见证型湿热蕴盛可见高热,少腹疼痛,甚则可于右下腹触及包块,按之痛甚。严重者可见腹痛漫延,高热惊厥,神智昏蒙,引发脓血症危及生命[12-13]。及时的手术干预,中西合并的疗法有助于肠痈危重症患者的恢复。

大肠属于“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是六腑的特点。腹部手术之后,瘀血内阻,腑气不通,则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肠传化功能障碍,继而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是影响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14]。此皆属于“滞”因,当运用“通”法[15],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相较于西医,中医内外治法应对腹部手术胃肠功能减弱有更加多元化的方法[16]。中医适宜技术内容众多,全部参与到加速康复外科方案中是不合时宜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穴位的组成个体化严重、腹部手术后中药外敷的劣势、汤剂加减配比与熬制时间的花费、针灸时面临断针等风险。但选取一部分疗效可靠,易于接受,便于制定统一标准的干预措施参与,是具有可行性的[17]。

芜湖市中医院院内中药制剂十二味蒲公英糖浆(药物组成:蒲公英、穿心莲、紫花地丁、醋香附、忍冬藤、木香、火麻仁、大黄、焦山楂、焦神曲、炒瓜蒌子、瓜蒌皮)按照规定工艺制备加工而成,功效为清热解毒、通滞去瘀、理气缓痛[18]。其中蒲公英为主要药物,配伍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止痛,药理学上证明两味药物同时使用,有非常显著的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19-20];配伍穿心莲清热燥湿,凉血消肿。香附理气宽中,醋制效力更强。木香醒脾开胃、健脾消食,乃行气调中理气佳品,配伍忍冬藤、火麻仁、焦山楂、焦神曲,消食泻热、祛瘀逐水、通络止痛。瓜蒌一身,宣肺顺肠,提壶揭盖,上窍通则下窍通。十二味药,君臣有序,相与宣摄,近除瘀积,远通滞经,故肠腑通调,邪聚俱散。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术后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CRP和临床症状、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初次下床行走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可见术后服用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可以促进老年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胃肠道蠕动,可明显缓解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同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辨证论治地应用十二味蒲公英糖浆,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糖浆胃肠功能蒲公英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蒲公英
蒲公英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糖槭树——流糖浆的树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枇杷糖浆
学习煮糖浆
蒲公英找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