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4-04-17 04:10王菁怡祝胜强李川和凯张金鹏孙慧超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

王菁怡 祝胜强 李川 和凯 张金鹏 孙慧超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监督工作的新特点新需求,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提出了监督指挥系统的设计。监督指挥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通信等技术手段,汇聚相关监督数据并进行分析研判,挖掘不同阶段的监督重点,并且通过远程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现场活动进行监督和指挥,辅助改善和解决数据分析、监督取证、指挥调度方面的问题;针对监督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监督指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实现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监督系统;大数据;指挥调度;融合通信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3.026

中图分类号:TN 91,TN 92,TP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3-00-04

0   引言

新时代监督工作的内涵愈加丰富,对于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1]。这就使得对各类事件和服务的处理结果和效果无法得到准确和可信的监督和考核,也不利于各级领导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2]。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监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做到数据在线采集、信息实时推送、节点快速响应、多方在线联动、监督结果可溯源,努力实现监督机构对监督全流程网上管理,增强监督精度,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推进监督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最末端”问题发现、“全闭环”任务办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1   背景与现状

为了全面把握新时代监督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修改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督工作的核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3]。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监督方式、常规的工作方法既显得乏力,又面临工作量大,监督容易流于表面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足都逐渐呈现出来。

(1)缺少监督数据分析手段。监督事项种类繁多,任务量巨大,数据之间缺乏有效关联,且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不互通,存在碎片化、统计难、数据散等问题,且统计结果没有直观可视化的呈现方式,领导无法快速了解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及各类监督事项的整体办理进度,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參考。

(2)缺少监督和证据留存手段。监督人员在执行监督任务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证据采集设备,无法及时采集现场音视频数据,并向监督平台回传情况、锁定证据,导致证据缺失或整理困难。

(3)缺少监督指挥手段。后方指挥人员无法实时查看现场监督人员的位置、具体情况等信息,对于监督活动也缺乏直观的监督和指挥调度手段,无法有效赋能基层。

(4)发现、处理问题为同一主体,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以及全过程监督控制[4]。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监督指挥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为监督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监督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架构

系统的整个架构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示层。

(1)基础设施层包括互联网、政务网、视频联网和云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网络和计算资源。

(2)数据层包括监督业务数据库、监督指挥业务数据库、视频数据库,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业务支撑层包括流程管理引擎、统计报表引擎、监督数据中台和指挥调度服务,为上层应用提供通用服务支撑。

(4)业务应用层包括移动监督系统、监督信息共享系统、监督数据分析系统、监督指挥系统,为实际监督业务提供服务。

(5)用户展示层包括移动数据展示和统一大屏展示,展示终端支持PC终端、移动终端和大屏展示系统。

2.2 系统组成

监督指挥系统通过监督数据共享系统、监督指挥系统、移动监督系统和监督数据分析系统,为新时代监督工作提供高质量信息化支撑,辅助改善和解决数据分析、监督取证、指挥调度方面的问题。

(1)监督数据共享系统:提供各个部门数据接口的对接能力,提升与各个部门间监督数据的融合,将各个部门的相关监督数据接入系统,并进行数据治理和清洗,统一数据标准,形成监督数据资源池,并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标签归类,分析监督热点事项,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形成体系化的监督工作新格局。

(2)监督指挥系统:依托GIS地图进行可视化指挥,将需要监督指挥的事项加入调度清单,通过一线人员配备的执法记录仪和证据采集设备,即可实现现场人员位置实时查看、现场视频调取、现场人员监督指挥等功能,远程指导监督现场人员完成必要的操作流程并采集证据,同时可查看监督事项执行的全流程,回看历史环节和证据报告等数据,实现重点监督工作全流程回溯监督。

(3)移动监督系统:为基层监督提供移动端监督任务执行和监督线索上报工具,为监督员提供视频证据上传工具和视频截取工具,将一线收集到的监督证据进行快速的截取和固定,提高整体监督效率。

(4)监督数据分析系统:有效解决监督工作事项多、碎片化、统计难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监督工作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不同维度展现当前各个责任单位、各类重点工作、各个部门的监督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数据可视化直观展现,方便领导随时掌握监督事项最新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2.3 业务流程

(1)通过监督数据共享系统,将外部监督数据和系统自身产生的监督数据进行统一接入汇聚。

(2)依托数据融合平台的能力,将接入的各类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形成监督数据专题库。

(3)判断监督事项是否需要进行远程监督指挥,若不需要则直接分配给基层监督员进行任务执行,若需要则将该事项加入监督指挥列表。

(4)通过监督指挥系统,对需要进行监督指挥的事项进行图上指挥调度,指导监督员执行任务。

(5)监督员执行任务结束后,及时通过移动监督系统反馈监督任务执行情况,并上传相关证据资料。

(6)监督指挥系统将监督任务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统一归档整理。

(7)通过监督数据分析系统,分析当前监督事项推进情况和监督重点热点事项,并以可视化形式进行综合呈现。

2.4 系统实现

2.4.1 监督数据共享系统

(1)数据融合平台。监督数据作为宝贵的资产,要想发挥其最大价值,一方面要深挖数据的隐藏信息,另一方面数据应为业务应用赋能。数据融合平台是集成化的数据处理基础平台,围绕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入、存、管、出四个核心场景,实现数据和业务的解耦,提供一站式的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开发和数据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融合能力,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满足数据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求,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精细化管控,保证最终监督的数据落地。

(2)监督数据接入。监督数据接入提供外部数据接口的对接能力,将外部与监督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接入,为监督业务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来源。依托监督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服务能力,以分组管理的方式对系统内的数据源进行管理,将数据源以标签化方式进行分组管理,每个分类下的数据源以列表形式对信息多维度展示,将海量、多源异构的监督数据整合并资产化。

(3)监督数据管理。将接入的其他部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治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面向业务方面的应用需要,形成监督数据专题库,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根据对监督业务数据的热词分析提取出数据标签,对监督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对批量数据按照统计的热词进行分类,发掘不同阶段监督重点,并将相关事件进行关联归类,支持按照不同分类查询;基于监督数据资源池,提供热点检索功能,检索结果支持按照数据来源分类展示,直观呈现热点线索在各个部门的分布情况。

2.4.2 监督指挥系统

(1)监督事项管理。监督事项管理支持将需要进行远程监督监督指挥的事项加入监督列表中,并展示监督事项简要信息,包括事项名称、责任单位、最新状态等,支持在列表中按照监督事项关键词、监督事项状态、监督事项类型、责任单位等进行检索,快速查找对应事项。对于加入监督列表中的事件,支持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点击图上图标即可查看对应事件的简要信息,支持全流程图上展现,从监督立项到现场视频监督,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监督执行全过程,并将最新进展详细显示,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

监督事项管理支持将监督设备、监督员与其正在执行的监督事件任务进行关联;监督员在监督设备上选择执行某项监督任务后,对应设备与人员即可在图上与事件进行关联,同时支持指挥端调取现场监督视频设备的实时视频画面,实现远程监督指挥;支持指挥端对现场监督视频设备发起呼叫,支持双向语音通话,实现监督通信调度。结合图上指挥功能和监督事项管理,实现监督事项可视化指挥调度。

(2)监督图上指挥。监督图上指挥功能依托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图上指挥调度,基于地理信息和定位技术,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实时传输执法人员所在位置[5]。支持在指挥系统中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当前监督员的资源信息,包括组织架构、人员总数、人员类型、所属单位等基本信息;支持人员实时状态信息展示,结合监督任务分派和执行情况,展示监督员当前是否正在执行监督任务;支持按照人员姓名、所属单位、所属部门、职务、任务状态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查询,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员,即可在指挥端为指定人员分派任务,实现一键指挥调度。

监督图上指挥系统支持在地图上查看监督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监督员通过移动端即可实现实时位置更新上报;支持在指挥端直接对指定人员发起呼叫,实现图上一键呼叫,同时支持在地图上查看当前开机的视频监督设备位置信息,并实时进行位置更新。支持在地图上查看前端视频采集设备、监督员的位置和基本信息。支持在地图上远程对证据采集设备发起音视频通话,实时调阅前端采集视频等功能,实现远程监督指挥和现场情况查看功能。

(3)监督线索管理。对于基层信息员上报的监督线索和问题建议,系统支持在指挥调度系统中进行地图定位和列表展示,根据监督线索中的位置信息,将监督线索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便于查看监督线索的分布情况,并支持关联上报人的信息,在收到新线索上报时,还可通过弹窗消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查看。接收到的基层监督线索支持以列表形式进行展示,包括线索名称、线索类型、上报人员、上報时间、上报位置等,支持按照监督线索名称、类型、时间等信息进行筛选和检索,支持按照日期、线索类型统计监督线索数量。

2.4.3 移动监督系统

(1)监督任务执行。监督任务执行模块用于监督员在执行监督任务时查看监督任务详情,并且反馈现场监督情况和收集的证据信息,为监督员提供移动任务执行工具。支持通过移动应用上报兼职监督员的位置信息,便于指挥端抽调合适的人员前往协助监督任务的执行。

(2)监督数据上传。监督数据上传模块支持监督员将手机上收集的证据线索进行上传,并自动关联相关监督事项,及时进行证据归档,解决了监督员通过个人手机接收大量基层群众反映的线索但无法及时上传的问题,将监督员收集到的相关音视频和图片证据上传到监督系统,避免这些证据在个人手机中占据大量的空间,且无法和相关监督事项进行关联。

(3)监督线索随手拍。监督线索随手拍模块以移动端应用的形式,为监督信息员提供监督线索、问题建议的上报应用,在上报线索或问题时,只要按照表单填写线索类型、线索位置、线索描述、现场视频或图片以及上报人的信息即可,线索位置支持在地图上进行定位,上报人信息支持根据登录账号进行自动填充,同时支持通过移动应用接收通知公告信息,便于监督员随时查看近期线索搜集重点。

2.4.4 监督数据分析系统

(1)监督数据综合分析。监督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结合监督系统本身业务数据,以及对接的外部监督业务数据,针对责任单位、监督事项推进情况和热点事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从多个维度呈现监督事项综合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推动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2)移动监督数据分析。为方便领导和监督人员随时查看监督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监督数据分析系统可将大屏端的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也都一一对应在移动端进行了展示,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呈现方式,将各类监督事项进行多维度统计,便于领导把握监督事项当前进展、未办结事项等情况。

3   结束语

通过监督指挥系统的建设,实现监督事项一网通办、监督过程全程可控,充分利用网络对监督事项分层分级转办督办,建立各监督对象向监督机构实时高效反馈机制,综合运用音视频、即时通信、实时定位等手段,保证监督机构准时、及时、全面掌握监督事项的办理进度,提高监督即时反馈和实时调度能力,从而有效监督各部门行为,提升综合效能,履行抓落实、促发展的职能,因此其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于文丽.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美)安东尼·汤森.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第1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孙立新.政府督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 贺立国,闫实,吴彦波.基于地理信息和定位技术的执法监管指挥控制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3):51-52.

[5] 顾国勇.某城市管理局监控指挥平台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小微电商授信评估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