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电影创作艺术风格的分析

2024-04-17 07:14程宝俊徐明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创作

程宝俊 徐明

动画电影是人类的一种造梦形式,人们将能动的图画连接到一起称为“动画”。即令没有生命的图画、图形或物件等发生运动,使其成为“活动的图画”。人们早期对动画的认识,源自 18世纪末法国人雷诺制造的世界第一部动画片《丑角与他的狗》,真正兴盛并风靡全球的是美国迪士尼卡通动画。其后,日本漫画式动画兴起,渐渐形成了世界多元化动画电影创作格局。

中国动画电影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常以自身民族文化题材为创作主题,进行群体式英雄塑造,让内容情节生动有趣。无论题材还是内容,都彰显出民族风格多样性。在世界动画领域中, “中国动画学派”颇负盛名。当今,世界各国动画电影风格趋向多元,题材极为广泛、制作技术高超,我们很有必要在梳理、学习与借鉴中推进中国动画创作的快速发展。

一、美国动画电影的全球性

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历史悠久,自 1907年布莱克第一部动画电影发行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类型题材极为丰富,人物形象塑造非常典型,其叙事节奏较为明快、影像风格唯美和主题鲜明等特色,为其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美国成为世界动画电影的生产大国,引领着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潮流。

美国动画电影制造商的主要代表有迪士尼动画公司(成立于1923年)、梦工厂动画公司(成立于1994年)、皮克斯动画公司(成立于1995年)等。迪士尼动画公司最初以改编经典故事为主,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形成了迪士尼动画公司的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在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动画公司创作出《大力水手》《唐老鸭与米老鼠》《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等佳作;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木偶奇遇记》《爱丽丝之梦游仙境》《辛普森一家》《猫和老鼠》等作品;20世纪80年代后,《小美人鱼》《狮子王》《机器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作品涌现,获得全球观众的广泛认可。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常以顽强拼搏、追求梦想、努力奋进为主题,深受市场欢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的动画角色生动传神,故事情节充满创造力,角色形象独特,诠释出诸多的以“美国梦”而闻名世界的动画电影。皮克斯动画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三维动画制作公司,他们善于用先进技术,对故事与角色进行创新性改造。

美国动画电影的核心价值观突出,多数具有个人主义色彩,强调个人平等、自由、成长、发展等主题。如《疯狂动物城》讲述了兔子朱迪努力成为一名好警察的故事,影片傳递出人类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摩擦下,始终拥有一颗正义勇敢的心的主题,主人公敢于斗争、不断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

事实上,美国动画电影凭借高水准的视听表现力、强大的技术制作实力、雄厚的产业市场规模积累以及巧妙的跨文化营销策略等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在动画电影创作上,美国动画电影多采用夸张的人物形象、宏大的电影场景、快节奏剧情发展以及诙谐幽默的剧情,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带给观众一场场动画电影的视觉盛宴。自 1937年迪士尼动画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迅速风靡全球,从而奠定了美国动画电影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二、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性

日本动画电影追求内容重于技术的理念,一直以题材丰富多彩、喷笔绘制图画等技术独领风骚。其中,有反映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故事,有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探讨,巧妙地借用动画,传达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在世界动画电影界中, 日本长期积极地推进动画、漫画、游戏与电影的融合输出,使其树立起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日本较为著名的动画代表作有手冢治虫、宫崎骏、新海诚等人的作品。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等作品,其思想性触动人类的心灵深处,启发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对纯真梦想的坚持;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作品,具有唯美的影像和自然清新的风格,传达着天、地、人和生灵的和谐共生关系,其反战主题和生态主题明显。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以极高票房和良好口碑成为动画电影中的经典。影片讲述了一个颇有幻想色彩的爱情故事,来自东京的少年泷和来自偏远小镇的少女三叶在梦境中互换身体,作品以两人之间的懵懂爱恋为核心,赋予两个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文化身份。历史悠久的小镇与现代大都市的空间转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对话,呈现出一种虚无缥缈又真实鲜活的氛围。男女主角在进入现实社会后,面临着家人、朋友、同事等社会联系,生活结构受到挑战,可理解为人类的身份与权力的置换,引导观众从不同视角去看待世界,在一定程度表达了导演的美学理性观和对青春的唯美思考。

日本动画电影拥有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且一直在不断地创新。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有《天空之城》《风之谷》《龙猫》《哈 尔的移动城堡》《起风了》《幽灵公主》《悬崖上的金鱼姬》《魔女宅急便》《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千与千寻》等。其中《千与千寻》关涉对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认知,把人类与神怪幽灵之间的相互排斥、抵制而又相互影响置于同一情境中。宫崎骏试图用千寻的寻找和回归,描绘她在经受各种磨难后的成长,反映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学会尊重他人,要学会在逆境中唤醒强大的内心动力,克服各种困境,掌握生存智慧和技能。影片开始呈现出的是懒惰胆小的千寻,既不期待搬家,又不情愿跟父母去冒险,既没有《龙猫》中搬家小姐妹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没有《幽灵公主》中主人公的坚强和《娜乌西卡》中主人公的勇敢。而黑夜突然降临之际的遭遇迫使千寻去彻底改变,不得不开 始冒险,独立面对挑战和抉择,探寻神秘的世界。

日本动画电影正是以深刻的情感勾勒出复杂的世界,特别在角色表达和复杂情感冲突中,往往涵盖了很多社会问题。诸如友情、爱情、历史、战争、自然灾害等,使动画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方式。由此,让日本动画电影吸引了世界观众,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动画的民族性

中国动画电影发轫于1922年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诞生。回眸中国动画电影走过的百余年历程,既有风雨征程,也有技术革新、内容变迁和风格演变。特别在民族性创作上,更是拥有自己的画风流派,凸显民族审美情趣,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令“中国动画学派”独树一帜。

早期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主要采用手绘形 式,其代表人物是万氏四兄弟,他们手工绘制图画,进行图画连贯、运动组接等实验探索,用山水绘画或水墨绘画、剪纸画等形成有连贯画面的动画电影。他们先后创作了《大闹画室》《一封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等动画片,由此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实验的起步期。其后,依据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成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面世,用简单的故事情节讲述孙悟空如何战胜牛魔王,成功地塑造出民族革命人物反侵略的欲望,由此奠定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的最初创作样貌。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抗击日本侵略和宣扬民族精神为主旨的动画短片成为这一时代的创作主流,涌现出《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神秘小侦探》《民族痛史》《农家乐》等一批抗日经典动画短片,均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山水画造型和鲜明的动画人物形象,讲述了充满中国元素的中华民族文化故事。事实上,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大多表现贫穷、战乱、经济疲软、百废待兴等主题,直接用动画片去宣传中国的革命斗争,鼓舞人民战胜压迫和侵略,塑造出民族化的国家主题意识。动画技术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进程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电影曾以美术片为主流,这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创建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佳作有《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骄傲的将军》《渔童》《小 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多数作品故事较为完整,形象较为生动,情节较为活泼,技术较为流畅,在创作中借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剪纸、折纸、木偶等艺术技法,民族性表现力极强,促使多部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享有极高的美誉度。《骄傲的将军》汲取古代壁画的工笔重彩技法,用京劇脸谱化方式去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过猴山》《聪明的鸭子》《小 蝌蚪找妈妈》《牧笛》《草原英雄》等借鉴了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谚语,拥有极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猪八戒吃西瓜》将漫画的讽刺幽默与动画电影有机结合,采用中国传统剪纸手法,讲述中国民间经典故事,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大闹天宫》更是彰显中国动画电影民族性的典范,在动画制作中融合了剪纸、木偶、水墨画、戏曲和皮影等艺术表现手法,将美猴王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中国动画电影在这一时期的繁荣发展,使中国民族动画电影蜚声世界影坛。

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才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主题从传统故事、童话、谚语、寓言向现实转化;类型从单一美术片向商业化多元发展;观众从儿童向成人转化。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迎来新的“黄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商业市场接轨,拥有了自主创作意识和品牌意识。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涌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小门神》《神兵小将》《熊出没·奇幻空间》等作品,收获观众无数好评,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性与商业化之间寻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打造出中国动画电影新的自主品牌和文化自信的力量。

事实上,综观新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民族化和讲述中国故事仍然是创作主旨,无论在题材还是内容上,一直在坚守着民族化创作道路,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舞蹈、剪纸、木偶、水墨画等艺术技法,探索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达方式,中华民族风格贯穿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始终,形成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为“中国动画学派”赋予了新的内涵。

综观美国、日本、中国的动画电影创作理念和技术,不难看出,美国动画电影富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叙事中充满人性与自然的融合情感,角色造型滑稽,很受观众喜爱。日本动画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叙述中加入了细腻的人物情感,注重结合本国民族文化特色,同样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中国动画电影民族风格极为浓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很多经典的英雄形象,其对东方美学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实现了对“中国动画学派”的延续与传承。当下,世界动画电影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其工业化流程、艺术范式、创作理念、文化诉求等核心模块,本质上并无大异,均以高科技、大投入、合家欢、故事跌宕起伏、视觉场景震撼、人物角色鲜活等为特征,带动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新潮流。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创作理念,坚持本土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创作思路,打造出观众认同且有影响力的中国动画电影经典作品,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程宝俊,男,汉族,江苏宝应人,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影视制作、新媒体传播等。徐明,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外电影史论、类型电 影、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视听教育等。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是动画迷
创作随笔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