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作品的训练价值探讨

2024-04-17 07:14吴卫洁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声区亨德尔演唱者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各行各业都有明显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和著名音乐家。亨德尔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曾在多个国家旅游,经过系统的音乐教学,将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融入声乐作品中,其声乐作品中明显能够体现巴洛克时期的特征。在其音乐旋律中,还凝聚着极强的个人特色,使其成为当时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对于声乐初学者而言,学习亨德尔声乐作品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初学者加强对气息的掌握程度,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

一、亨德尔声乐作品特点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曾以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主要以混合声区为主,尤其讲究姿态优雅,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情绪饱满,强调声音的起伏,使演唱者能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进行演唱。在18世纪,亨德尔强调演唱时的舒适度对演唱效果造成的影响,演唱者越轻松,其情绪表达会越饱满,更能满足声乐作品的要求,而高亢的嗓音有利于营造更有气势的演唱,但对演唱者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掌握度的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意外会造成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美声唱法给亨德尔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后续的创作过程中,亨德尔更加强调音乐旋律与人唱歌时的呼吸关系,使呼吸与气流能够相互结合,使声乐作品的气势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以《让我痛哭吧》为例,这首声乐作品的主要感情基调是 悲伤,又通过宣叙调和咏叹调兩个部分组成,需要急剧转换声调,强烈地表达主人公的悲伤 情感。而《安慰我的百姓》在旋律上则更加强调庄重,尤其是为了营造耶稣传教时声音回荡的意境,伴奏会使用相同的音调来实现回音效果。

(二)歌词简练

在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中,歌词简练是其显著特点之一。歌词简练,却能准确表达出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主要是由于亨德尔在创作过程中就重视这一点。多年的旅行经验帮助亨德尔能够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并且从亨德尔的声乐作品情况来看,为了配合不同人物,在不同时候的情感会通过咏叹调反复进行歌词的重复来达到某一效果,通过 旋律和节奏的相互配合,让观众代入其中。例如在歌曲《绿树成荫》中,通过咏叹调将一句歌词重复三遍,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宫廷院落,表达出国王愉快的心情,其优美的声乐旋律和高贵的气质,体现了亨德尔声乐作品特点。

(三)旋律工整

受那不勒斯乐派的影响,亨德尔在声乐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视旋律,特别是旋律与节奏的融合,其格外强调乐曲中的声乐和谐。为了使声乐作品有效达到旋律工整,亨德尔主要是通过拉长旋律的脱腔,使音乐旋律起伏较小,尽可能通过简单的旋律来完成乐曲的创作。其他起伏较大的声乐作品,能够更强烈地表达乐曲情感变化,但是亨德尔创作的声乐作品能够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加深音乐表现力度。亨德尔创作的较为激烈的声乐作品,则主要通过长段花腔走句来营造氛围,更加强调情感的层次变化,使乐段之间的连贯度更高,提高声乐作品的连贯性。

(四)音域不宽

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强调庄重,旋律更加柔和。然而,在亨德尔所处时期,还没有专业人员对人的嗓音进行研究,没有针对人声的潜能进行创作。因此,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主要选择中声区为主,不仅能使声音更加柔和,同时也适用大多数人的声域。亨德尔的声乐作品更加强调旋律的流畅性,让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能够与音乐完美结合,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同时也能将乐曲中的情感完美表现出来。

二、亨德尔声乐作品的训练价值

(一)气息的锻炼

气息作为歌唱时发声的原动力,是优美唱腔的基础。因此,演唱者需要加强对气息的控制。良好的气息控制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加顺畅地演唱歌曲,同时也能有效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在17—18世纪的声乐创作中,创作者就已经开始强调气息控制的重要性,如果不用正确气息进行歌唱,就不能完美达到歌曲的演唱 效果。作为亨德尔声乐作品的主要唱法——美声唱法,就强调在良好气息控制下进行歌唱,需要演唱者每结束一个乐句,都要保留一丝气息,进而在进行下一个乐句时,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演唱。因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才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进行演唱。气息控制的强弱,也会影响一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效果。通过气息的支持,演唱者可以将声音通过不同曲调转换,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情绪表达,良好的气息控制可以使气息更加均匀,使发音效率较高。例如《你何处去》这首歌曲,整个乐曲乐句不长,并且速度较为平稳,有利于帮助演唱者对气息进行把控。

(二)声区统一

声区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与共鸣腔体相互运动产生的,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不同区域的声调。在进行演唱时,演唱者要加强对声区的掌控度,使音域保持一致。每个音都有其不同的音域,要想最终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就应该使每个音之间都得到相应的平衡。然而,在实际的乐曲演唱过程中,会出现音域高音低音相交,对演唱者的声区变化来说十分困难,任何一个音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演唱效果。因此,如何保持声区统一是学习声乐的关键。首先,演唱者必须处于良好的歌唱状态,让喉咙尽可能地打开,即让喉咙处于放松状态,在发声时不轻易改变喉咙的位置,从演唱者大多数出现的问题来看,大多数声区不统一就是由于随意改变喉咙位置造成的。为了加强对声区的控制,演唱者可以对音阶的上行或下行级进行练习,让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进而在演唱时可以有意识地正确演唱。例如《暴风雨赐我力量》这首乐曲,可以帮助演唱者练习声区的转换,让演唱者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自然能更好地呈现演唱效果。

(三)声音的控制

在演唱过程中,合理的演唱效果应该是通过最小的发声能量去实现最大的声乐作用,因此,在演唱者练习过程中,应该强调人声的中声区的训练,例如可以选择对技术要求不高且乐句较短的声乐作品进行训练,并在演唱过程中合理融入自己所学到的发声技巧,将乐曲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要不断学习正确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发声方法的掌握,并且通过不断练习加强对乐曲的掌握程度。演唱亨德尔声乐作品时,主要以人的中声区为主,旋律柔和,并且音调波动不大,因此,将亨德尔声乐作品作为演唱者的训练曲目,可以有效帮助演唱者提高对声音的掌控度。例如,亨德尔声乐作品中的《塞墨勒》, 旋律较为轻柔,节奏变化不大,适合演唱者进行训练,此时,演唱者的声带只需要轻微闭合,不需要严格加强保控,就能达到柔和的气息,使演唱者在很舒适的情况下进行演唱,达到最舒服的发声状态。

(四)良好的节奏感

在乐曲演唱过程中,只有节奏准确,才能真正达到乐曲的演唱效果。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节奏安排是否妥当可以判断乐曲是否成功。对于演唱者而言,节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演唱者没有提高对节奏的重视度,而是依照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唱,往往会造成最终的演唱效果不尽如人意。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细微的情感变化体现出来,而演唱者的表情变化和声音高低也要追寻节奏而进行改变,可以使演唱 效果更好,更具有感染力。亨德爾声乐作品具有严格的节拍标准,并且亨德尔着重强调乐句的对称。因此,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可以帮助演唱者进行节拍训练,让演唱者养成良好的演唱 习惯,能够自发地提高对节奏的重视度。例如在声乐作品《阿西斯与加拉蒂亚》中,乐句多为重复歌词,极具节奏感,因此能够让演唱者进行训练,提高对节奏的掌握,当演唱者掌握好节奏感之后,也就能进行更深一步的演唱训练。

(五)力量方面的控制

音乐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而要想达 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就需要注意嗓子的健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嗓子使用不当,会造成 嗓子受损。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演唱者 要适当使用嗓子,协调发声力度,确保嗓子不 会受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进行 情绪表达,提高演唱效果。适当的发音力度不 意味着以同样的发音力度进行演唱,如果在演 唱过程中一直使用同样的发声力度,不仅不能 真正提高演唱效果,同时也容易让观众产生一 定的厌烦感。而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很好地控制了音色和力度,能够帮助演唱者提高对声音力度的控制度,保障声乐作品能够顺利演唱,即使是咏叹调作品,其内部音色变化也十分强烈,不会让人产生厌烦感。中音区作为亨德尔声乐作品经常使用的音调区域,通过长短句的相互 配合,通过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演唱者提高演唱 水平。例如,声乐作品《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就能够有效体现这种控制发声力量的训练方法,演唱者通过长久的训练,最终能够提高演唱水 平。

三、结语

亨德尔作为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其声乐作品极具个人特色,对于演唱者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训练价值,可以有效帮助演唱者提高音乐技巧和演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演唱者要着重掌握亨德尔声乐作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演唱者各个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吴卫洁 ,女,汉族, 广东湛江人,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声区亨德尔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亨德尔,三更半夜偷学琴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德裔英国键盘艺术家亨德尔
简论声乐歌唱中有关声区的理解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