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余同号饼印的工艺与纹样初探

2024-04-17 07:14吴靖华伍英鹰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同号纹样

吴靖华 伍英鹰

广东地区将做饼用的模具称为饼印。中国模具制造历史起源于青铜器时代,而饼印上的纹样雕刻技术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制陶工艺,最早可考饼印为宋代的陶月饼印。广州附近地区的饼印制作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金鱼堂陈氏族谱》中的佛山名士陈炎宗祖辈。清同治年间,在广州大新路、天成路、人民南路、象牙街一带有数家饼印铺,余同号为其中之一。1865年,广州人余润章取家族的余姓加上清朝同治年号创立余同号,嫡传至今。2007年状元坊的一间小工厂老师傅停止经营后,广州饼印制作技艺仅剩下余同号一家。余同号见证了广州饼印文化、糕饼纹样设计的发展,其嫡传有助于历史及资料的完整保存,其现存清代饼印四个、清末民初造饼模工具五十多把、祖传图纸数十张,资料丰富准确,对研究广州近代饼印行业有较大的价值(见表1)。

一、饼印的形制分析

(一)材质分析

饼印作为食品制作的器具,在取材制作上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性、方便性和价格低廉。现存最早的饼印为宋代陶质饼印,应为苏杭一带的饼印,因苏式印糕版(苏杭一带称饼印为印糕版)的材料最丰富:有木质、竹质、瓷质、陶质、铜质、铁质、铝质和石质等。综观苏式饼印的用料,陶瓷质地脆,经不起多次敲打,制作难度稍大;金属饼印的制作难度更大,饼印纹样变化很快,金属饼印能历代流传,但实用性不高。而木质印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传统上印模使用木质材料居多。饼印历经多年岁月洗礼,留在工匠手里的还是以木质饼印为主。除苏式印糕版外,其余各地饼印流传最广皆为果木造饼印:北京孙氏糕点模具用料是棠梨木;广州余同号饼印用料同样是野生棠梨木,除了梨木外还有用山楂木、杏木等果木材 料;而秦式饼印则因地制宜选用其地方特产枣木、桃木作为饼印的模具。余同号的饼印材料主要用广西出产的野生棠梨木的木芯,干直径 15厘米以上,20厘米为最佳,选好的木材需要 风干两年以上再用于雕刻。棠梨木多见于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地,而据清史研究得知广西木材“沿得江支流北流江;龙江上游;左江和右江上游,木材下运。这些竹木除本省使用外,大部分经梧州沿西江流向广东省”。木材除了通过珠江水系运输流通至两广外,也会通过东北沿海、江苏沿海进行贸易。北方地区的木材运输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减少,而南方木材运输从清代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仍保持大量流通,故估计产自北方的棠梨木早年经海运到达两广后有部分移植到两广地区,到后期沿海木材运输减少,而珠江水系运输仍保持相当的贸易运输,保证了广东地区的棠梨木木材的供应。棠梨木木质韧性十足,表面细腻无光泽,木纹细幼,纵横纹理匀称无差异,不易走形,纹理匀称而具有美感,以其“易于获得光滑的加工表面”的特性十分适合雕刻造型。野生棠梨木早已应用于活字雕刻,常用作雕刻、印版、文具、制图木尺、细木工制品、年画木板、图章、活字模及家具用材等,是木刻的首选材料。

(二)外形分析

饼印的结构包含眼、气孔和手柄三个部分。“打饼”是饼团脱模的过程,也是饼印与饼的纽带。

1.眼

雕刻饼印孔位的数量单位在行业中被称为“眼”,也是饼印的核心部位, 用于出模成饼。眼的造型受到民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南方地区以体积小巧、造型多样为特色,余同号的饼印类型繁多,直径则以 10厘米以下居多。多数饼印中只有一个眼,少数饼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眼。

作为造饼的器具,饼印的眼有不同的造型:圆形、方形、蛋形、异形。几何造型的圆形、方形一般配有菊花边(见图 1),菊花边是在开眼孔后用牙凿来凿出,菊花边的瓣数根据眼的大小而定,一般16—36瓣不等,这种造型的眼用于制作月饼、杏仁饼为主。而异形则与其眼的纹样有关,饼的纹样即眼的边缘(见图2),这种造型的眼多用于制作小型饼(如公仔饼、棋子饼)。

一眼的饼印造型为扁长的上宽下窄形状,尺寸有大有小,小的尺寸为7.4厘米 ×21.9厘米 ×2.6厘米, 中的尺寸为7.7厘米×29.3厘米 ×2.6厘米, 大的尺寸为9.6厘米 ×31.8厘米 ×5厘米,宽的部分刻饼印纹样,窄的部分打磨圆润光滑作手柄方便抓握饼印敲打脱模(见图3)。而师傅往往会将饼印上宽下窄的形状雕刻成平滑的弧线,整个饼印的造型犹如红酒瓶一般。

多眼的饼印一般呈长条形,尺寸为7.7厘米 ×29.3厘米 ×2.6厘米,两端有弧度且稍窄,造型优美。多眼的饼印相对较小,适合做一些小型糕饼,如棋子饼(见图4)。

2.气孔

气孔是为了打饼时减少饼印内气压避免饼 变形同时方便脱模而巧思出来的,一般在饼印的左右两端开气孔。气孔的存在与眼的深浅有 关,一般浅的眼(1厘米以下)不需要气孔,气孔多出现在较深的眼中,其原因与气压的需求有关。

在机械化生产前,气孔是师傅用扁凿凿出来的,所以外面呈长方形,里面呈直径 1毫米的圆孔。现代借助钻孔机开孔,里外都是圆孔,内孔直径 1毫米、外孔直径5毫米(见图5)。

3.手柄

手柄的作用是打饼的时候持饼印用的,并不是饼印重要的部位。过去由于物资紧缺,很 多饼印并没有手柄,甚至会双面雕刻餅眼以节省材料。诚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节用”的观点,用最少的最适合的材料造出所需要的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尽可能少原材料的耗费。现代的单眼饼印一般有手柄,而多眼饼印一般没有手柄。带手柄的饼印呈酒瓶形,手柄侧面呈弧线,抓握端较细,两端缓缓外扩;手柄的截 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

4.打饼

打饼是饼团从饼印脱模这一步骤的名称。由于揉好的饼团带有水分和米的黏性,为了方便脱模,师傅会在饼团放进饼印前,在饼印的眼上涂一层食用油。饼印涂了油以后师傅就会把揉好的饼团塞进饼眼里,用手指铺平饼团后把饼印反扣在桌子上,一只手拿起饼印在桌角大力敲饼印的一端,让饼团在敲打及气孔的作用下脱模,这时另一只手在饼眼下接住敲打出来的成型饼团,此过程称为“打饼”。打好的饼会放进蒸炉或者烤炉里,出炉后就是各色糕饼了。

打饼是纹样饼成形的关键步骤,饼团通过打饼的敲打步骤令饼烘烤出来别具酥化感,经现代工业化模具脱模出来的糕饼则有软糯感。

除了脱饼过程和饼的口感的区别外,打饼更是一项民间习俗,在过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一家人合力打饼、整饼是令人难忘的欢聚时刻,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活动。

(三)雕刻工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饼印雕刻工艺属于木雕工艺里面的一个特殊分支,因此饼印的雕刻工具与木刻工具相似,余同号的工具、工具箱从余润章开始使用到现在,工具和工具箱有一百多年历史,见证着饼印行业的发展,同时饼印师傅更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自行用钢条打出来。

饼印技艺虽源自木雕技术,但因其为制饼的工具,故区别于木雕的直接观赏和使用的属性。多数木雕是正雕技法,饼印则是反雕工艺:刻画反形纹样和文字,才能令糕饼印出正形。饼印的雕刻常用工具有扁凿、花凿、围边 凿、花心凿、挖凿、大挛头凿、小挛头凿、斗凿等(见图6)。

不同工具用于不同工艺:制作网状纹理、皱褶、雕刻文字合用扁凿和大挛头凿;大挛头凿一般用于挖槽、修面;小挛头凿用于单线边圈修整平滑;铲刀用于铲出平面;饼印的花叶纹样的弧边、饼印边缘的装饰单线圈均可用不同尺寸的花凿完成;挖凿则用于挖凸球面用,多用于雕刻立体纹样。

一般制作一个饼家定制饼印至少十七道工序(见图7),其步骤如下:选料,选取优质的棠梨木,自然风干2年;开界 木料;刨平,把开界 后的饼印;画样,用铅笔设计饼印的外形并刻画纹样于木头上;凿孔,对着画好的饼印外轮廓钻孔;铲底, 给饼印的钻孔添加深度;围边,将饼印边缘往下斜刻一圈,保证其出饼时边缘美观;凿牙,沿着饼印边缘凿牙做出菊花圈;劖牙, 将做好的菊花圈修边修整;起脚;画样, 绘制纹样;铲字号, 用大挛头凿铲字号;用扁凿挖阴阳;挑花,以花凿雕刻花卉纹样;以电钻于饼模两边开气孔;车柄,将饼模固定在机床上,用机器裁截手柄;刨柄, 打磨手柄;以砂纸打磨整个饼印;在饼印背面盖上余同号印章。

二、饼印纹样

饼印纹样一般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雕刻纹样也往往适应各式饼食的需求,表现出不 同的吉祥寓意。纹样的设计不仅考验师傅的审美,更考验师傅对造饼工艺的了解程度。多年来,由余同号第五代传承人余兆基传承或创制的纹样超过一千种。

饼印虽属于木雕一类,但由于其实用性所限,并不是越精细越好,而应该考虑饼团在饼印内挤压成型,经过敲打脱模后,再高温蒸烤出来的饼是否成型美观,来判断饼模纹样的成功与否。所以纹样不能太精细,否则会印糊;也不能大面积留白,否则烘烤时会坍塌。孔子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饼印正是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广州饼印沿用清代的传统饼印花式,种类繁多,包括唐鸡、八仙、和合二仙、福星、寿星、禄星、福禄寿三星(整体)、十八罗汉、佛公、金鱼、一百〇八好漢、龙猪、母猪、卷书、福鼠、十二生肖、梅、兰、菊、竹、龙、凤、拖手万字、风车边、十二莲子粒、直间、寿桃、花牙、太少狮、糖环、公鸡、长寿龟、喜鹊、六畜兴旺、马上封侯、凤穿牡丹,等等。这些传统图样承袭了广州木雕造型生动传神、追求立体感、以吉祥寓意为宗旨的特点。

饼印的线条以倒三角形刻画剔走木料来实

现,下刀最陡的地方可呈75度,故设计纹样时线条之间的间距3毫米左右为佳。在方寸间如何兼顾饼印的美感,着实考验饼印师傅的经验。除方寸间的造型外,饼印师傅还受材料影响,木材取自天然,疤斑和裂缝免不了,遇到这些师傅要马上改图避开疤斑和裂缝。

饼印纹样的设计除了按照饼家订单要求和饼印师傅的创意外,有些饼印纹样更是为了饼家在卖饼时容易称量而特意设计。譬如一块饼重一两,客人要买五块饼,店员就可以直接按五两的价钱收费。

(一)造型元素与纹样寓意

宋代文人郑樵认为“制器尚象”,通过器物的象征性功能,使设计成为链接文化与器物的纽带。人们吃的饼上加吉祥花纹是希望把好运气吃进肚子,特别是在结婚、生子、乔迁等重要时刻,吉祥纹样的饼更受欢迎。饼的造型和纹样选取都以吉祥为出发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凡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间文化思想。

饼印的纹样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长江中、下游的江浙地区苏式印糕版(饼印)的纹样主题主要有莲蓬、如意、状元郎。京津冀地区的京式饼模以当地特色文化符号“兔儿爷”、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动物)为纹样。广东人则更看重“意头”,即吉利、好运的寓意。广式饼印喜欢以莲花、鸡、狮子、猪、鱼、兔、蝴蝶等作为饼印的纹样。

1.植物纹

莲花植物纹主要取自岭南常见的花卉,如莲花、四角梅花、茉莉花、桂叶、桃花等。花卉造型各异,师傅在表达花卉时会根据版面的布局、效果等因素进行艺术抽象处理和精心 安排,如四角梅花多呈正面刻画,茉莉花则从侧面或剖面表达以增加其层次和饱满度。在花卉主题的饼印中,有些是单枝花卉,有些是两只对称或重叠的花卉,有些则是几种不同的花卉拼刻在同一个饼印上。清代的手工艺近代化令手艺人有了艺术的追求。饼印从原来单纯技艺纹样雕刻开始加入艺术创作的思想,饼印师傅需要观察自然界的花卉,对每朵花的基本造型、不同角度的形态差别都要做到心中有图。强调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总结,师法自然的创作过程是手工雕刻饼印区别工业化生产饼印的特点之一。而花卉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数莲花,皆因广式月饼的代表馅料为莲蓉馅,首创莲蓉馅月饼的莲香楼及其他百年老字号酒楼陶陶居、泮溪酒家等出品的莲蓉馅月饼都用莲花作为纹样。传统上都是各家酒楼在中秋前向饼印店定制饼印,余同号并没有留下相应的饼印。但从现存的双眼饼印(见图8)中可见,右边为侧面的立体莲花纹样,纹样造型写实,花纹主次分明,立体感十足。莲花在古代代表女性、多子多福,也是佛教中的吉祥纹样,该饼印外部空白处以放射性符号填充,仿佛佛教 中的莲花圣光。

2.动物纹

动物纹样的饼印也被称为“公仔饼”。公仔在广东话中意为可爱动物造型的统称。动物造型的饼印特别吸引儿童,为了提高饼的销量,师傅会做一些动物纹样的饼,区别于平面的花卉主题饼印。

动物主题的饼印通常会刻制立体形状,无装饰或装饰纹样直接附在动物身上。动物以猪、金鱼、鸡、狮子为主,也有十二生肖。其刻画的金鱼弓身摆尾,尾巴展开飘动,造型优美。除了常见的吉祥动物纹样外,余同号也创作猫头鹰纹样,也有蝴蝶等昆虫。传统的造型,经过多代匠人的精心设计和改良,历经岁月洗礼,凝结着中国纹样艺术的精华,加上木 材的美感和质感,整体造型上优美雅致,别有一番韵味。

秦汉之前,广东人属于百越一支,古代越人崇拜鸟图腾,而鸡则是图腾崇拜的转化形式。鸡的读音与“吉”相似,在古代人们都在鸡鸣声中起来,鸡代表着驱走黑暗预示光明的到来。鸡也是农民家中最常见的家禽,在中国古代中常把鸡视作吉祥动物,它代表着朝气蓬勃,又与成语一鸣惊人相关。广东人对鸡有种特别的情怀:拜神祭祀一定要用鸡;“无鸡不成宴”,家族聚餐要吃鸡;瓦片屋顶要放一只石湾陶瓷公鸡;粤菜中有著名的白切鸡、市师鸡、豉油鸡……所以广东人喜欢用鸡的形象做饼印。如图9所示,公鸡纹样饼印以侧身形象展示出鸡的外形,公鸡有圆滚滚的大眼睛,昂首挺胸,身上的羽毛花纹雕刻精细,鸡身丰腴饱满代表着丰衣足食、朝气蓬勃、一鸣惊人。

狮子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瑞兽,象征权势、富贵,也用于镇压和驱辟邪祟,但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它更是增加了神圣、吉祥的意义。广东文化中有不少与狮子相关的词语:醒狮、炸火狮、碣石五色狮、石狮等。如图 10所示,狮子造型饼印取侧面身体,正面头部、身上毛发蓬松,眼睛圆滚,手抱金球,狮子造型饼印酷似石狮,以立体写实的手法刻制狮子,狮子表情可爱活泼。而手抱金球寓意守护权力,狮子是权力的象征,代表位高权重。

饼印中的猪形象的表达与其他动物不一样,其他动物都是以侧面来刻画,这样容易突出动物形象,但只有猪是以顶视图的形式表达。猪是广东特色的纹样,在广东地区有句俗语叫“猪笼入水”,猪笼是藤条编制的笼子用来装猪,而广东人“以水为财”,故“猪笼入水”寓意钱像猪笼泡进水后,水从四面八方涌进来。如图11所示,饼印中的猪的形象就像猪被装进猪笼里,人在上面看的样子。

金鱼、鲤鱼是广东地区饼印的常见题材,也是中国传统纹样中一个流传极广的纹样。古代越人以“渔”为生,鱼是南越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鱼”字的发音与“余”字一样,代表年年有余,寄托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和愿望。鲤鱼代表有利有余,寓意不仅有收入更有剩余,是特别受商人欢迎的一个纹样。而金 鱼则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圣鱼”,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鱼尾极具观赏性,使用在工艺作品中极具装饰性。金鱼与“金玉”同音,有金玉满堂的吉祥之意。如图 12所示,金鱼摆动身体和尾巴呈S形,凸显金鱼的优美泳姿及灵动感。S形结构被中国纹样艺术大师雷圭元认为是“中国传统纹样结构的脉搏”。金鱼眼睛的球形、饱满的身体与放射状的尾巴形成造型上的強烈对比,同时又因为S形的造型而有种回旋不息的感觉。

3.人物纹

除了动物外,人物也是一大主题。其与动物造型的处理手法一样,人物主题的饼印也会刻制立体形状,无装饰或装饰纹样直接附在动物身上。人物主题的饼印多为清代流传下来的,以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八仙、独占鳌头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形象为主,寄托人们长寿、幸福、夫妻和美、事业顺利的美好愿望。如图13所示,福禄寿三星饼印的右侧为祖传饼印,左侧为余师傅复刻饼印。饼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三个人物进行大小变换,穿官服的福星最大,放在正中位置,禄星手抱婴儿站左侧,寿星手捧蟠桃居右侧,三个人物呈三角形摆放,错落有致。但受时局影响现代已经没有了人物主题的饼印,很多纹样已在行业中失传,余同号留有大量人物纸样及个别清代的饼印,为近代饼印制作留下了瑰宝。

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余同号已经不再雕刻人物纹样的饼印了,但在其保留下来的图纸中,仍能看到传统饼印的痕迹(见图14)。

4.文字纹

文字饼印与纹样饼印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字的正反非常重要,饼印的纹样多为对称或不分左右的纹样,而文字饼印则不能刻错正反,否则整个饼印会废掉。文字饼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饼家定制的月饼饼印,另一种是市民自用的饼印。市民自用的饼印通常雕刻一些祝福祈愿的字眼,如“福”“寿”“花好月圆”等。在广州市天河区村志系列丛书《玉树村志》中,在日常生活用品的介绍中就展示了一件刻有寿字的桃形饼印(见图 15)。该饼印饼眼以桃为外形,上方刻有反雕的“寿”字,下方刻有桃叶作装饰美化。

至于饼家定制饼印,则会雕刻饼家的简称和月饼的种类简称。尚未普及机器制作印饼前,广州四大老字号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大同酒家、泮溪酒家使用的饼印皆出自余同号。饼家定制的饼印,如图 16所示, “莲香楼双黄白莲蓉月饼”就会刻成“莲香双白”,以圆形菊花 边做饼眼边缘,文字四周以书卷作边框,外面刻有莲花纹作装饰。

5.外销饼印纹样

余同号老铺在十三行一带大新路上。在19世纪,广州十三行一带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通商口岸,来自欧洲、美洲的订单络绎不绝,当时各类传统工艺都接受外国定制的订单。因此,广州地区的“非遗”工艺项目中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饼印也是如此。饼印的外销对象一种是外籍顾客,一种是华侨。外籍顾客会定制纹章(徽章)纹样饼印,华侨则更偏向传统纹样。纹章诞生于欧洲中世纪,是骑士识别身份的符号系统,被认为是贵族的身份象征。早在明代晚期就有欧洲来华定制纹章饼印的贸易往来,在余同号店铺中仍可找到纹章饼印。其饼眼较浅,呈六角形,中间刻有椭圆形边饰的纹章(见图17)。

余同号目前多为境外订单,皆因余同号百年来声名在外,侨胞的乡愁情结通过传统工艺、传统纹样得以释放。其纹样选取有饼家字号或吉祥寓意的纹样,如龙凤纹等。外销款式还保留着目前在国内已经消失的纹样:如独占鳌头,寓意读书高中状元,其造型为一只神兽踩着水鱼;又如金钱饼,该饼呈长椭圆形,里面刻画着两个相连的铜钱,寓意财源滚滚,金银满屋(见图18)。

而边款的样式与内销的区别比较大,外销饼印的边款保留着传统的狗牙边,饼印外面围着一圈锯齿状边缘,像狗牙一样。但这种边款需要用刀慢慢刻出,比较耗时,后来国内的饼印边款被工艺简单的菊花边代替。

可见,在纹样款式上,外销饼印更大限度地保留原有饼印行业的用图和设计款式,体现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思乡之情。

(三)纹样的结构布局

饼印的中心花纹纹样布局为饼印的审美重 心也是造饼成形后的视觉中心,因此其纹样布 局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代纹样研究中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和综合纹样,但由于制饼工艺及饼的大小所限,饼印的结构布局仅使用了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

1.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指独立的个体纹样单独用在纹样 中,人物、动物多为单独纹样,以其形象单独刻画没有花纹或装饰。单独纹样形式自由,纹样形象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其形象和动势不受外形的限制。大多数饼印纹样都采取这种结构布局。这种构成形式主要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对称式纹样的基础纹样形态以中轴线或者 中心点为基准,上下、左右相互对应,或者围绕中心点在四周完全对称,或为有规律的多元对应的构成排布方式。饼印对称式纹样的对称方式还分为:镜像对称、太极对称、旋转对称等形式。镜像对称是指纹样以中轴线为基准,上下或左右完全一样。如图 19所示,右边的饼印纹样为镜像对称,具有极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太极对称是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纹样正反方向颠倒调换,形成首尾相连、往复循环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动静结合、变化统一、圆满吉祥的美好视觉寓意,是中华传统纹样的经典结构。如图20所示,文字四周由两组植物通过太极对称式环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妙合而凝姿态。旋转对称是指若干相同或相似的单体式纹样以中心点为轴心,按一个方向重复排列的构成形式。中国纹样格律式中的田字格、米字格即属于此类别,具有形式生动又充满节奏韵律的效果。如图 19 所示,中间的饼印纹样为米字格结构,以中心点旋转对称,形成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古代把这种结构看作魔法,具有数理之美,现代认为具有重复及空间的美感。

均衡式纹样指基础纹样形态的单位,不受对称轴或中心点的限制,采用等量而不等形或不等量也不等形的组织形式。这种纹样更灵动自由。如图 11所示,金鱼饼印的金鱼的动作呈S形,头部摆向与尾巴方向相对,展现了金鱼的灵动流畅之感,凸显了金鱼的优美泳姿。

2.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指在规定的外形、轮廓、布局内设计和组织具有完整严谨的纹样形态构图,是一种服务于不同外形轮廓的纹样构成形式。饼印中适合纹样多为装饰点缀中间的文字,纹样以花草、龙凤纹、卷纹为主。如图20所示,饼印的“月饼”文字四周雕刻着草纹。

三、结语

广州余同号犹如一个广州饼印历史博物馆,记载着广州近代饼印百年历史,见证着广州饼印行业的兴衰,传承着传统手工饼印技艺,记录了中国岭南一带人民的工藝美术思想。先秦工艺思想推崇“器以载道”,“器”——人造之物,在本文中指饼印,“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准则,在本文中指本地文化特质。器物具体体现“道”,承载“道”的意蕴,饼印的材料、纹样、纹样的结构、打饼习俗都体现着广州人的“道”——务实、灵巧与开放,例如:材料上因地制宜取材的造物智慧,选材的严谨,用料考虑工艺及应用性,精选两广地区棠梨木材。在饼印制作过程中,师傅根据材料的纹理设计纹样造型,精心地布局、处理原有纹样,体现了“审曲面势,巧法自然”的匠人精神,手工刻印饼印的创造性及独特性是工业化生产的模具所不具备的。饼印的纹样设计透露着手艺人“师法自然”的思想,饼印的花卉、动物主题来源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花、牲畜, 纹样写实、表现角度多、造型立体,其他地区的饼印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广州饼印的纹样主题更趋于生活化。此外,由于历史上广州长期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繁盛,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容并蓄,形成广州开放包容的特点,文化产品东西方融合特别强,广彩、饼印都出现了纹章图案。代表家文化、团圆的打饼习俗刻入老一辈广州人的生活里,也成为华侨寄托乡愁的活动。饼印不仅是造饼的一个传统器具,更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广州一带人民的造物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作者简介]吴靖华,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伍英鹰,女,汉族, 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与创作、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同号纹样
传统装饰纹样衍生图一四季
有声叙事征稿启事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收藏新版人民币有门道
有声叙事征稿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分式函数最值的多种求法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数学解题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