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影美术设计探析

2024-04-17 11:41张合澐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摘要:目的:2023年暑期热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演绎了精彩纷呈的权谋博弈和人伦悲剧,蕴含华夏民族的心理变迁和精神内涵,被誉为东方神话史诗,而鲜明又和谐的美术设计为这部巨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分析影片的场景塑造、道具设计和角色服装造型,冀望为现代影视美术设计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文章采用视觉分析法,结合相关学术文章、导演访谈、美术指导采访、幕后纪录片等,了解导演和美术指导的创作理念,分析《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人间、妖界和仙界三个美学体系中的场景、道具和服饰,探析影片的东方美学风格。结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通过布景等叙事手段描绘出龙德殿的邪气、鹿台的妖气以及昆仑山的仙气,同时通过契合角色身份及场景的各种道具,如武器、乐器等,以更具象化的形式诠释王权、神权、人情,并在服饰中融入商王、妲己、神仙等角色的属性和情感。结论:影片以虚实相生、古今交融的表现方式将东方美学和当代视觉技术完美结合,精心雕琢人物、道具和场景,赋予了神话故事更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影美术;东方美学;场景塑造;道具设计;服装造型

中图分类号:J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3

0 引言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美术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电影美术承担着设计影片造型的重要任务,必须紧密契合影片整体的美学需求,兼顾导演、摄影、美术三者的共同构思,同时确保造型设计与影片主题、类型、风格相协调。它不仅能展现出作品的情感,而且能奠定影片的基调。

2023年暑期档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下文简称《封神第一部》)作为东方神话史诗大片,采用先进的电影技术和现代的价值理念呈现中国传统的封神故事。精心塑造的神话人物形象和耳熟能详的经典桥段能唤醒观众的情感记忆,震撼人心的神魔大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影片鲜明又和谐的美术设计亦为这部巨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术指导叶锦添带领团队广泛搜寻和筛选,从横跨上古至明朝2500年历史的文物中汲取灵感,为影片中多元的角色与场景添灵赋彩。美术团队秉承着“传统与创新并行”的原则,追求“历史与当代融合”的东方美学理念,融合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各类古典元素,从殷商青铜器的纹饰,到元明年间佛道画作中的神佛形象等,构建了人间、妖界和仙界这三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体系,呈现出和谐统一且富有生命力的东方美学风格[1]。

1 虚实相生的场景塑造

影片的场景设计是视觉元素的焦点,也是呈现电影整体基调最直观的方式。美术团队通过深入探究历史和精心雕琢细节,塑造出独具一格又相互联结的人界、妖界和神界,刻画出龙德殿、西岐、昆仑等不同场景,这些叙事性强且具有视觉冲击和情感内涵的布景在奠定《封神第一部》整体基调的同时,传递了两种情感体验:一是质子们的觉醒与救赎,二是商王殷寿的冷酷与暴戾。

人类主要聚居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朝歌,一个是西岐。前者作为商朝绝对的文明中心,民居建筑风格古朴而庄重,采用大量草、土、石等原料,展现出古老的朝歌景象。宏伟壮丽的龙德殿是朝歌的标志性建筑,整体氛围庄严威武,被邪气笼罩,在14米高的建筑中人物显得格外渺小。殿内陈列着殷商青铜器,其上出现的狰狞的饕餮纹样凸显了纣王的权势欲望。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部门收集文献发现,商朝晚期尚未实现翻模生产,因此龙德殿内每一盏独一无二的宫灯都是由团队手工制作的。西岐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街道熙攘,人来人往。為了还原上古时期的景观之美,剧组跋涉千里,探寻珍稀之地。西岐的麦田场景借鉴了中国最美的麦田之一——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麦田。大片金黄的麦田和古朴温暖的氛围共同构筑了一片人间乐土。

剧组还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和神话元素,构筑了一个妖气纵横、虚幻缥缈似仙境的鹿台。鹿台内设有摘星台、聚仙阁以及酒池肉林,是商王殷寿和被九尾狐妖附身的妲己放纵行乐之所。整体上宽下窄的鹿台被设计为七层宝塔式的宫殿结构,每一层都风格迥异。这种逐层递减、近乎极限的不稳定结构也隐喻商朝统治的腐败和崩溃。空中楼阁飘浮在虚幻的云雾之中,内设精美的花园和庭院,墙体云遮雾绕,仿佛与天空相连,凸显出商王殷寿寝殿异化之特质,营造出妖媚诡秘的氛围。庭院中设有各色不同功能的建筑,有供殷寿和妲己欣赏美景的角楼,还有供娱乐之用的斗兽场等。这种将传统建筑与神话元素结合的创新设计,不仅将《封神第一部》超现实的美学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反映出主创人员对历史民俗的深层次探索和诠释。

昆仑山象征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其场景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名作《千里江山图》,整个昆仑山呈现出色彩渐变、云雾缭绕、光影氤氲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个虚幻而神秘的仙境。昆仑山的建筑金光闪烁,独特的光影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景象,尽显仙家的诗意,渲染出仙气缭绕的氛围。清气升天,浊气降地,昆仑山是漂浮的,而鹿台是下沉的。昆仑山和鹿台宛如镜像,仙境是虚幻的世界,而人间便是相对应的真实的世界,契合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思想。

2 “三位一体”的道具设计

《封神第一部》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道具设计。道具是指在场景中可以移动的物品,尤其是在故事演绎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的物件。道具不仅是引导视觉感知的关键造型艺术,亦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有时还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影片中的道具是王权、神权、人情的象征和寄托。

商王殷寿象征人界的至高王权,王权主要体现在他及其随从使用的各种器物上。美术团队翻阅众多历史文献,筛选出体现王权的纹样,基于现代艺术想象进行视觉加工,构成了电影中熔古铸今的全新图腾。例如,商王手中持有的斧钺、军队的旌旗等都绘满了兽形、几何形和云形图案。此外,商王殷寿登基时展示的上百件精美乐器同样是王权的象征。这些乐器复刻了编馨、虎纹石馨、兽面纹大铙等多种商周乐器。以正方形布局摆放的弹拨类和金石类乐器,与商朝重祭祀的文化一脉相承,营造出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与加冕仪式的盛大场面相辅相成,也进一步将王权体现到了极致。

商朝的文化体系具有显著的部落特色。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神权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凌驾于王权之上。如何在道具设计中将神性视觉化呈现是美术团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不仅要考量道具的功能,更涉及对文化意涵的把握。在商王殷寿的登基仪式上,士兵高举玄鸟,比干占卜问天,却得到了乌云蔽日、龟甲碎裂的大凶之兆,祭祀仪式彰显着悠久深厚的民族渊源。作为商朝独特的文化符号,玄鸟和龟甲既是电影叙事空间的要素,也是商朝的精神信仰,展现出一种仪式化的东方神韵。

再如朝歌城门两侧矗立着的巨型神兽——饕餮。饕餮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之意。尽管饕餮的形象野性又粗犷,但这种原始威猛之美,与当时的文明以及血与火交织的纷争不断的历史背景相契合。饕餮的形象完全是虚构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历史性和神圣感。其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传达“崇神”思想的商周青铜器纹饰以及兽面纹饰。美术团队采用木质、木刻和泥塑等工艺,使用繁复的图案精雕细琢神兽身体的各个部分,用最朴实的原料和最精湛的工艺,打造出兼具神性和灵性的神兽形象。巨大的身躯和错落有致的图案细节不仅展现出饕餮静态结构的精致,同时呈现出其动态之美。

人情在《封神第一部》中起到联系现实与神话的重要作用。神性代表超越个体的力量或存在,而人性则涉及个体的性格、欲望和特质。人性与神性最大的区别在于感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影片中,关于“人”的道具设计并非空中楼閣,而是基于想象对历史的艺术再创作。电影中伯邑考的乐器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本身是我国古典竹管乐器,制作材料为篪竹。竹在我国文化中代表坚韧不拔的品质,其特性与温文儒雅的伯邑考十分契合。此外,篪具有纯洁和正直之意,常寓意兄弟和睦相处。影片中的篪是以战国时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篪为原型制作而成的,其形状细长,共有6个音孔,每个音孔上方还镶嵌着一圈玉环。在《封神第一部》中,篪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还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伯邑考为了拯救父亲姬昌和弟弟姬发,独自前往鹿台请求殷寿,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商王亲自前往释放姬昌并拿出篪时,姬昌睹物思人,悲痛欲绝。篪作为一件道具,不仅是伯邑考的人物象征,更是亲情和家国情怀的体现。

3 和谐统一的服装造型

著名悬疑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曾指出,观众最感兴趣的不在于电影的拍摄技巧或音效等方面,而是银幕上的角色。角色形象不仅展现外在性格,更是以内外相符的方式刻画内心,这是个性化形象塑造的关键要点。而角色的服装造型则是展现角色形象最直接的手段。在电影《封神第一部》中,人、妖、神的服装设计与人物设定完美契合,能精准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并推动剧情发展。

商王殷寿是人间的统治者,代表人界王权。他的服装设计灵感主要来自宋元明水陆画中明王、四大天王等神话形象的服饰。商人崇尚象征庄严的白色[2],白色亦是当时王族的专属颜色,因此商王殷寿的服装设计以白色为主色调。譬如商王登基加冕时身着的绣有兽形纹饰的白色礼服,兼具庄重和狂野,契合了商王文明与野蛮并存的形象。此外,商人还特别推崇和信仰玉饰,将其视为神圣和纯净的象征。商王殷寿的铠甲设计也加入了大量的金玉元素,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殷寿的常服设计则较为简约,颜色选择更柔和而不失威严的乳黄色,并佩戴红色腰带。白色礼服、青铜铠甲以及红黄色常服的设计,将一个神勇、尊贵又暴戾恣睢的王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位伯侯的服饰设计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根据五行理论,东方属木,故东伯侯身着绿色衣服;南方属火,故南伯侯身着红色服饰;北方属水,故北伯侯的服饰以黑色为主;西方属金,西伯侯理应为白色装束,但美术团队考虑到白色是王族的专属色,故采用代表中部地区土元素的米黄色,与西岐尚农的特点相得益彰。西伯侯的服饰图案以凤鸟为主题,“凤鸣岐山,天下共主”;南伯侯的服饰图案为大象;北伯侯的服饰图案以老虎为主;东伯侯的服饰图案则以蟠螭为主。蟠螭是黄色无角龙,有时也被视为雌性龙的代表,该图腾暗示东伯侯姜桓楚的女儿姜皇后,她的服饰中经常出现蟠螭纹样。

妲己原本是目睹国家覆灭和至亲亡故的公主,在绝望自刎之际被狐妖附身。她所着的服饰呈现上下连体的设计,外观简约却极具“纯粹的诱惑”。这一设计灵感源自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衣着相连的“深衣”设计,具备穿着方便、活动自如的特质。妲己最经典的服饰要数她与商王共舞时所穿的那袭红色长袍。这件红袍或许会被部分人误解为倭风,但实际上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长袖装。其设计极尽简约而不失华美,完美展现出妲己的柔情与妩媚。作为主色调的红色,既鲜艳如商王殷寿解除狐妖封印时的那滴鲜血,也热烈得如当前与殷寿的云朝雨暮。值得注意的是,妲己初始着靛蓝色的衣物亮相,后来变为粉红,最后在商王面前起舞时,身穿朱红色长袖舞袍。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商王殷寿欲望的膨胀和嬗变。

昆仑山的仙人服饰设计与霸气的商王和魅惑的妲己服饰截然不同,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虚幻自然之美。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美术团队需要以超现实的手法将“仙”的氛围具象化。杨戬与姜子牙的服装纹饰是伏羲占卜天象用的“河图”与“洛书”[3]。此外,无论是在凡间游历的姜子牙、哪吒,还是在洞府中修行的十二金仙等,他们的服饰材质都轻盈如纱,没有繁复的图饰,呈现出一种轻柔之美。此外,十二金仙端坐于悬浮的莲花宝座之上,各种元素相互配合,展现出飘逸超脱的神仙形象。

4 结语

《封神第一部》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人、仙、妖并存的世界,探讨了民俗幻想、政权更迭、社会结构、家庭伦理等核心议题,蕴含华夏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心理变迁和精神内涵,堪称东方神话史诗,而其美术设计塑造出的独具一格的东方古典风格,为这部巨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对人物、道具和场景的精心雕琢,赋予了神话故事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影.《封神第一部》:神话重述、东方美学与现代表达[J].电影文学,2023(20):161-164.

[2] 乌尔善,陈晓云,李之怡.《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现代讲述:乌尔善访谈[J].电影艺术,2023(5):73-79.

[3] 齐伟,黄敏.中国神话史诗片的工业化探索与东方美学追求[J].宁夏社会科学,2024(1):205-212.

作者简介:张合澐(2000—),女,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