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17 00:57张启栋王佰亮程立明郭万首王卫国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骨科线下互联网+

丁 冉,张启栋,黄 诚,王佰亮,程立明,郭万首,王卫国

(中日友好医院 骨科,北京 100029)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近些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无数骨科医生的努力下,“唯医网”“骨科在线”“好医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骨科教育资源迅猛攀升,覆盖骨科方方面面,深受骨科医生喜爱,也是临床医学生学习拓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很多教学活动转为线上学习。但全面的线上学习也暴露了一定的缺陷,线上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线上教学缺乏交流及互动,学生也缺乏引导及监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线下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线上学习优势优化线下课堂教学,是临床教学需要探索的课题。

线下课程教学中的“对分课堂”的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是混合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自主或协助学习来进行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将我科临床教学中探索采用”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在我科培训授课的学员79 名,根据前后教学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A 组)及对照组(B 组)。A 组学生采用“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B 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其中A 组37 人,年龄20~25 岁,平均21.4±1.32 岁;B 组42 人,年龄20~24 岁,平均22.17±1.64 岁,2 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授课前,授课教师首先建立学生档案,对所有学员的知识基础进行摸底测试,并将其知识基础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结合,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A 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具体施教过程分为如下3个阶段:课前利用网络资源预习、课上采用对分课堂形式进行教学、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前1 周将临床病例及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唯医网”“骨科在线”等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建立学习小组(4~6人/组),在课堂教学时由组长将汇总的问题答案进行汇报,授课时采用对分课堂形式,一半用于讲授,突出重点难点,一半用于讨论,多重形式深入剖析重点难点。课后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复习总结。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其需求,建立微信群,由授课教师在群内进行答疑并举行定期讨论。

B 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即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上授课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与学生互动,课后布置作业及学生自主复习巩固。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PPT 课件等传统教学资料。

1.3 教学效果评估

1.3.1 主观评价

设计调查问卷,让每组学生从7 个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评价,采用0~10分,10分为最高,0分为最低,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教学效果主观评价 (±s)

表1 临床教学效果主观评价 (±s)

评价指标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有效能力促进对骨科知识理解的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及规范化治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学生对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满意度A组(n=37)8.47±0.70 7.91±1.02 8.32±1.60 8.46±0.80 8.41±0.96 8.50±1.32 8.04±0.80 B组(n=42)6.10±1.41 6.71±1.27 3.86±2.37 6.42±1.41 6.10±1.38 6.29±1.42 6.60±1.17 t值9.28 4.56 9.67 7.76 8.57 7.13 6.31 P值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3.2 客观考核

培训结束,对2 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形式。考卷总分为100 分,考核内容包括:2 个病例分析题(40分),重点考核临床思维及规范化治疗能力;名词解释(10分)、选择题(40 分)、判断题(10 分),重点考核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观评价结果

采用不记名方式对2 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发放79份,回收79 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表1 示,A 组学生主观评价7 个项目的评分均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客观考核结果

表2 示考核成绩方面,A 组的总成绩、病例分析得分、知识理解记忆得分均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学员考核成绩比较 (±s)

表2 2组学员考核成绩比较 (±s)

A组B组t值P值例数37 42病例分析分数35.11±2.62 30.79±4.49 5.13 0.00记忆理解分数52.73±4.86 49.19±7.55 2.44 0.02总分数87.84±6.66 79.98±9.19 4.30 0.00

3 讨论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数据量大、时效性强,而且图文并茂、声形兼备、丰富多彩,专业知识与图片、声音、视频结合后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容易激发学习兴趣[1]。近年来在疫情的冲击下,线上学习成为各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2,3]。但是,线上学习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缺乏交流及互动,学生也由于缺乏监督,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影响学习效率[4,5]。部分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差。另外,线上资源繁杂,学生网络学习难以迅速抓取精华,也无法有针对性。因此,传统的线下教学更多地被大家认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各有优缺点,利用好线上学习优势,改进线下教学模式,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比较,采用“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院骨科的应用效果良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可以较好地培养临床思维及规范化治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得到学生认可。除教学效果有较大的提升之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有了较大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对分课堂作为线下教学手段,通过设计没有固定答案、具有探索空间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建构,课堂时间一半用于讲授,一半用于讨论,兼具讲授型课堂和讨论型课堂的优点[6]。李慧等人采用混合式对分课堂应用于药理学教学,达到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并满足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社会需求[7]。吉秀家采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结果发现混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8]。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教学,对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严谨周密的课前教学设计,而且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科学安排和衔接,引导学生全面掌握骨科疾病内容和诊疗规范。课前教学设计的临床病例及问题准备要基于互联网资源打造适合目标学生的优质教学内容,既要整合、优化传统教学已有的资源,又要针对线上学习特点,补充及筛选适宜的教学资源,形成区别于传统教学内容的完整内容体系。临床病例要实现问题化(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导向问题等)、情景化、多维化(多学科整合学习)和任务化(问题探讨、调查研究等),有效促进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构建过程。在课前课后利用互联网资源时,学生要带着问题去观看学习资源视频内容。相比呆板的传统课堂和完全开放的网络学习,“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临床骨科教学中采用“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互联网与骨科新型教学深度融合,以传统课堂授课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融合对分课堂新型教学优势,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是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尝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提升了骨科学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骨科线下互联网+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