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4-04-18 05:26王秀娟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深度学习

王秀娟

摘 要:大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符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很大作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逐步指向历史高阶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聚焦于单元核心主题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多元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确保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够顺利落地。文章结合大单元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深入分析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原则、意义以及对策,以期为促进学生的历史深度学习,提供理论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需要严格遵循基本教学准则,全面分析学情,精准定位大单元教学设计方向,有效提炼单元主题并把握教学核心,结合基本学习和教情设计单元目标,指向历史高阶思维。在梳理单元结构的过程中整合单元内容,科学设计单元活动,全面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并组织开展多元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反思。确保学生能够享受高中历史学习的全过程,掌握深度学习的基本要领,实现触类旁通和活学活用。

一、大单元教学与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以“单元”作为教学计划的基本单位,在科学设想和计划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体现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序列性和整体性。大单元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历史教材的单元编排存在明显的联系,符合元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

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新认识新知识并形成新的思路,将新思路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着力解决新问题并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深度学习的特征比较明显,以知识结合为核心,以更新基础知识并实现新旧知识整合为目的,促进多学科知识的多渠道整合。在深度学习中,学生会对知识进行批判性理解,深入理解和领悟新知识和新事物,尝试利用理性思维和客观思维探索新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势在必行,教师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素养,精准把握教学进程,为学生深度学习铺路,确保学生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中,深入吸收和快速消化历史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活跃的历史思维。

二、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统筹把握和科学安排单元教学活动,理性分析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的基本要求,围绕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特征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应深度分析单元中的课时内容,结合课与课之间的划分标准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逻辑观念,围绕单元主题线索梳理单元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及历史深度学习能力[1]。

(二)递进性原则

递进性原则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大单元教学的循序性,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多角度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层次性、梯度性的单元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认知框架。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灵活扮演多元角色,结合学情制订大单元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结合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以及特征不难看出,深度学习理念能够为单元教学设计内容整合提供必要的帮助,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不再过多关注简单的知识识记、理解和应用,而是坚持整合性的教学准则,尝试多种单元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学科知识,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在整合单元内容时会主动打破教学常规,高度重视单元教学设计的多元特征,理性分析不同单元内容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不再简单堆砌零散知识,而是主动结合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引导学生迁移新旧知识,实现融会贯通。

(二)为深度学習提供可行路径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分析不同历史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有效迁移。单元教学十分注重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打破知识的碎片化,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拓展延伸助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较足,能够理性分析各个领域的知识关系,灵活应对不同形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实现高投入的持续性学习并逐步形成高阶思维。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教师还会组织开展多元评价活动,紧密衔接多个评价过程,保障评价总结的全面性及客观性,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刻反思及整体改进助力。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十分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再局限于单一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主动分析真实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带领学生探索新知。因此,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单元教学设计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立足基本学情,明确单元教学依据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课程标准,以此为基准组织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历史课程标准的宏观导向作用不容忽略,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要求,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明确单元教学依据,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2]。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并非等同于机械性地按照课程标准落实课内外教学活动,而是以此为参照,在综合考量基本学情的过程中调整教学思路和节奏,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及灵活应用。其次,教师需要深度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诉求。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变动比较明显,规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掌握的技能体系、思想品德标准以及知识体系。在组织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参照,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指明学生的深度学习方向。教学内容、单元导语、教材活动栏目的深入解读和整体把握不容忽略,教师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梳理单元教学的核心知识点,围绕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和基本史实整体把握单元面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横向对比和研究不同教材,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多个教学板块,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相结合,融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精准提炼教材单元导语以及课时主题内容,简单梳理历史人物基础史实以及历史结论等简单信息,全面强化学生对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及人民解放战争等关键历史事件的理解,让学生站在宏观、微观等不同视角深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最后,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起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表现、行为习惯、年龄阶段等,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明确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向。高中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教师可以主动打破教学常规,以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为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调整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二)凝练单元主题,全面把握教学核心

首先,教师需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凝练单元主题,主动挖掘历史课程标准对大单元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提出的基本要求,贯彻学科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精准提炼与课程标准相契合的单元主题[3]。

比如,在设计“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相关知识点教学方案时,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的专题,带领学生学习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治理边疆的相关举措,罗列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该时期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诸多表现。结合“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这一单元主题带领学生探索新知,抓住教学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触类旁通。其次,教师需要依据历史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围绕通史和专题史的方式编排内容,不同的教材内容相对独立,同时存在密切的联系,涉及诸多的主题单元,教师需要合理划分教学模块,采取專题史的方式呈现历史知识,将各个单元与专题相对应。然后结合教材标题凝练单元主题,从多个视角揭示单元教学的基本内容,精准概括单元教学主旨,让学生能够对历史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由内而外的深度学习兴趣和意愿。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着手,在整体掌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情凝练单元主题,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和思维断层。

(三)设计单元目标,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在指导学生深度学习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及历史批判性思维,在凝练教学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课时目标,为学生深度学习铺路。首先,教师需要依托历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4]。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则应围绕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学科特色全面彰显历史教学的育人优势,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顺利落实整体育人目标。在设置单元目标时,教师则需要尽量避免五大核心素养的平均发展,而是有倾向地进行分解,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教学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助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教师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思维特征以及学科基础设计适切性的单元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不同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明确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比如,在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以“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为教学主题,简单衔接初中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背后的逻辑关系,全面培育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将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目标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大胆迁移。

(四)组织单元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为了达成深度学习目标,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单元学习活动,以实践性的单元学习活动为主导,全面落实单元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链,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深度学习以思考问题为前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维水平,教师应结合大单元教学方案科学设计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5]。整体性的问题设计原则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基本学情、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着手,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问题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迁移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相关主题组织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历史为何选择革命?”“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从千年帝国到中华民国的变与不变,仅仅是极暗时刻吗?”的问题链,通过层层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新知,逐步内化思维并整合新旧零散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在体验。作为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学生的自主体验不容忽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的体验中,拉近学生与历史基础知识的距离,确保学生站在历史见证者的视角自主分析历史知识的本质及原貌。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不容忽略,为了实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围绕大单元主题组织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历史知识并实现触类旁通,意识到历史学习的价值,自觉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韩亚红.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探索:以统编教材中《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2):30-32.

[2]杨巍.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9):27-30.

[3]郭肇昕.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与衔接研究: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4]杨兵.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2(11):18-20.

[5]陈秀兰.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21(22):49-51.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深度学习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