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发散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4-04-18 05:26范明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高中历史

范明

摘 要:自从高中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不再遵循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素養,具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基本思维。为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入发散式教学,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中开展了高中历史教学发散式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分析发散式教学的概念及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践行发散式教学的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践行发散式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发散式教学;实践研究;高中历史

对于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新课标赋予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已然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与基本考点,而是以书本知识为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支撑下自主地分析历史材料,获得相关历史思维。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主动地思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史料,辩证地对待历史。

一、发散式教学的概念

发散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创造性思维。它与传统的集中式教学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发散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及个性化学习,增强合作与沟通能力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综合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1]。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引入教学中来,以期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兴趣与批判性的历史学习思维,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在历史教学中践行发散式教学,发挥其教学方面的优势。

二、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记忆而不重视理解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日期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历史背后的原因、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这使学生容易只停留在表面知识的记忆,而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

义[2]。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让学生成长为一个知识的背诵者,而非问题的分析者。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注重采用一定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二)缺乏启发式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学生通常只是被灌输一些历史事件和观点,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引导和培养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一直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习历史知识,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固化思维,不利于发展思考能力[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大胆思辨,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时代背景与当代联系不足

历史教育缺乏将历史与当代联系起来的方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历史与当代社会、政治、文化的联系通常了解不足,不能充分认识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借鉴。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具备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的意识,消除历史教学的割裂感。

(四)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历史教学通常偏重课堂讲解和静态的教科书,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如实地考察、实践活动、互动讨论等。这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而且,在这样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们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4]。因此,在教学媒介多元化的今天,教师也应该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多样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形式。

(五)缺乏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够密切。现实的历史教学往往在孤立的历史知识框架下进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少。这导致学生难以将历史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理解和运用。这种割裂化的教学与当下所倡导的整合式教学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科知识相连接,也不利于学生整合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5]。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发散式教学的辅助下整合课程内容。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践行发散式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散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会更加感兴趣和投入,更加深入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发散式教学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料为基本方式,因此,发散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有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发散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多元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评估和推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史料进行判断,并要对其进行解读,因此,在发散式教学中,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教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发散式教学注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通过提供不同的资源和任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这种个性化学习的背景之下,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获得更多观点,更加愿意参与到其中,并且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生成更多历史观点。

(四)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发散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种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发散式学习之下,教师不再拘泥于讲解理论知识,而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项目化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践行发散式教学的措施

(一)提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维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历史事件、人物或主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提出独特的观点。

例如,在教授《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余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回答提供积极的反馈,激励学生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要性是什么?” 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整合思考当时的背景环境,需要意识到只有一定的历史环境才会催发出一定的历史现象。为了解答这一开放性的历史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相应的背景资料,丰富自己的历史储备,多角度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提供开放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与史实畅谈自己的独特看法,鼓励学生言之有理地作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推崇学生主导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思维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性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制订学习计划,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研究和发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时,教师可以采取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该时期,文化还有哪些其他的表现,或者深化课本中所提到的文化表现。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当学生收到任务之后,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朝代和感兴趣的文化内容,然后借助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基本的材料,以汇报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丰富汇报形式,学生可以借助演示工具或者影像资料,以直观的方式介绍该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总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以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历史意识,为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即以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学生群体之间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共同寻找相关答案。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并从其他同学的不同视角中获得新的启示。教师可以设定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史实,开展历史探究活动。当提到“鼎盛与危机”之间是否有关联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这两种表象之间的关联,在深化学生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可以设计相关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小组探究。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基本的活动流程,即小组成员选择探究的切入点,然后就这一切入点搜集相关的资料,最后,小组通力合作,制作演示文稿,分享小组全体成员的观点。当教师为学生介绍了相关的流程之后,小组成员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活动。第三小组认为清朝的鼎盛与危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过往的荣光让统治者沉醉在温柔乡中,丧失了进取心与斗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朝的危机。总之,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进步,共同探究历史问题。

(四)利用多元化资源,丰富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资料、实地考察、互动模拟、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对于学生而言,真实的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参与其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以直观化的方式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另外,在很多战争惨案中,仅凭文字不会引起学生特别大的触动,视频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以“人民解放战争”课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当时的战争影像,视频影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基本思维,引导学生具备历史辩证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切实理解人民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青少年应该矢志奋斗,不负前辈们的付出。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

(五)促进历史与当代连接,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將历史与当代社会、文化和政治联系起来,关注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通过讨论历史与当代问题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以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切入点,切实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的基本思维。教师可以以“古遗迹”或者纪念日为切入点,引入教学。以九一八事变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9月18日这一天是否听到过防空警报,当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去了这么久我们还要纪念九一八呢?纪念九一八有什么民族意义?”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将九一八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自主学习当天的历史知识,并思考纪念九一八的历史意义。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设计创造性任务,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历史观点、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如历史角色扮演、课堂演讲、创意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切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到南京参观,引导学生写下“我想对南京说的话”,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总之,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知识。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善于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发散式教学相结合,顺应当下历史教学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唯物史观,让学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学习历史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和深度的历史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富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4):35-36.

[2]王柱昆.试述基于发散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2(25):21-23.

[3]韩土花.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7):82-83.

[4]张连峰.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20(22):99-100.

[5]李洪霞.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探析[J].科普童话,2020(27):17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PBL理念的县域历史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2020/02/127)的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