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入理”突破议论文写作教学瓶颈解析

2024-04-18 06:17林贺銮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

林贺銮

摘 要: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高中议论文教学的低效现象却十分普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学更应注重实效性与个体针对性,把批注式阅读法引入写作教学,让学生“批文入理”,能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走向高效。文中主要针对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从批注题目、批注事例、批注范文、批注习作四个方面,介绍应用批注式阅读法开展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法;议论文;写作教学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法并不是新兴事物,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李卓吾评《西游记》、李渔和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这都是古人批注式阅读法的集大成之作,可见批注式阅读法是古人非常钟爱的读书法,且凭借此法读书颇有成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这种传统的读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突破目前议论文写作的教学瓶颈,更有助于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議论文写作教学也变得更灵活、灵动。

一、批注式阅读的常用方法与写作教学价值

(一)批注式阅读的常用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所读文章字、词、句、段、篇进行批注,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阅读感受的阅读方法。主要有:质疑法——在阅读中遇到不认同或有不同维度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写下自己的质疑与见解[1]。联想法——阅读过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所得。解释法——对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借助工具书、互联网等,对难懂的字词句进行释义。关联法——在阅读过程中关联文章标题或上下文内容,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某个字词句段更深刻,多元的解读。赏析法——阅读时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技巧、段落构成、布局谋篇等方面,写下自己的鉴赏分析。

(二)批注式阅读法应用于写作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胡适先生说“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最重要的是手到”。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动手写下对作品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等的感悟与质疑。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直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2]。批注式阅读法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分自读自悟,很好地把“读、思、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保持思考的状态,并记录下某一时刻的个性化解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及“我手写我心”的表达

能力。

2.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双减”背景下,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提出“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3]。批注式阅读法是让学生带着“文学批评”的眼光去读透文本,对作品中的遣词造句,修辞、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赏析,在批注中习得优秀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提升分析鉴赏与写作能力。

3.有助于学生实现写作技巧的内化

毛泽东《实践论》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西汉刘向《说苑·政理》也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批注式阅读法既是对现有阅读素材进行独立思考运用,也是对已有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的再调用,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体悟。学生在阅读中一动笔头,实现多重提升:写作思维得到锻炼,个人认知得到深化,能积累和构建写作方法与技巧。批注式阅读法让学生在质疑、联想、关联中加强对知识的运用与建构,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写作技巧的内化吸收。这种力透纸背的功力,不是不动笔墨的浅层阅读所能达到的。

4.能有效突破写作教学局限

高中议论文整篇写作训练是最常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训练方式,但整篇写作训练耗时长,还难以突出写作训练的侧重点。写作训练的开展经常因课时而受限,也常常会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使得写作训练的开展吃力而低效。将批注式阅读法引入写作教学中,便于教师灵活开展“微写作”训练,教师还能针对写作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开展“局部式”“片段式”写作,也能根据写作重难点、薄弱点进行逐项突破,使得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批注式阅读法,随读随写,情境性强,形式多样灵活,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写作表达的机会,有效地突破写作训练的时空限制,是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走向高效的不二法宝。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

“作文难”虽是老生常谈,可分值占比超过高考语文全卷的三分之一,是每一位高中生和语文教师都绕不开的坎,更是考场上“兵家必争之地”,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普遍存在[4]。越到高年级,训练的频率越高。高三每次大考必写作文,还有常规的习作训练,这样的频率算下来即使不是每周一大作,也至少是两周一大作。学生认真写,教师也呕心沥血地批改、评讲。可通过每次阅卷大数据统计反馈,学生的作文平均分提升幅度非常小。众多高三一线教师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保持写的频率很多时候是为了让学生保持状态不滑坡,而不是期望学生写作水平能得到有效提升。陷入盲目的重复写作中无疑是下下策,笔者认为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瓶颈:

(一)审题立意成关卡

作文审题立意的准确度与立意的高下决定作文的起评分,这是决定作文评分等级的分水岭,是所有学生必须突破的第一道关卡。审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常犯的错误。学生往往只抓住某一个重点的词句或其中一则材料进行立意,没有深入理解材料之间或材料语句之间的关系,这是导致作文难得高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考体现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屡见不鲜,体现思辨性的作文题目尤为常见。作文题目与材料之间,材料话语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考生要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深入的把握和理解才能更好地立意。在日常的写作训练或考场作文中,学生审题往往匆匆而过,没静下心来对材料进行解读,更没厘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急急行文。

(二)作文空洞难服人

作文评卷场上,经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作文空洞,缺少素材和事例。写好议论文的“猪肚”,要“言之有物”才有说服力,缺少素材的支撑难以写出好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都很清楚,作文备考中也没少备素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大国工匠、新闻周刊、每周时事热点……其实,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课内的、课外的,古今中外的……学生根本不缺乏素材,可为什么在考场上就调用不出来呢?首先是学生素材的积累盲目杂乱,求量不求质,缺少对素材的自主梳理和升格,没有内化吸收,印象模糊,难以灵活调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不会用或用得太少。人类记忆的特点告诉我们,知识需要调用才能活起来,其实写作素材也一样,用多了,用习惯了便能信手拈来。

(三)思维浅显论不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突出了对“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而写作就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活动,写作思维的高下也是决定考场作文等级的又一关键点。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整整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师生展开“逻辑之旅”,旨在让学生“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5]。写作思路能体现一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深度,这也正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语文学科素养。学生经常采用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滑行式”写作方式进行写作,行文思维散乱,缺少提纲和构思意识,是写作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写作思路打不开,写作模式化、缺少思维深度,是学生考场作文的一大弊病。

(四)缺乏文采难提分

议论文强调思维和论证的深刻,但文采也是高分作文的必要条件。只有文思,缺乏文采算不上佳作。不少考场作文写作思路清晰,读起来也文从字顺,但就像喝白开水一样平淡,总缺少点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提分点,考生作文在发展等级上得分不理想,这也是考场高分作文的必破点。为此,不少考生也有意识装点好作文的标题,着力打造“凤头”“豹尾”,希望以此博得阅卷教师好评,提升作文分数。作文素材运用也分三个层级。基础层级是所运用的素材符合中心,进阶级是素材贴合主题的,高阶级是素材既贴合主题又有文采。

三、批注式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学中充分发挥批注式阅读法的优点,针对写作教学的瓶颈,根据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突破,会让写作教学更有成效。

(一)批注“文题”,明立意定构思

审题训练是写作教学的必修课。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采取专题式的方法进行示范讲解,再让学生做审题立意的练习进行强化是审题训练的常规模式。练习的设计通常是让学生写出作文立意,甚至列出写作提纲。如若学生审题出现偏差,难以走进学生当时的脑回路,判断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批注式审题恰能弥补这个不足。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批注审题训练为例:

作文批注审题训练

一、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随题批注要求

1.给材料分层并在原题中概括每一层的主要观点、关键词的内涵。

2.批注出材料中每层观点的关系。

3.批注出作文任务。

4.批注出作文的立意。

5.批注出符合作文的相关事例。

三、提纲批注

以分论点的形式批注出行文思路及事例、名言。

标题:

开头:

主体段1:

主体段2:

主体段3:

结尾:

采用批注式审题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随题旁批,第二步是提纲批注。随题旁批一般要求学生批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作文题目的任务;2.给作文题目材料分层并概括每层的大意,明晰关键词的内涵;3.阅读材料时脑海闪现的事例或名言;4.批注出几则材料的异同点并指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5.确定立意;6.批注出作文的基本构思。采用随题旁批进行审题立意,能让学生的审题过程可视化,教师就能轻松掌握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完成批注后,对材料的理解也会更清晰,能有效地避免因审题不认真而造成的失误。提纲式批注则让学生根据审题立意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调整,厘清行文思路,力求在三个主体段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实现以思维制胜。同时,还引导学生在需要重点出彩的“文題”“凤头”“豹尾”三个地方多加斟酌,提升作文的层次。写作教学中进行审题训练,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形成下笔前拟写作文提纲的习惯,有效避免“滑行式”写作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训练提升。

(二)批注事例,活化素材

事例是避免写作空洞的必备要素,教学中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以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让人无奈的是事例似乎习惯于在考生的知识储备中“躺平”。其实素材这东西,用多了,用习惯了便能信手拈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储备中的素材活起来,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使用。批注事例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教师给学生一篇记述详细的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第一,要求学生批注出人物事件的核心要素,对事件进行浓缩概括;第二,标注出能集中表现人物精神或概括事件的好词好句(可来自素材,可以是人物的经典名言,也可自配与之相配的诗词名言);第三,阅读素材后进行点评式批注;第四,批注出一到两个同类的或反面的素材,并注明素材的适用范围。批注事例就是让学生从积累素材开始对素材进行内化吸收,同时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素材,提升素材在学生记忆中的活跃度,达到活化素材的效果。

(三)批注范文,打通关节

传统的作文评讲课大都是教师先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审题后再利用范文进行评讲。教师分析点评得很清晰透彻,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可下次的作文依旧没有太大改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少自主思考。此外,教师的评讲面对全体,重点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个体针对性。让学生批注范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范文写作的优点,更自觉地反观自身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学习范文里优秀的写作方法。批注范文往往涉及多个角度:让学生批注作文的标题;批注范文的开头和结尾;批注文中扣材料的论述;批注范文中事例的叙述;批注主体段的写作思路;批注范文的分论点及行文思路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每次作文训练的批注点,在长期序列化的作文批注中打通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另外,为防止学生批注简单化和程式化,教师还可以加一些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批注时写出学习借鉴点,若觉得不完美便进行修改,或批注事例时让学生增加一到两个同类或反面的事例等。模仿是学习写作非常有效的方法,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批注范文,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还能让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次强调的注意点有了可参照学习的范例,写作指导变得更有针对性、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四)批注习作,对症提升

学生没有抓住作文的症结,盲目地练注定事倍功半。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与其低效地写十篇,不如让学生针对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改好一篇。学生通过修改习作,反思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后再练才会有意识地避免写作中的弱点。让学生批注习作对症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学生先批注范文,再批注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精心挑选一篇典型范文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批注,再模仿范文的优秀写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模式因为有范文做参照,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侧重引导学生批注和修改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谋篇布局,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思维能力,让作文写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也可选准范文的某一突出的优点让学生进行批注并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接着再让学生对照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批注习作的模式容易出现全盘否定的现象。部分学生批注范文后,再批注修改自己的作文,批注修改后就全都是范文的内容,没有学会根据自己作文的实际进行提升。批注范文,要注意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借鉴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防止盲目模仿甚至抄袭范文的内容。

2.学生交换批注习作,再根据同学的批注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

批注同学作文的优缺点也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和自我反思提升的过程。学生的写作能力相近,批注同学的习作会更有亲切感,能打消范文高高在上的示范感,更愿意模仿学习其中的优点,对于作文存在的一些通病,也会在批注中自我认知与反思。教师先让学生交换批注习作,要求批注出同学习作中值得借鉴的优点以及修改建议。这种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作文鉴赏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做好交换批注的指导,如列出交换批注的关注点及批注要求。

3.教师或学生批注典型的习作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出具有代表性优缺点的作品,再让学生用批注的方式修改典型习作。这种方法适用于作文中学生整体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评讲,教师先精心挑选出典型错例进行点评或交给全班同学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及修改建议,让学生进行批注式修改。这种典例批注修改模式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能以典型习作为蓝本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提升自己的作文,是一种很好的作文升格指导课型。

结束语

作文教学仅凭教师一己之力是难以提升的,教师不可能每次都能对作文进行详批详改,而且不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看一眼就放一边了,对于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懒于动笔修改。采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写作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让学生发现和正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提升,大大地提升了写作教学中學生参与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建品.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陈春元.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许明吉.试论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3):21.

[4]韩中凌.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索[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5]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中国高考报告(2022)[R].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

本文系广东省江门市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批准号:JME22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教学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