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18 07:22邱洁英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邱洁英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求和个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和规划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视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素养,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规划能力,我们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成长。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特点

1.全面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课程内容应涵盖职业意识、职业选择、就业技能、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和社会环境。

2.综合实践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职业选择、职场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实际感受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个性化特点

1.强调差异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1]。课程内容应提供多元选择,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根据自身情況进行个性化的规划。

2.鼓励独立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在选择职业和规划生涯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开展自我评价、目标设定、职业探索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主性,做出理性的决策。

(三)系统性特点

1.连贯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由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课程内容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而高中阶段的课程则更加深入和具体。通过分层次、渐进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生涯规划思维。

2.链接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关联,形成全校范围内的横向和纵向链接。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入职业技能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整体性认识[2]。

(四)实用性特点

1.职业导向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以职业导向为核心,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要求。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求职技巧、职场沟通、人际关系处理等,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实践导向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如职场体验、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

(五)发展性特点

1.多样性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和特点。学生在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课程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路径。

2.阶段性

高中生涯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高中阶段,课程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提供相关的职业信息和就业技能培训。

3.个性化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并追求个人梦想。课程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和职业探索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二、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适用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通过问题导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分析职业和生涯选择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导向

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可以提出“你希望从事哪个职业?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优劣,并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选择。

2.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规划能力。

3.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职业角色,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例如,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可以自主搜索相关职业信息、就业前景、薪资待遇等,并进行比较和评估[4]。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还能培养信息筛选和分析的能力。

4.反思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从学习和实践中提炼经验教训。例如,在完成一次职场体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让他们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调整和规划。

(二)实践导向教学策略

实践导向教学是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通过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职场实训、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5]。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调研、实地参观企业、与职业人士交流等,使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生涯规划做出准确的决策。

实践导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践导向教学策略:

1.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社会工作,感受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例如,学生可以到社区服务机构、公益组织或企业实习,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2.职场实训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职场实训的机会。例如,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通过实际的工作任务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实训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3.模拟面试

学校可以模拟真实的面试过程,给学生提供面试的机会,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评估。通过模拟面试,学生可以了解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并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和顺利地面对面试。

4.职业调研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调研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发展前景。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职业人士、参观企业、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丰富的职业信息,并从实践中感受职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

(三)个案指导教学策略

个案指导是一种以个体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学生生涯规划辅导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个别面谈、问卷调查、兴趣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6]。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确定目标,并制订实际可行的生涯规划方案。

个案指导教学策略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评估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谈或使用问卷调查、兴趣测试等工具来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价值观、职业意向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详细的需求评估,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后续的指导奠定基础。

2.目标设定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明确的生涯规划目标。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兴趣和价值观相契合。設定合适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习和努力的动力。

3.指导与支持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发展前景,帮助他们了解各个职业领域的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自我认知和决策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决策。

4.反馈与调整

教师与学生保持交流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调整和建议。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和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

(四)多元评价教学策略

多元评价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7]。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多元评价教学策略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多元评价教学策略的关键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2.强调过程评价

除了关注学生的结果,多元评价教学策略还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可以发现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除了教师的评价,多元评价教学策略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并在同伴评价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这种互动式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性,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4.及时有效地反馈与指导

多元评价教学策略强调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评语、建议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跨学科整合教学策略

跨学科整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综合性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将职业导向和生涯发展相关的知识与各个学科的内容相互关联,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跨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合作

教师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和合作,通过共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将生涯规划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组织交叉学科的会议或研讨会,分享资源和教学经验,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

2.教材整合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教材和资源,将职业导向和生涯发展相关的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材中[8]。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职场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案例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引入职业技能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调研或实习,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真实地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4.评估和反馈

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考查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跨学科整合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我们相信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期待学校、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冯亚丽.职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西部素質教育,2023,9(6):61-64.

[2]运文红.高中寄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2(2):142-144.

[3]徐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1(32):174-176.

[4]杨云龙,邱泽生,姜延丰.浅谈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路径[J].南方农机,2021,52(3):129-130,136.

[5]谢红梅,蔡云,林芝.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调查与评估:以浙江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7):39-45.

[6]张玲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20,9(27):35-37,66.

[7]缪仁票.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标准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0(19):34-38.

[8]徐瑞强,陈贵生.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56-57.

本论文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与教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CA202214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