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贯穿、任务驱动”德技美共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4-18 12:23周怡燕
高教学刊 2024年38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化

摘  要:通过采用“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以任务为导向驱动学习,开展“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优化”的三段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按“导入项目一明确任务、研讨项目一讨论任务、项目实践一完成任务、评价项目一反思任务”的思路开展“学、顾、引、析、践、汇、评、用”八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流程,前后衔接、递阶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同时以美的教育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该课堂模式使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教学范式从“教学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美育教育有机融合,切实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目标岗位需求脱节”“学生以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教学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堂革命;项目化;课程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德技美共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28-07

Abstract: The author adopts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 penetration and task-driven", runs the course through the project as the carrier, and drives learning by task orientation, and carries out the three-stag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f "starting before class, internalizing during class and optimizing after class".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carries out the eight-link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of "study, care, introduce, analysis, practice, collection,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introduction of project-clear task, discussion project-discuss task, project practice-complete task,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task", which is back-to-back and hierarchical to 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lass with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interest. This classroom mode makes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ocial needs accurately match, and the teaching paradigm changes from "teaching mode" to "learning mode", 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target post needs",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 characterized by passive acceptance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focuses on skills rather than literacy" in th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classroom revolution; project 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co-educ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skill and beauty

“課堂革命”是对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是对教学目标的优化,对教学内容的升级,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是一项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作者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特色出发,进一步厘清了高职院校课程特色,经过八年网页美术基础课堂实施、检验与完善,最终形成了“一项+一书+一课”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  解决的问题

第一,构建对接职业岗位实际业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与目标岗位需求脱节”。分析目标岗位群,形成能力需求集合,联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合作开发能与企业实际项目对接、具有实战性的教学项目(优享校园网上商城),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设计开发的工作过程将教学项目拆分为九个子项目,将课程内容封装到各个子项目中,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序化以及重组,形成九个模块化的知识技能,根据每个模块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特点,将模块化的知识技能分解为若干个有层次、递进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并对这些单元进行要素和能力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融入“美育、德育”元素,组织配套的知识、技能,开发收集配套教学资源,最终构建能对接职业岗位实际业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第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了“学生以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特点,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模块化的知识技能分解为若干个有层次、递进的子任务,以项目贯穿、以任务驱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尝试实践,促进师生、生生多方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发展的内驱力也得到了强化,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推动了“学生学在教之前,教师教在学之后”的新型教学范式的形成。

第三,解决了“教学重技能轻素养”。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强,但是制作出来的作品在风格和创意上缺乏美感,且对职业文化素养了解还不深刻,团队集体荣誉感意识尚未得到锻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仍需持续培养。以美的教育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更积极、更和谐的发展,使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追求得到不断增强,最终实现德技美共育。

二  问题解决策略

该典型案例提出了以“项目贯穿、任务驱动”,德技美共育的课程构建思路,以网页美术基础课程中子项目二“优享校园网上商城布局设计”中对应的模块二“网页布局设计”为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具体实践案例,以期为高职院校课堂改革提供借鉴。

(一)  课程定位

网页美术基础课程是面向移动互联應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对接交互设计师/UI交互设计师、UI界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等职业目标岗位,其功能是培养网页布局、配色、各功能模块设计、交互设计、标注与切图等网页设计综合能力,拓展网页设计思维,同时提升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综合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五育”课程体系。

网页美术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之后,具备熟练运用PS工具完成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为后续HTML5与CSS3 响应式Web开发、Vue.js前端框架技术、微信小程序开发等Web前端开发类课程奠定“美学”基础,见表1。

(二)  教材选取

依据高等职业教学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选取的主要教材、参考教材如图2所示。

(三)  整体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从网页设计师等相关职业目标岗位需求出发,课程主讲教师联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合作开发能与企业实际项目对接、具有实战性的教学项目(优享校园网上商城),以课程教学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设计开发的工作过程将教学项目拆分为九个子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序化以及重组,将课程内容封装到各个子项目中,形成九个模块化的知识技能,本次课是课程教学子项目二“优享校园网上商城布局设计”中对应的模块二“网页布局设计”。

根据这个模块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特点,将模块化的知识技能分解为2个有层次、递进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并对这2个单元进行要素和能力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融入“美育、德育”元素,使学生不仅掌握网页布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如图3所示。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大一学生,他们熟悉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具备一定的线上自主学习能力,有团队协作意识,项目综合实践能力及掌握新工具的能力较强,但设计的作品在风格和创意上仍需提高美感。经过前期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了网页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了网页设计基本规范及原则,但职业精神仍需要培养。学情分析如图4所示。

3  教学目标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对接职业目标岗位业务模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重理解,技能目标强应用、素养目标植精神。其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是教学重点,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是教学难点,如图5所示。

4  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以项目贯穿、以任务驱动,德技美共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次课程的知识模块是“网页布局设计”,属于实操性比较强的模块。以“优享校园网上商城布局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建立栅格化系统”“设计网页布局”任务为导向,开展“课前线上自学与研讨、线下课堂讲授与展示,课后反馈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2)教学思路。①以项目贯穿、任务驱动。整个过程按“导入项目—明确任务、研讨项目—讨论任务、项目实践—完成任务、评价项目—反思任务”的思路,递阶推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尝试实践,促进了“项目一任务”的双向互动,“师生、生生、生项”(“项”指项目案例)的多重对话。使抽象的理念化的学科知识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情境化技能,促进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如图6所示。②以美的教育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对丰富德育、增进智育的重要作用,把美育、德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法以“项目化教学法、任务驱动”为主,学法以“自主学习、分组探究”为主,课前“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中“项目贯穿、任务驱动”、课后“经验总结、专业应用”三个阶段联动突出重点,如图7所示。以教师示范讲解建立概念,学生分组协助实践,小组观摩学习,教师总结点评四个环节突破教学难点,如图8所示。

4)教学过程。基于理实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将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优化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学、顾、引、析、践、汇、评、用八个环节,紧密贴近网页设计工作全流程,如图9所示。

学(自主探究):学生学在教之前,教师教在学之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依托精品在线开放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设置适量的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从而自主完成课前知识建构,为课程任务分解和实施做好知识储备,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根据学生任务完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强化薄弱内容。

顾(回顾总结):问答式教学促进知识内化,及时完善与巩固学生线上学习成果。师生问答互动,回顾上一次课内容,巩固自学薄弱知识点;总结课前小测试,及时表扬测试优秀学生;点评课前任务,肯定各小组学习成果,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引(任务引入):导入项目,明确任务,以美育人,润物无声。创设美的项目情境,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优秀网页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学生进行美的享受的同时,对新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顺势导入本次课的项目目标,明确本次课任务。

析(任务分析):以项目贯穿、任务驱动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在“有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基础上,教师示范操作并详细讲解完成本次课项目的全部过程,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及时对项目中的知识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踐(任务实践):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实践,学生在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同时在观点、思路的碰撞下产生新的火花及思维闪光点,对于问题能够做更深入的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团队相互协作的能力。教师课堂巡查、协助指导,特别对有问题或困难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了解了各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汇(任务汇报):营造美的氛围,交流展现学生个性美,突破教学难点。每组学生完成项目之后,在课堂上组织成果展示和共享,展示成果的小组明晰本组项目的优势和尚存在的不足,其他小组也可以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扩展,课堂氛围活跃。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了美的氛围,学生充分展现了个性美,同时也锻炼了研究探索、合作互动的能力。教师也在各组汇报中深入了解各组学生对本次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任务点评):反思总结,深化理念、提升技能。教师课尾对项目点评,有针对性地梳理和总结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借鉴、激励质疑、倡导创新。通过研讨和实践反思,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栅格化系统对网页布局的关键作用,强化细致、严谨的工匠意识,树立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美的情操,促进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德美共育,最后,引入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用(实践提升):探索和体验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教师发布课后项目实训作业、课后学习资源,学生完成课后实训作业,在平台与教师、同学、企业工程师交流学习,从中发现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得到新的启示。启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生成平时成绩,记入成绩档案。

这种以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课堂教学时空得以扩展、教学资源得以丰富、教学互动得以增加。通过课堂全流程闭环管理,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支撑,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教学评价。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及学生发展,教学评价分别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形成过程性评价,并结合期末项目综合实践形成总结性评价。整个过程由平台评分、组间互评、组内互评、企业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组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评定标准:总结性评价成绩(100%)=过程性评价成绩×50%+期末项目综合实践成绩×50%。

过程性评价采取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并结合教学课堂表现评价,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评价权重方案如图10所示。

三  实施效果

课堂活跃度、学业挑战度、课堂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本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用到校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5个专业1 450余名学生,形成人人乐学、积极向上的氛围,课堂活跃度、学业挑战度显著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从86%提升到98.5%,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竞争力,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和初次就业薪酬高于同类专业,获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名次显著提升,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0多项。

教、研相长。教与研既相互支撑与联动,又相互促进与提升。课程主讲老师2019年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教学设计赛项省级一等奖,2018年获广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教学设计类省级二等奖。主持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项校级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门校级金课、1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

四  创新与示范

“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重”“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在“导入项目—明确任务、研讨项目—讨论任务、项目实践—完成任务、评价项目一反思任务”的教学流程中,促进了“项目—任务”的双向互动,“师生、生生、生项”(“项”指项目案例)的多重对话,使抽象的理念化的学科知识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情境化技能,促进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是一种能够凸显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构建了“一项+一书+一课”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讲教师自该课程立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基础上,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联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出1项能与企业实际项目对接、具有实战性的教学项目,出版1部课程配套教材,建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构建了融“德、美、技”共育的全流程闭环课程教学体系。

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创新了师生共进的长效机制。教与学呈螺旋上升态势。吸纳优秀毕业生加入企业导师队伍,与教师合作开发课程教学项目,创建了“学生-优秀学生-校企导师”可持续的师生共进长效机制,以老带新,滚动式培养学生,既保持了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同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实施美育。以美的教育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更积极、更和谐的发展,使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追求得到不断增强,同时也解决了信息技术类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在风格和创意上缺乏美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4):59-62,112.

[2] 程镔.菜单式项目化教学[J].高教学刊,2017(3):77-79.

[3] 蒋依佳.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21(18):37-40.

[4] 李莉,李巍.浅谈项目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56-157.

[5] 叶春华.任务驱动教学样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3(6):34-36.

[6] 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7] 李金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研究[J].甘肃教育,2023(13):15-19.

[8] 贺玲,肖蕾,罗刚,等.案例驱动教学法在Python教学中的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21,37(1):134-136.

[9] 安康,王李冬,张慧熙.案例驱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与优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2,44(1):42-47.

[10] 王敏,赵海波,田野,等.双案例驱动教学法在软件技术专业群中的应用实践[J].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3,43(3):38-43.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基于慕课大数据构建信息技术类高职高专《网页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诊改平台”(2019GKQNCX048);广东省职业院校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改项目“基于知识图谱应用技术探索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诊改模式”(GDZG-2022-02);粤职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委2022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探索知识图譜在高校继续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无编号);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优质继教网络课程阶段性成果(无编号)

作者简介:周怡燕(1985-),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副教授,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Web前端开发、信息化教学、大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