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策略

2024-04-18 04:47吴霞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吴霞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幼儿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将眼光看得更长远,更新教学观念,走出幼儿园的围墙,充分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乡土文化资源,将幼儿园课堂作为教育实践的阵地,挖掘、整合多样化的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文章简要论述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并从多个层面针对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乡土文化;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持续更新和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要有效开发并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这也促使许多教师转变以往的角色和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只是传统的课堂管理者和课程执行者,而是制订、实施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以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应该创设一个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经验的育人氛围,并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等资源优势,让幼儿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幼儿的素养,拓宽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从小就能够融入当下的学习环境,从而收获丰富的成长体验。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价值及教育意义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幼儿教育应该从五大领域的内容中相互渗透,将多个学科和领域的教学观念融合,以多种视角来培养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能力,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其主要教育价值及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运用已有经验,并且让幼儿的知识更加丰富。对于乡村幼儿园来说,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办园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对本地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第二,通过引入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环境里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第三,传承、保护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使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向幼儿展示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进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四,通过引入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构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并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这些资源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将这些资源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第五,通过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努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样,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探索新知,从而初步形成了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自身素质,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策略

1.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可以融入教学活动中,生成并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各个年龄段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例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与他人、物品、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从而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并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在语言领域,主要锻炼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搜集的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进行整理加工,改编成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故事,再发挥教师的绘画技能,将故事创编成直观的绘本。通过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既熟知了关于家乡的一些传说故事,又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变革。同时,教师可以以“祖国好、家乡美”为主题开展讲故事比赛,使幼儿在大胆展现自己的同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得到升华。

2. 在自主游戏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游戏是幼儿一日教育中的基础活动,也是当下倡导的游戏化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游戏中蕴含着许多知识,活动内容体现着幼儿现实生活的感受,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需要。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挑选玩伴,选择游戏素材,并自行设置游戏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需要的时刻能够及时介入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由此可见,通过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让游戏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些游戏既可以在室内进行,又可以在户外进行,还可以与主题活动、户外活动和特色活动相结合,以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1)室内游戏。

室内游戏以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为主要形式,将乡土文化资源渗透其中,能夠让幼儿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并且通过参观、体验、访问和调查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此外,通过交流、分享和评价,能够提升幼儿的游戏技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发现许多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资源,如家乡美食店、农家乐、土特产等,这些资源既有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的,也有由家长协助搜集的,还有由社区提供的。教师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不断深入探索主题游戏的内涵。在美食店里,幼儿精心挑选各种原料,制作出令人垂涎欲滴的家乡美食,他们高声唱起自己创作的儿歌:家乡美食令人垂涎,火腿荞酥加荞茶,快来品尝,快来购买,保证让你回味无穷。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幼儿积极探索,不断寻找新的发现,积累经验。

(2)户外游戏。

通过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深入挖掘,不仅能够探索出它的多样性,还能够将它的精髓与当下的社会环境相联系,从而促使幼儿更加全面地参与和体验。为此,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并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精心挑选出适合当前环境的自然资源,如竹竿、竹梯、布兜、皮筋、纸箱、木板、轮胎等,这些传统的工艺不仅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还具备较高的操作性和可变性,使幼儿的游戏环境更具趣味性,从而为幼儿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通过户外场地、器械等隐性资源的启发,让幼儿在有趣的环境中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如跳格子、玩沙包、跳皮筋、轮胎、竹梯、跷跷板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又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自由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

3. 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在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方面,教师要遵循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审美原则、安全卫生等原则。经过教师的集体讨论,较系统地将主题内容合理地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分别在吊饰、墙面、幼儿作品展示栏等位置呈现乡土文化资源,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照片、图片、编织等。有的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节约成本,符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有的幼儿独自完成,有的与家长配合完成,也有师幼合作完成的,最终创设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环境。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家乡文化、传统习俗,这样既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4. 在家园、社区活动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1)充分利用家园平台。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优势,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为此,幼儿园应该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的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家长、幼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交流和沟通。这些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因人而异。其中,最常见的活动是调查,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对某个话题的调查和记录,如“我知道的家乡特产有哪些?”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许多鸟类会来越冬。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科学探究,如通过荞麦发芽试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如在中秋节自制瓜灯。这些方式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加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滚铁环、抬花轿、猫捉老鼠、跳竹竿等,这些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纳乡土文化资源,也可以让他们更乐于参加这些有趣的游戏,从而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探索与参与,幼儿与家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产生很好的互动,自然而然增进了亲子情感。

(2)与社区通力合作。

社区环境是幼儿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乡土文化资源,它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教育体验场所,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可以走进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为了让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在节假日,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社区欣赏自然景观,环游草海,领略草海自然风光和幸福小镇的民宿风情。

5. 在传统节日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节日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节日,还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一些民族特有的节日是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威宁作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每一个民族都有富含文化底蕴的节日,如彝族年、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在开展各类节日活动时,节日时间、节日环境的布置,节日里人们的穿着服饰、传统文化、特有的美食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通过参加节庆活动,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文化,会让幼儿沉浸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探索、欣赏、品味当地的特色,让他们深刻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感受收获成就的喜悦,体验家乡少数民族民俗的魅力。

6. 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实践活动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每个班级都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活动进行探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树”的框架形式,深入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期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通过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有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挑战。例如,在“荞麦”的系列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荞麦的生长过程,认识各种各样的荞制品,再学习制作各种荞制品,亲自品尝荞制品等,从而更好地体验荞美食的美味,同时能够学习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食物。幼儿学得的知识最终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是为了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检验、总结、更新知识。

三、结束语

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反思、改进、完善,才能构建具备当地特色文化的教育体系,为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可以丰富和发挥幼儿园的课程内涵,并通过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学习环境。这种独具魅力的学习氛围,会让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体会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幼儿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拓宽学习视野。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以荞文化为主题开发乡村幼儿劳动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2022A034)。

参考文献:

[1]宋传菊. 园本课程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237-238.

[2]邹燕青.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 家长,2022(33):123-125.

[3]陳艺云. 浅谈民俗文化资源融合于区域活动的研究实践[J]. 考试周刊,2020(43):3-4.

[4]刘志清. 本土资源运用于幼儿园课程研发中的策略[J]. 幼儿教育研究,2017(4):14-16.

[5]马聪聪. 浅析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3):5-6.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