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研究

2024-04-18 06:00骆飞杨瑞金黄观林曾海兰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5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微血管

骆飞 杨瑞金 黄观林 曾海兰 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本院84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辅助及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1%)高于对照组(92.85%),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9.52%)(P<0.05);术后两组偏侧面肌痉挛评估表(HFS-8)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4.76%),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面肌痉挛为脑血管长期压迫面神经所致功能性颅脑神经病症,患者可出现口角歪斜、面部肌肉抽搐等,对其面部美观及学习、生活、工作均造成了严重影响[1]。微血管减压术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的重要措施,效果显著,但术后可能会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听力障碍及面神经麻痹等相关并发症,对术后人体功能康复产生不良影响[2]。随着医疗技术提升及微创理念普及,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其中神经内镜辅助可减少脑干牵拉,且能探查脑干腹侧面等,有助于提升责任血管减压充分性[3];电生理监测能监测脑干诱发电位,协助医师明确责任血管减压情况[4]。基于此,本研究拟选取本院84例面肌痉挛患者,分组探讨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本院84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6~59岁,平均(47.39±8.71)岁;患侧:左侧20 例,右侧22 例;病程1~10.5 年,平均(5.74±2.96)年。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3~59岁,平均(45.98±9.05)岁;患侧:左侧22例,右侧20例;病程1.5~11.5年,平均(6.03±3.11)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5]中面肌痉挛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具有良好依从性及理解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存在肾肝心等器质性病变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存在面神经炎、面神经损伤史者;⑤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⑥存在脑部占位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全身麻醉,健侧卧位,使头部下垂15˚、朝健侧旋转10˚,略前屈颈部,下颌骨和胸骨相距2横指左右,患侧乳突处于最高处,并平行于手术台面,耳后发际内0.5cm处和发际平行作4~6cm的直切口,作2cm×2.5cm骨窗,前界达乙状窦缘,上界达横窦下1cm左右,硬脑膜呈T型切开,经显微镜辅助切开小脑延髓外侧池蛛网膜,释放脑脊液,显露迷走神经与舌咽,神经根轴剪开,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ntry/exit zone,REZ)显露,明确责任血管,游离血管,推移出REZ区,于责任血管及脑干间放适宜规格棉垫,关闭颅腔。密切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于耳后避开切口处及头顶CZ处记录电极,术前描记基线值作术前参考;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在眼角和耳屏前1/2左右放置针电极,采取双极绞线,妥善固定。

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辅助及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在电生理监测基础上实施神经内镜手术,健侧卧位,全身麻醉,头下垂15˚,前倾,略前屈颈部,耳后发际中作直切口,作2cm×2.5cm骨窗,前界达乙状窦缘,上界达横窦下1cm左右,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显微镜下有效释放脑脊液,显露面神经,置入神经内镜(30˚),探查面神经出脑干处及面神经腹侧和显微镜难以看到的死角,明确神经周边各血管走行和面神经受压情况,明确责任血管,神经血管分离处理,解除面神经周边压迫,垫入Teflon棉絮,经神经内镜辅助再次明确有无责任血管遗漏及活动性出血,待确认面神经减压效果理想,关闭颅腔。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彻底消失,随访期间未发生面肌痉挛症状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期间偶有面肌痉挛症状为缓解;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治愈及缓解计入总有效。②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面瘫、脑脊液漏、听力障碍、头晕头痛、颅内感染等。③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依据偏侧面肌痉挛评估表(Hemifacial Spasm-8,HFS-8)评定,包括睡眠、情绪健康及日常活动等8个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0~4分,分值越低越好。④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1%)高于对照组(92.8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42,n/%)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9.52%)(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n=42,n/%)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FS-8比较

术前两组HFS-8 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HFS-8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HFS-8比较(n=42,±s,分)

表3.两组HFS-8比较(n=42,±s,分)

组别术前术后t P观察组21.13±3.59 12.35±2.06 13.747 0.000对照组20.78±3.71 14.97±2.34 8.584 0.000 t 0.439 5.446 P 0.662 0.000

2.4 复发率

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观察组疾病复发率0(0/42)低于对照组4.76%(2/42),但无显著差异(χ2=0.512,P=0.474)。

3.讨论

面肌痉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是REZ受搏动性血管长时间慢性压迫产生的刺激致使局部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纤维、神经接触,神经冲动传导出现“短路”现象,以致生物电异位传导[6-8]。面肌痉挛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治疗极为重要[9,10]。

微血管减压术为当前临床治疗面肌痉挛的重要措施,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实施治疗可及时明确神经传导通路兴奋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相关操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1]。此外,既往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的显微镜对面神经前下方的显露效果欠佳,而为获取理想术野,通常需增加对小脑造成的牵拉,易增加岩静脉及颅神经等损伤风险,甚至可引发脑出血、脑水肿等相关严重并发症[12]。影像学检查虽能呈现颅神经与周边血管情况,协助医师明确局部血管和神经间解剖关系,但受血管内可视化差异等影响,导致其探查情况和实际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性,故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13]。而自神经外科引入神经内镜后,其以全景视野、微创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在提升面肌痉挛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通过电生理监测,可明确神经传导通路情况,术中若见波幅异常,则表明神经发生损伤,应及时停止或减少治疗操作,并给予对应干预,可保证治疗安全性;②经神经辅助,广角内镜能最大程度扩大术野,防止显微镜操作时术野欠佳引起受压迫神经受损和责任血管损伤,特别是针对主干血管后隐藏的小血管与面听神经根腹侧责任血管等,综合神经内镜广角视野及角度内镜,可精准评估责任血管,防止遗漏责任血管;③借助神经内镜实施微血管减压术,能轻松暴露颅神经出脑干处,避免常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时对小脑产生的牵拉作用,以此降低牵拉所致颅神经受损风险,且有助于探查责任血管,同时,常规微血管减压术中难以精准评估Teflon棉絮搁置位置,借助神经内镜则可确定其放置位置是否理想,确保填充物位置正确、牢靠,提升手术成功率与治疗质量。

另由本研究结果还可得知,观察组疾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实施微血管减压术还可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有助于保证疾病良好转归,而分析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观察时间较短,因此临床实际可扩大样本选取范围、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观察时间进一步探究上述手术方案对面肌痉挛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联合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微血管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