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2024-04-18 03:49许婷熠赵燕飞王金星汤爱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镁合金电位合金

许婷熠, 佘 加, 赵燕飞, 王金星, 汤爱涛, 吴 刚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0 引 言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更多关注。镁合金被誉为“21 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汽车、生物医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2]。但镁合金电极电位低、易腐蚀[3-5],成为镁合金应用上的瓶颈。因此,开展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涉及腐蚀概念与特征、腐蚀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防护方法等。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是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动手能力。本文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新工科”建设[6-7],将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结合学科特色,融入镁合金相关研究课题,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扎实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8-10]。

1 综合实验内容设计

本综合实验涉及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相关内容,设计主要分为镁合金防护模块和腐蚀性能评定模块。实验内容从问题出发,为了提高镁合金材料的使用寿命,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提高镁合金材料的腐蚀性能,并通过一系列腐蚀性能测定方法,评定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流程见图1。

图1 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流程图

1.1 镁合金防护模块

为了提高镁合金腐蚀性能,主要从添加合金元素、镁合金表面处理两方面着手[11-13]设计实验。研究的镁合金材料可以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如航空航天材料Mg-Zn-Zr-RE系、Mg-Y-RE系,汽车零部件材料Mg-Al-Zn 系、Mg-Al-Mn 系,生物医用材料Mg-Zn系等。

(1)添加合金元素。实验中可提供一个合金元素库供学生选择,其中包括Ca、Sr、Nd、Ce、Y、La、Mn 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具体添加合金元素与含量,可单一添加,也可复合添加。实验开展时从教师科研课题中选取一种镁合金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每班学生分3 大组,组内3 或4 人为一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每大组选定一种合金元素作为添加元素,每小组可设计该合金元素的不同添加量,通过文献阅读与线上视频学习,初步掌握镁合金的熔炼方法与熔炼合金成分配比方式,实验前计算熔炼所需合金质量(考虑合金烧损率),称量并打磨原材料。为研究添加合金元素后能否提高材料腐蚀性能,设定一学生小组在相同条件下熔炼未添加合金元素的镁合金材料,用作对比分析。

镁合金熔炼具有一定危险性,熔炼过程须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考虑实验的安全性与时效性,选用真空感应炉进行镁合金的熔炼,具体步骤是:将准备好的原材料加入干锅,放入真空感应炉,炉内充入CO2和SF6(0.5% ~1.5%(体积分数))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加热至740 ℃,保温15 min后,出炉水冷。用XRF荧光测试分析仪测量熔炼合金成分是否满足要求。通过线切割机将试样切割成10 mm ×10 mm ×5 mm 的长方体,待后续实验使用。

(2)表面处理。镁合金常用的表面处理有化学镀、电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化学转化处理等[11,13]。化学转化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本综合实验选用此工艺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

镁合金化学转化处理根据化学转化时所用化学试剂不同,可分为铬酸盐转化、磷酸盐转化、锡酸盐转化、钼酸盐转化处理等[1,14]。镁合金化学转化处理包括如下步骤:①打磨,用砂纸去除试样表面机加工及氧化物等痕迹,使其表面光亮平整。②碱洗,去除试样表面残留的油污等。③酸洗,去除试样表面的氧化皮、杂质、污物等。④活化,去除酸洗过程的残留液,在试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促进转化膜的形成。⑤转化膜处理,在试样表面形成由氧化物金属盐组成的表面膜。⑥烘干,封装。

将选定好的镁合金材料加工成10 mm ×10 mm ×5 mm的长方体,学生自行选择化学转化处理类型,根据实验指导书或资料文献中的具体操作进行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化学转化液配方,尝试不同化学转化处理工艺,探索最佳实验工艺。

1.2 腐蚀性能评定模块

腐蚀速率是镁合金耐蚀性能常用的评定指标,本模块主要通过浸泡实验、电化学实验来评定实验材料的腐蚀性能。学生需掌握镁合金腐蚀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比较镁合金防护模块下不同方案的镁合金腐蚀性能。

(1)浸泡实验。①析氢测量法。镁合金相较于其他金属材料,在腐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氢气的析出,纯镁腐蚀的总反应式为

可见溶解一个镁原子就会伴随一个氢分子气体的产生。对镁合金而言,1 mL 氢气的析出相当于1 mg 的镁合金被溶解(误差远小于10%)[3]。因此,通过测量腐蚀过程中析出氢气的体积就能推算出镁合金的腐蚀速度,由经验公式[15-16]计算出镁合金的自腐蚀速率:

式中:PH为试样腐蚀速率(mm/a);ΔV为析氢体积(mL);s为试样的暴露面积(cm2);t为试样的腐蚀时间(d)。

析氢测量法的主要步骤:

(a)试样准备。将试样冷镶嵌,露出10 mm ×10 mm的工作面积;再用砂纸将试样表面打磨光亮,去除表面划痕与氧化膜(经表面处理的试样无需磨制)。

(b)析氢实验。析氢装置如图2 所示,装置分别为烧杯、倒扣的漏斗与滴定管,将镶嵌好的试样放置于图2 装置中,装置内充满3.5%(质量分数)的NaCl水溶液。实验开始记录滴定管上液面刻度,每隔1 h 记录一次滴定管刻度值,直至有一组试样的滴定管内液面降至最低刻度线。

图2 镁合金腐蚀过程氢气收集示意图

(c)数据处理。计算不同时间下镁合金的腐蚀速率,绘制不同状态的镁合金析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浸泡失重法。失重法是通过质量损失的多少来表征腐蚀速率的一种方法。将试样放入腐蚀环境一段时间后,取出并清除全部腐蚀产物,测量其质量变化。由经验公式[15-16]可计算镁合金的自腐蚀速率:

式中:Pw为试样腐蚀速率(mm/a);m0为腐蚀前试样的质量(mg);m1为腐蚀后试样的质量(mg)。

浸泡失重法的主要步骤:

(a)试样准备。每组同一试样准备5 个,每个试样面用砂纸打磨至光亮无划痕(经表面处理的试样无需磨制),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质量,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每个面尺寸。

(b)浸泡实验。将试样用细线悬挂于盛有100 mL 3.5%(质量分数)的NaCl水溶液的烧杯中,每隔1 d取出一组试样,放入200 g/L CrO3与10 g/L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浸泡5 ~10 min 去除腐蚀产物,再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称量腐蚀后试样的质量。

(c)数据处理。观察不同时间、不同防护状态下镁合金的宏观腐蚀形貌,并计算不同时间下镁合金的腐蚀速度,绘制不同状态的镁合金失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浸泡实验的时间较长,各小组自行规划好实验记录时间。实验后分析讨论析氢测量法与浸泡失重法的结果异同,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案下镁合金的腐蚀性能。

(2)电化学实验。电化学方法是研究与测量腐蚀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定,推算出镁合金的腐蚀速度。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每组试样设计3 组平行试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①镁合金电极的制作。将试样与铜导线连接,用冷镶嵌剂封样,留出10 mm×10 mm的工作面积,并依次用180#,400#,800#,1 200#砂纸打磨光亮(经表面处理的试样无需磨制),清洗干燥后待用。

②开路电位的测定。将镁合金电极浸泡于3.5%(质量分数)的NaCl 水溶液15 min 后,采用三电极体系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进行开路电位测定,得到电位-时间曲线,一般测试时间10 min,当电位变化在1 mV/s时即认定自腐蚀电位已稳定,此时即为待测电极的自腐蚀电位。

③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量。电化学工作站选择Tafel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根据开路电位设定试验参数,扫描速度为1 mV/s,时间15 min,得到Tafel曲线。由Tafel外推法得到待测合金的腐蚀电流,用腐蚀电流除以试样的工作面积即为待测试样的腐蚀速度。

2 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本综合实验可作为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的配套实验课程,也可应用于本科教学的专题实验中,共16 学时,具体实验教学进度安排见表1。

表1 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教学进度

课程安排在小学期1 周内进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验课程概述安排在小学期开始;随后1周时间内学生分组自行规划实验时间,线上学习并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教师负责审核实验方案、把控实验质量、监督实验操作规范及实验安全意识等;在1 周最后1 d进行实验总结与讨论,总结实验中的问题与难点,讨论实验结果,若与理论分析存在较大误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17],通过教师将科研内容与实验教学结合,根据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更新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分组协作实施实验、与教师交流实验难点、分析讨论实验结果,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了科研创新热情,为将来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可将该实验项目拓展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或毕业设计课题,鼓励他们对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进一步研究,探寻腐蚀机理。

3 综合实验特色与成效

3.1 实验特色

(1)实施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将科研内容与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以镁合金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前景的认可。

(2)摒除传统实验的单一性与验证性,引入探索性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具有连续性,实验中有多变量及影响因素,学生需实践探索找出最佳变量。

(3)实验内容为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型综合实验,围绕专业问题,提升实验任务的高阶性和挑战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2 实验成效

实验内容包含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近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等课程内容,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各项分析测试技术的掌握;通过开展全过程实验,开拓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分组开展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科研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素养。

4 结 语

本综合实验从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入手,为解决镁合金腐蚀速度过快的瓶颈,设计了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本实验从镁合金成分设计、表面处理工艺两方面开展,通过不同腐蚀速度评定方法表征镁合金的腐蚀速度,从而探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索实验,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利用学校现有科研资源,优化实验内容,以更好地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镁合金电位合金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钼钨合金烧结致密化行为
Zr-Nb-Fe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电镀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
AZ91D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
浅谈等电位联结
镁合金的化学表面处理探讨
Hastelloy C-2000合金的焊接工艺
我国镁及镁合金相关项目获国际标准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