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与研究型审计视角下改善高校设备资产使用效率路径分析

2024-04-18 03:50冯嘉诚甘永生赵平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省属资产效率

冯嘉诚, 高 松, 甘永生, 邓 艺, 赵平伟

(1.云南大学a.审计处;b.经济学院,昆明 650032;2.云南省审计厅,昆明 650032;3.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 650051)

0 引 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投入逐步增大,高校的大型资产有了快速增长,为提高大型资产及资金的使用率,对省属高校进行一次较全面审计。分析首次大规模覆盖省属高校审计工作实践与数据,发现高校大型专用设备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问题普遍存在,针对高校资产设备使用管理效率提升问题以往学者多基于设备共享平台搭建考虑,对于出现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问题的源头,设备使用效率提升后如何可持续地保持等问题还亟待讨论完善。在此背景下,本文坚于问题导向思维,站在研究型审计的角度,探讨高校大型专用设备使用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即高校作为公法人对其所占有资产的权利义务理解不清晰、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高校财政专项拨款制度容易导致用款时效不足,省属高校总体缺乏一套主体统一,细节差异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等;最后,提出在大数据时代,构建以信息与标准化为主要抓手的设备共享绩效评价机制,全过程民主设备采购反馈机制,使用共享设备产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问题改善路径,为国家在提升高校大型专用设备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1 省属高校设备资产管理现状与使用情况

1.1 省属高校设备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省属高校基础的办学设施发展较为完善,各高校已经初步建成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有一定适应于自身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国家重视与逐年加大的财政投入下,高校的大型资产涉及金额较多,体量大,更新要求相对较高。在省属57 家高校中有20 所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其中建立资产信息化平台的学校有15 所。

1.2 全省57 所高校大型专用设备资产使用情况

根据57 所省属高校统计,2021 年单价≥20 万元台(件、套)的大型专用仪器设备与教学设备,不含通用设备(如,电梯、车辆)等,总数为1 174 台(件、套),其中年使用时间低于800 h 的设备为947 件,占总设备数的81%(见表1)。

表1 2019 ~2021 年省属57 所高校设备使用情况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文件指示,将年使用时间小于800 h 的设备定义为使用效率低下的设备,根据本次数据统计研究,2019、2021 年57 所省属高校中低使用效率设备占总设备数比例达到63%,2020 年低使用效率设备占总设备数比例达到62%,高校中大型专用设备的闲置占比依旧较大(见图1)。

图1 2019—2021年省属57所高校设备年使用时间占比

2 高校设备资产使用效率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高校对公法人角色缺乏认识

高校作为法人单位对其所管理资产的支配权限认识具有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理解混淆。我国在《高等教育法》中做了如下的相关规定,高校在法人属性定义上作为公法人[1],公法人在法律规定中,其财产全部归属为国有资产,只对资产拥有占有、支配、使用3 个权力并不能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2],部分领导和教职工没有很好地区分“两权”的界限,把已登记使用的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的自有资产来对待。

2.2 高校相关制度机制的信息化与标准化有待完善

(1)高校内部与校际缺少全过程资产管理与监控机制。①校际与校内各单位间在配置大型仪器设备时,相关科研人员为了方便使用,各自购买,导致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下的现象[3],设备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②省内不少高校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仅被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所使用,较少获得学校管理决策层的和广大教职人员的关注,资产设备信息仍然在很大程度处于封闭状态,没有有效发挥好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信息调节,信息监督,辅助决策”的作用。③高校专用设备资产最终的服务主体[4],作用主体以及使用主体是要落实到学生、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他们对于设备资产的需求往往能够指出高校在配置资产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的配置与使用效率和效果,但目前高校在设备资产配置管理方面对于学生以及一线教师意见的收集分析基本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

(2)高校内部与校际层面缺乏标准化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高校设备资产作为一种工具与物资[5],对其管理过程的效果是比较隐性且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对资产管理效果的横向、纵向对比,同时也将影响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6]。

(3)专项拨款使用时间存在不合理性。①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没有被纳入学校的年初预算,支出工作无法提前安排[7]。②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经过一系列程序和审批后实际下达时间较晚,可供支出的时间短,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限定期限,余额上缴”,在此条件下,加之政府采购制度程序繁琐以及高校自身的效率问题[8],导致资金急用,甚至是乱用的现象发生,让一部分本不必购买的设备资产购入学校,造成资金浪费,设备闲置的问题。

(4)相关人员缺乏奖惩评价标准与晋升规范。在设备资产使用、维护、处置阶段,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较少,兼职人员中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9],造成“出问题”要担责,“管好了”没奖励,没有把资产管理绩效同个人利益挂钩。

3 信息化与标准化视角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的途径

计算机信息技术给高校大型设备全过程管控以及效益盘活通提供了充分技术基础[10],目前省属部分高校在设备资产管理中已尝试使用信息技术管理各自大型设备资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套省属高校大型设备资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3.1 高校进一步完善自身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大型设备使用单位内部建立信息共享网络系统。高校内部将可共享使用的设备进行统计汇集,在现有高校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上加入大型设备共享信息栏,建立高校内部大型设备共享机制,既解决信息偏差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问题,又可将目前闲置设备最大程度利用起来。

3.2 构建教学设施和固定资产需求建议的反馈渠道

及解决机制

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设备使用者引入设备采购论证体系,这样可以完善设备采购机制[11],把钱用在该用的“刀刃”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效果,减少购置的设备闲置现象。将意见反馈机制栏嵌入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一线教师和同学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所需设备信息反馈以及意见收集(见图2)。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所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会议讨论。

图2 高校全过程民主资产采购流程

3.3 建立共享设备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从经济人理论和长远角度分析,设备共享机制要有效实施,没有相应的激励办法,很容易形成一种“上面政策下面对策的局面”[12],若把高校间设备共享的各种设备比作机器的齿轮,那激励机制如同机油让整个机器高效运转,经过与全省教育口,科技口、财政口各级工作的老师调查与讨论,目前由人事单位对共享设备单位提供进行经济上的补助是最为普遍直接的激励办法[13],但资金奖励并不符合设备提供单位的核心损益关注点,该笔资金补偿如何分配使用,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完善激励机制:①除经济上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激励外,政策上可以统一规定,通过共享设备得到的科研成果,在其成果中需要标注出共享设备提供单位,亦可供教育等主管部门定期进行统计,作为单位考评时的加分因素。②将各学校共享设备提供服务次数时间等也纳入各学校考核时的加分项等。

3.4 构建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资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接

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应该由资产信息库、教职工、学生信息库、资产存放地点信息库共同集成,并将资产管理相关数据形成一个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动态地展示高校所有资产即时状态[14]。供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参与高校占有设备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为充分发挥各自在资产管理中管理职能,就必须将高校资产管理与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网络有机连接起来[15],只有掌握了高校设备资产准确的信息,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才能按资产管理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国有资产管理。

3.5 政府部门牵头、构建高校间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在各校建立的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库基础上,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在管理,资金,人事制度3 个方面得到保障的校际设备共享平台。采用设备预约制,建立共享设备维修基金,被纳入共享网络系统的设备,其维修费用由共享基金承担;该平台管理由专职平台人员与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组成;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建立绩效考核奖罚机制,打通其晋升通道,将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能大幅度激活。

3.6 完善设备“共享”使用中相关知识产权归属管理

在设备资产共享使用中,所形成的相关知识产权出现产权归属问题,应预判相关产权归属风险[16],并着力完善和建立相关制度,①用户在使用共享设备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若该成果是用户独立开展的科学实验所形成,则该产权由用户自主拥有,但对于所完成的著作、论文等在发表时,应当明确标注出科研设施与仪器的情况。②加强网络防护和网络环境下数据安全管理,管理单位应当对共享设备使用者的身份信息,特别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科学数据和技术秘密相关保密工作负责。

4 结语与展望

资源的合作共享,制度的标准化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升级,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高校资产设备如何有效配置,如何发挥预定的效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作为国家社会较为特殊的机构,设备资产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横向单位沟通竞争等,有时牵一发动全身,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如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大型设备的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工具,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坚持系统导向,问题导向,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法律制度,有效解决高校设备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使高校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更加高质量的激活。

猜你喜欢
省属资产效率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跟踪导练(一)2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