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2024-04-19 09:02刘宇王骥陕西省森工医院陕西西安710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刘宇,王骥(陕西省森工医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分娩易引起产妇剧烈疼痛,产生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极易增加产后出血量,影响产妇机体健康[1]。目前,无痛分娩是减轻分娩疼痛的重要方法,其中麻醉药物选择对有效镇痛至关重要。腰硬联合麻醉是机体镇痛的常用方式,以此达到镇痛效果,实现无痛分娩[2]。地佐辛是临床常用镇痛药物,可减轻应激反应,加快产妇意识清醒,但是极易出现胃肠道反应[3]。盐酸罗哌卡因可对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滞,小剂量罗哌卡因产生的感觉神经阻滞作用更为显著,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以我院100例无痛分娩产妇为例,探究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100例无痛分娩产妇(2022年1-12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2-31岁,平均(26.15±2.3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0.51)周;体重52.53-75.12kg,平均(63.83±2.47)kg。观察组年龄23-30岁,平均(26.13±2.5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47±0.62)周;体重52.28-75.71kg,平均(63.17±2.84)kg。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均为单胎足月妊娠;③病历资料均完整;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妊娠类疾病;②胎儿生长受限;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⑥有麻醉禁忌证;⑦伴有妊娠并发症;⑧研究期间退出者。

1.3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阴道分娩,以常规待产程序处理,在此期间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使用地佐辛注射液镇痛,初始剂量为10mg,依据患者机体状况调节药物剂量,给药间隔时间为3-6h,最大剂量为20mg/次,1d<120mg。观察组进行无痛分娩,于上肢开放静脉通道,待产妇宫口开至3cm时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L2-3或L3-4间隙),于蛛网膜下腔进行腰麻针穿刺,脑脊液回流后给予0.1%罗哌卡因3mg稀释至3ml,将其注入蛛网膜下腔,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置入深度为3-4cm并对其进行固定。使用PCEA泵泵入0.1%罗哌卡因80mL联合地佐辛10mg,负荷量为5ml,持续量为6ml/h,单次追加剂量为6ml,时间锁定为20min,4h总量48ml。给予产妇吸氧操作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待宫口全开后停药,胎儿娩出后持续低浓度实施产后镇痛,2h后停止。

1.4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镇痛前(T0)、用药10min(T1)、用药30min(T2)、宫口全开(T3)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值分别为0分、1-3分、4-6分、7-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②对比两组分娩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II(Ang I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③分析两组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④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瘙痒、头痛、瞌睡、烦躁。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VAS评分 两组T0时,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观察组VAS评分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s,分)

?

2.2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分娩前,两组应激反应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s)

?

2.3产程及产后出血量 两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产后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表3 两组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

2.4分娩方式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n(%)]

2.5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妇进入分娩阶段时,子宫肌收缩力增强,增加会阴盆底压力,致使机体疼痛加剧。产妇疼痛主要是因脑感觉中枢经神经传导,随着产程进展,产妇疼痛程度逐渐增强,导致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感觉功能与生理功能,产妇极易因难以忍受的疼痛采取剖宫产,对新生儿与母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研究[5]发现,产妇在分娩期间,疼痛加剧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加重疼痛。所以,采取有效的镇痛方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采用无痛分娩方式以达到镇痛的目的,多数产妇分娩时均采用了无痛分娩方法。分娩镇痛的应用需具备以下特征:①镇痛方法不应对母婴造成影响。②在整个产程中均可达到预期镇痛效果,且需快速起效、给药便捷、安全性高。③所用镇痛方法对子宫收缩力无影响,且对产妇机体活动无影响。④产妇无意识模糊状况,均可与医师配合完成分娩。⑤若有必要可行手术分娩。既往临床采用的镇痛方法多为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物,通过低剂量给药可达到预期镇痛效果[6]。但是,药物成分易损伤产妇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造成损伤,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近年来,我国临床逐步应用了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镇痛,多采用地佐辛、罗哌卡因作为镇痛药物。

地佐辛是临床常用镇痛药物,主要功效为缓解机体疼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兼拮抗药。此药给药方式多样化,如肌注、静推,其中前者给药方式可于短时间(30min)内达到预期疗效,后者给药方式可于15min内起效,能够缓解呼吸困难,且镇痛作用显著[7]。低剂量地佐辛与局麻药能够经蛛网膜绒毛进入脊髓,同时可与脊髓K受体结合,以此达到镇痛作用,进而减轻呼吸抑制,用药安全性高[8]。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可于短时间(10min)内达到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为4-5h,麻醉安全性相对较高[9]。此药能够对感觉神经纤维有效阻滞,在低浓度(0.1%)时,可出现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以此对其有效调控,可有效保护大脑、心脏,且不影响宫缩力,镇痛安全性相对较高[10]。此药对机体造成的毒性较布比卡因小,对心血管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但是药物成分进入血管后,易产生毒性反应。将以上药物联用在分娩镇痛中可起到双重镇痛效果[11]。

本研究发现,两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机体疼痛感减轻更为显著,主要是因地佐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可达到双重镇痛效果,对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依据麻醉效果与产妇疼痛程度调整药物注入量,以此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相关研究发现,地佐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在分娩产妇麻醉中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地佐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对产妇镇痛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地佐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将此药注入脊髓后可与脊髓K受体结合,以此达到镇痛效果。小剂量罗哌卡因可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通过对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进而起到镇痛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以上两种药物联用可通过有效镇痛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主要因分娩疼痛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通过药物镇痛可显著减轻其应激反应。本研究还发现,两组第一产程、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主要因以上两种药物联用在镇痛的同时可减轻应激反应,对宫缩力不产生影响。此外,两组分娩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以上两种药物联用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无影响。本研究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地佐辛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镇痛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无痛分娩产妇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明显减轻,有助于加快分娩,可推广。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