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老年群体中颈动脉僵硬度相关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4-19 09:02杨海霞孙雨菡田文静刘静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500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街道办事处干休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济南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查体受检者颈动脉

杨海霞,孙雨菡,田文静,刘静△(.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500;.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街道办事处干休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500)

在逐渐老年化的社会背景下,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血管硬化作为血管腔体病变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2]。众所周知,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动脉顺应性下降,弹性层破裂[3],从而导致动脉管壁硬化,促进斑块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伴有血压、血糖、血脂的升高,因此,明确血压、血糖、血脂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测算具有简便易行、重复性高等优点,在健康查体及社区老年健康查体中被广泛应用于评价颈动脉僵硬度。本研究对107名中老年查体人员的血糖、血脂、血压与颈动脉僵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展开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济南市机关医院东院区健康查体人员及社区老年健康查体人员107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搏动指数数据完整的查体人员;②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在65岁以上。

排除标准:①有卒中病史(除外腔隙性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已经确诊是继发性高血压;③近6个月内因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治疗;④近12个月内曾实施血运重建手术或在未来6个月内计划实施血运重建手术;⑤确诊过心脏方面疾病,如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脏病、严重瓣膜疾病等;⑥筛查时伴有心功能III、IV级的心力衰竭或近6个月内因慢性心力衰竭加重而住院治疗;⑦有严重肝肾疾病或有恶性肿瘤病史。

1.2方法

1.2.1基线数据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个人病史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状况)等,进行一般检查如测量身高、血压及计算体质指数(BMI)等。

1.2.2血压测量 按照标准血压测量方法,统一使用欧姆龙(OMRON)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患者测量血压。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喝咖啡、饮茶,静坐休息5-10分钟。连续测量2次,间隔1-2分钟,取2次数值的平均值。若2次数值相差5mmHg,则测量第3次,取3次数值的平均值。

1.2.3生化指标测量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日立7600-11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等指标。

1.2.4颈动脉僵硬度指数的测定 使用三星S80彩色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为3-12MHz。患者取仰卧位,使头后仰,侧向对侧,取样深度4厘米,在距离颈总动脉分叉2厘米处清晰显示颈动脉长轴,聚焦点位于血管前壁,留取动态图像,应用超声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测量颈动脉各项参数。评价血管功能的参数指标包括顺应性、扩张性、搏动硬度指数、弹性模数、应变率等。本研究选取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血压、血糖、血脂与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P<0.05即视为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样本基线特征 查体人员10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68.76±10.84)岁;平均BMI(25.10±0.64)kg/m2;其中高血压病例42例,糖尿病病例16例,高血脂病例26例;平均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为(9.56±0.62),见表1。

表1 样本基线特征

2.2血压指数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 对受检者的收缩压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0.001,r2=0.24),即当受检者收缩压增加1mmHg时,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将预计增加约0.17(见图1)。

图1 收缩压对动脉僵硬度指数的影响

对受检者的舒张压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85)。

对受检者是否患有高血压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受检者是否有高血压史会影响受检者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P<0.05)。无高血压史的受检者(M=8.20,SD=4.34)比有高血压史的受检者(M=11.61,SD=6.12)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低。

2.3血糖指数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 对受检者是否患有高血糖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受检者是否有高血糖史会影响受检者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P<0.05)。无高血糖史的受检者(M=8.40,SD=4.55)比有高血糖史的受检者(M=12.74,SD=6.33)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低。

2.4血脂指数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对受检者是否有高血脂病史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无高血脂史的受检者M=9.12,SD=5.33,有高血脂史的受检者M=10.29,SD=5.53;受检者是否有高血脂病史不会影响受检者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P=0.43)。

2.5其他基线特征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 对受检者的性别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受检者的性别不会影响受检者的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P=0.74)。

对受检者的年龄与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0.015,r2=0.14),即当受检者年龄增加1岁时,左侧颈动脉搏动硬度指数将预计增加约0.18(见图2)。

图2 年龄对动脉僵硬度指数的影响

3 讨论

动脉僵硬度是公认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的直接预测因子和独立预测因子,是最早能够检测到的动脉壁功能和结构变化的指标之一,约30%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因此,检测和控制动脉僵硬度会大大降低此类疾病及其所致死亡的发生。对此指数的关注和日常化检测也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会对动脉僵硬度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年龄、血压、血脂、血糖、BMI等。李国杰[4]等人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越高,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越高,大动脉弹性越减退,高血压人群的动脉僵硬度明显比健康人群更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为,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牵拉增加,血管结构出现管壁弥漫性纤维硬化,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使动脉僵硬度增加。此外,衰老对于血压的影响也会间接对动脉僵硬度产生影响。

本研究发现,中老年群体的整体平均搏动指数已处于较高水平,有高血压或高血糖病史的中老年人动脉僵硬程度明显较高,其中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与搏动硬度指数呈正相关,舒张压、空腹血糖则与搏动硬度指数无明显相关性。受检者年龄的增长同样表现出搏动硬度指数的显著上升。其他所测变量包括血脂在内,在此样本中并未表现出与搏动硬度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在中老年群体中,收缩压、年龄的变化对于其动脉硬化指数的敏感程度较高,且有高血压、高血糖病史的中老年人应更加关注其动脉硬化的趋势,并尽早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在未来临床的应用中,收缩压发生异常的中老年人应及时对动脉硬化程度进行检查和检测,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需要持续关注相关指数。此外,可建议动脉硬化指数较高的受检者通过观测控制血压,及早进行干预和降压治疗,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5]。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样本量较少(n=107),且参与者的所在地理位置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未来若有多中心、大样本的相关研究,将对临床有更精准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查体受检者颈动脉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