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效果:一项前瞻性研究

2024-04-19 09:02赵倩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35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规范化创面评分

赵倩(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5)

压力性损伤作为临床一种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患者臀部、肩胛部和髋部等位置,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液体渗出和溃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因1期压力性损伤在临床实践中很难被识别,当检查时,绝大部分的患者实际上已经是2期压力性损伤,该阶段患者可出现皮肤损伤和水疱等症状[3]。若未对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致病情恶化,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还会间接增加其家庭经济压力。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于特殊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高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压力性损伤好转,改善预后[4]。现阶段,对于压力性损伤采用的常规护理管理虽具有一定效果,但仍未达到理想效果。故有必要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提升其护理效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管理观念,规范化护理管理可通过强调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并且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取70例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面门诊及下属社区站就诊的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①参照2016年美国国家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确认的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6]确诊为2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②患者及照护者能进行有效沟通;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④依从性好,能配合开展护理工作;⑤本研究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衰竭;②处于生命终末期;③患有精神科诊疗疾病或认知行为异常;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凝血功能异常。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或n(%)]

注:MNA-SF为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评分;BMI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具体如下:①接诊后,由医生评估其创面,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开具治疗单,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向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②按标准流程为患者换药,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③出院时,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检,对于未按时复诊的进行电话回访,统一于3个月后进行回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组建护理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作为小组长,主要任务是管理小组的常规事务和其他相关内容,小组其他成员包括2名科室经验丰富且具有至少3年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1名家庭医生,其中护士负责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加强皮肤护理以及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家庭医生负责压力性损伤病因、治疗及预防原则相关知识点的培训工作。②开展小组培训:小组长与家庭医生不定期地为小组的成员提供有关压力性损伤规范化医学专科知识及专科护理内容的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创面的病情观察、清创换药及专科护理方法。同时,小组成员也需要对患者的个人状况,如意识状态、营养状况、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估。学习关于湿性愈合的相关理论,熟悉创面处理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准确地判断压力性损伤的种类、分期及形态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选择合适的敷料,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护理标准操作,及时替换敷料,清洁创面,并仔细记录护理状况。③规范化护理方法:小组护理成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对压力性损伤的了解程度,结合患者功能状况以及自理能力等个人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注意检查创面和周围皮肤的状态,用温水清洗。此外,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如果发现有焦虑、抑郁或紧张等情绪产生,应立即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方案的进行。④进行持续的随访:依据具体状况,为患者建档立卡,创建个人的健康记录,签约家庭医生及护士每周至少一次视频/电话随访,了解患者个体情况,解决照护者遇到的问题。每月上门访视一次,现场查看患者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

为最大限度执行医联体模式下分级诊疗制度,在提高满足医保报销比例基础上降低患者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均统一与创面门诊及下属社区站持续诊疗21d,患者居家期间,家庭医生及小组护理成员积极向患者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干预后3个月内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脱落、失访。

1.3观察指标 ①创面愈合情况:采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价量表(PUSH)[7]评价相应时间点(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情况,该量表总分为0-17分,包括压力性损伤面积、渗液量、创面组织类型3项要素。对每处压力性损伤利用PUSH量表进行首次评价,常规每周一次和末次评价,若有换药或创面变化时则随时给予评价。②疾病转归情况: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其中,所有的症状均消失,压力性损伤创面得到完全愈合为痊愈;所有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压力性损伤的创面面积比以前减少至少25%为好转;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并进一步恶化则为加重。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8]从躯体功能(0-100分)、心理功能(0-100分)、社会功能(0-100分)、物质生活形态(0-100分)四个维度评估两组首诊当天、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水平,各维度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AS9.2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正态定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存在医学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BMI、BMI分类、营养筛查[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评分]、既往压力性损伤史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组PU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s,分)

注:与首诊当天比较,△P<0.05。

?

2.3两组疾病转归情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疾病好转率、加重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比较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首诊当天比较,△P<0.05。

?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主要产生原因是身体的某一部分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缺氧、缺血和营养缺乏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变性甚至溃烂[9-10]。尽管压力性损伤不被归类为严重的急性疾病,但其可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导致其需要更长时间的卧床,从而陷入恶性循环[11]。有研究[12]表明,对于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期间,应加大护理管理力度,以促进其健康恢复。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的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及细节性,导致护理效果一般。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以提升护理效果,对于压力性损伤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作为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护理方式之一,是通过标准化和有序化的手段来规范护理流程,并通过对护理人员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13]。本研究尝试通过对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以观察其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组PU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愈合。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管理小组的成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加强皮肤护理,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小组成员接受规范化护理培训后,能够熟练掌握创面护理方法及其基本原则,实施适宜的护理措施,促进创面的愈合。积极与患者交流,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依从性,进而提升护理效果。通过持续的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解决照护者遇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调整预防方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可能与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能够全面规范并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可进一步保障清理创面及消毒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多次清创,从而降低创面生长受阻和细菌感染的风险,进一步预防创面感染的发生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究其原因是:在规范化护理管理过程中,护士指导患者注意检查创面和周围皮肤的状态,多采用温水清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躯体功能。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可以减轻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功能。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在随访过程中,通过每周至少一次视频/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解决照护者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升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且创建个人的健康记录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便于及时调整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为其提供更为高效的护理措施。同时,随访过程中的交流和解决问题亦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功能;而每月上门访视一次,则有助于提升其物质生活形态。上述因素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均具有正面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转归情况,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此模式可为今后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护理管理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规范化创面评分
我给爸爸评分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