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业水平考试命题选材立意的价值取向

2024-04-20 07:27郭伟
鹿城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

郭伟

摘 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其中命题选材以文化立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试卷中的显性表达。以试卷选材的丰富性、多样性达成考查目的及要求,以此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彰显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命题选材;文化立意;育人导向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Question Design and Material Selectionin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s:A Case Study of the 2023 Junior High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xam in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Guo Wei

(Educational Teaching Research Center,Baotou Education Bureau,Baotou,Inner Mongolia,014030)

Abstract:The question design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 edition).The selection of examination materials focuses on cultural themes,enhancing the explicit express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revolutionary culture,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in the examination papers.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selected materials aim to achieve the examinations goals and requirements,thereby reflecting the fundamental valu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and highlighting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and its orientation towards cultural and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Question Design and Material Selection;Cultural Themes;Educational Orientation

包头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命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中“坚持目标导向”这一原则,以命题选材来体现课程思想,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试卷中的显性表达,以此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在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育人功能及作用。引导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同时,强化学科多样思维能力考查。试题命制重视情境(语境)在命题中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进行阅读、思考、表达等语文能力及素养水平。引导学生树立开阔的文化视野,关注社会生活,提升审美品位和思想境界;引导教师研读课标,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课标理念和精神,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技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和宗旨。进而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一、在积累与运用中体味中国文化的意蕴和魅力

包头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如字音、字形及词语使用、语言衔接等考查题目,都以能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要义的精美语篇作为考查的情境载体,并在语段阅读中运用学科知识及能力进行作答。将字音、字形、词意在语篇中一并考查,扩大和整合了考查语境,减少了考查字词数量,强化了真实情境(语境)下语言运用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于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试卷中的语篇选材具有鲜明的文化立意取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语料经典,富有教益。其中语段一选自2023年3月25日《人民日报》特别报道:“走进传统村落”系列文章中的《瑶里古建筑群》,是反映中国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意味的优美文段,介绍瑶里浓郁的徽派风格建筑,精美繁复的木雕艺术,进而表达丰富的文化意蕴:下游的房子比邻幢上游的房子靠里,让出小块土地,一是为了弘扬谦让文化,房子往里让三分,凡事也都要让三分;二是为了表达美好寓意,希望從这里走出去的人,“路”会越走越宽。内含“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2]试卷以此作为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的情境载体,以统编语文教材中“读读写写”及《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中“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要求掌握的字词作为考查范围,注重知识和情境相结合,通过变换词语使用的语境考查初中阶段所学的语言知识,情境(语境)载体内蕴丰富,使学生在阅读语料时便能感悟其文化内涵和意趣,得到审美熏陶和思想教益。

语段二选自2023年3月25日《光明日报》“生态文明”专版——“留住乡愁”主题文《穿紫河》,通过描绘古运河今夕,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灵动的生活形态”。体现了传统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如今美好生活的感怀。语段含蓄蕴藉,充满抒情意味。作为考查语言连贯得体的语料,经压缩改编后的语段意脉明晰,语言表达规范、有章法可寻,在对所填语句的周详推断中,实现了文化立意下语言运用规范性考查的命题意图。

语段三为考查语言实际運用的对联题引导语,设题如下: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3分)

昔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结束了。如今,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一带一路”为各国发展提供新动力,跨越山海沙漠,传递人类文明。为此,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来歌颂这伟大盛世。

上联:天堑变通途,大好江山歌盛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以能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为主题,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3]为情境载体,选取了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武汉长江大桥”,及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带一路”来做对联题的引导提示情境,既对对联的主题进行了规约,又在言语表达形式方面有一定的开放度;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对联这种语言形式的考查,更是对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考查的思想性和强化德育的一种自觉追求。

二、在阅读和理解中指向核心素养,彰显文化自信

“阅读”部分的考查通过多种语篇类型或图表阅读,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阅读实用类文本的能力。设题着眼于考查对文本及材料的理解概括、欣赏品析、探究评价及拓展运用能力。文本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主题,内容丰富经典,体裁类型多样,和教材文本的质量、难度相当。增加历史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内容、反映“经济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的科技类和新闻类文本的阅读考查,打破文本、材料类型及体裁的固化,呈现主题积极健康、类型多样又内涵丰富的阅读语料类型。这样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多样性及独特价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智慧和知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这样的语篇特质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内涵,更富于审美和文化教益。

文言文阅读文本节选自中华经典藏书《小窗幽记》,这是一部撷自群书的精彩片段汇集之书,其精神内涵、气质品格,开卷有得、有悟,所选章节体现:回归大自然,体会万物之美;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日常生活中寻得诗意和幸福,是谓中国版“诗意的栖居”。选文如下: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选文与教材所学同类诗文颇多相通之处,如《爱莲说》《陋室铭》等,都能体现古人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甘于淡泊的精神追求。其中所设题目如“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能够引导学生审美化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高雅追求,对自己的品格涵养及健康生活旨趣追求有积极引导作用。对学生正待养成的价值观是一种正向的浸润式育化。

现代文阅读一《红小鬼——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少年》改编自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教材必读名著中的红色经典,标题为编者所加,意味深长。本书虽然是一部纪实作品,但经改编后的选文却颇具文学性,所写对象是和学生年龄相仿的红军小战士,口吻亲切,对话朴实自然,能让人真切地感知到革命时代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选文通过对“红小鬼”的外貌及对话描写,刻画出红军战士昂扬的精神气质和崇高的思想品格。设题思路源自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其“专题探究”三:“信仰与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此文本的选择既体现对名著阅读的重视,更能体现核心素养中革命文化的特质。既能承载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更是学科德育落实的理想范本和恰切途径。

现代文阅读二《刻在岩石上的“史记”》,选自《内蒙古日报》“北疆之旅”专栏,是一篇介绍地域岩画艺术的说明性文化随笔,其来源可靠、考证确凿、观点鲜明,叙说生动富有激情,经改编后的文字内容充实,篇章结构完整讲究,语言优美凝练、有感染力,知识性、文学性兼具,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范畴的认识,也使学生关注了解本土富有历史感的艺术现象及品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设题目除了考查关于阴山岩画的知识类目标,还嵌入一个图画情境,设了根据岩画画面推想并描绘当时人们生活情状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呈现的信息中推断出合乎逻辑的结论”,[4]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够“融入建构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这一更大的任务之中”。[5]借以考查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底蕴和语文能力。所给“评分说明”及“作答示例”(见表1):

作答示例:画面是一幅狩猎图,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景。可以想象:巍巍阴山之下,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上,矫健的猎人骑在马背上,策马扬鞭,追赶前面的猎物,只见他凝神屏气,拉弓骑射,可以想到他收获了猎物的喜悦,兴尽而归的英姿。

通过阅卷,能够看出本题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探究欲及表达热情,整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较好地达成了考查目的。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所生活的地域,那些有鲜明特质的审美图式,如:巍巍阴山,高大的骏马,意气风发的猎人、挥动缰绳的英姿等等,学生以他们各自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将一幅久远的岩画作品借助想象复原为生活场景,从静态的文字和“物”走向悠远的历史,描绘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情状。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要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丰富性、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了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联想想象能力的考查,它所指向的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创造思维”这些思维品质,引导教学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重视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尤其是要重视审美创造,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6]命制试题既要守正,也要创新,“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张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材围绕当前社会生活热点话题,撷取我国科技成果的图表数据和新闻消息,让学生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其爱国热情。其中虽然有一些科技术语,但不于此设题,认真断句阅读,并不影响学生理解主要新闻事实。设题依据《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第四学段的要求,考查“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8]所设题目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梯度,指向多样,三个题目由理解概括到归纳总结再进行自主表达。尤其是最后一个题目:“读了以上材料,请你抒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是借由语料提供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以议论性抒情进行自主表达的语文能力。语料提供议论抒情的事实依据,设题由非连续文本的共同主题衍生而来,这样便使考查材料呈开放性结构,即由学生的作答最终完成由事实陈述到事实评述的完整话语建构。在阅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充满激情的表达,抒发对祖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教学文本及主题类型,参照统编语文教材丰富多样的文章、文学体裁类型,现代文阅读的语料未固化于三种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体裁,而选择以内含多种表达方式的多样文本类型作为考查阅读素养的载体,按照《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学段)的基本要求进行设题考查。这也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精选对学生价值观养成有教益的课程内容,着力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育化心灵,真实表达

“写作”分为两个题目,第一题: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公益广告图,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观后感。

公益广告图(见图1)取材于《包头日报》2023年5月11日“讲文明树新风”专栏,原公益广告主题为“厉行节约,光盘有我”,在对素材的引用时去除了原主题,只呈现公益广告图,意在解除其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限制,可选角度多,如可选节约主题、珍惜劳动成果、倡导光盘行动、歌颂劳动者、颂扬劳动创造美、欣赏剪纸艺术、解读广告创意等进行立意表达。意在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表达感受、认识和观点,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得到审美和思想教益。从阅卷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公益广告图的立意,并能切合题意作答,其中不少考生立意高远,联想丰富,切入角度新颖,巧妙。语言风格多样,有的朴素平实,有的典雅隽永,有的灵动自然。以下为学生作答示例:

劳动之美

烈日炎炎 ,挡不住丰收的喜悦;白云朵朵,映衬着谷穗漫天。一年的劳作,只为这秋天几日的收获。于作物中,劳动者谱写劳作的歌曲;于大地上,劳动者欢呼雀跃;于畎亩中,劳动者得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于烈日下,劳动者收割属于奋斗的果实。碗中盛放的是劳动,心里流淌的是骄傲。劳动者的心血沁入田野,劳作的身影在初日下绽放,亦如黎明的花朵,那样美丽。

例文从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角度立意,抒发了对劳动及劳动者的热爱赞美之情。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描写与抒情融合,优美练达,酣畅淋漓;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达效果,体现出较好的语文素养。

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许多次“告别”,每一次“告別”,既意味着前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请你以“成长,从告别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本题虽为命题作文,但题目未体现体裁偏向或限制,所设题目的内涵丰富,能引发学生的生活储备及感触,启发学生思考“告别”与“成长”之间的深刻关联:“告别”,可以是告别一段经历,可以是告别某种习惯,也可以是和某个人、某个物、某个时间段的告别;但要在“告别”中体现“成长”,体现二者之间的关联。作文题目的引导语言简意赅,既指向明确,又有较大的诠释空间和写作张力,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和深度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认知来写作,立意健康积极。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第四学段的要求,2023年包头市学业水平考试中将作文字数要求调整为“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构思,真正写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写出真情实感。

综上,2023年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选材以文化高标、以素养立意,思想健康向上,富有审美内涵,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体现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相信会对使用试卷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18、19、5、42.

[2]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第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51.

[3]徐昀,王鑫主编.大数据背景下的试卷命制技术[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22.

(责任编辑 郭文斌)

猜你喜欢
学业水平考试
法国普通业士考试研究述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探索?鄢
浅谈利用电脑阅卷提高教学效率
关注学考考纲变化 提高地理备考效率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
乡土地理试题分析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复习课的选题策略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与内容标准一致性研究及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