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在文旅信息传播中的功能、价值与未来
——以“西演space”演艺售票平台为例

2024-04-21 19:06
旅游纵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票务演艺文旅

陈 哲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引言

以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为驱动的信息产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新产业复苏升级的时代,文化和旅游成为重要的产业增长极,互联网新媒体同文化旅游相互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已凸显其重要的位置。但受经济条件、网络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的文化旅游信息传播仍采用传统的方法。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封锁,旅游信息传播工作更是靠天吃饭,一片空白。许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演艺资源“养在闺中人未识”,外地游客和市场获取资源信息的方式单一,资源信息转化率低,不能有效地促进市场化。虽然新媒体技术在文化旅游(演艺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它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全面介绍现行中“西演space”的功能及其背后的设计逻辑,以及对该平台商务经济价值的阐述,并预测该平台创新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一、新媒体平台在文旅信息传播中的功能

(一)基本业务功能

“西演space”是西安演艺集团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向消费者提供演唱会、话剧、音乐剧、戏曲、舞剧、曲艺、脱口秀等全领域演出门票的互联网售卖平台。该公司目前所运营的演出和剧场项目包含了陕西省内西安、宝鸡、商洛三市的二十多家剧场和全国一百多个艺术院团的演出项目,已形成以引进推广演出、专业票务运营、剧院运营管理三大业务并举的演出经营格局。

根据对“西演space”的后台程序逻辑分析,“西演space”应用程序以公众号为框架。这是一个与图文展示平台、售票平台、选座平台、支付平台交互在一起,整体交互设计的应用程序。在其上部是名称及LOGO,下部为菜单栏,从菜单栏中用户可选取感兴趣的页面进行点击,菜单栏在软件界面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第一个是购票入口,许多观众关注此平台,就是为了方便购票,便利的购票功能和体验是演艺票务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第二个是演出类型入口,其中就按照演出类型分成了戏曲、话剧、音乐会、曲艺等几个比较主流的演出形式供观众精准选取,这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功能,是观众市场细分的结果,也是消费决策的第一个考虑因素。一言以蔽之,“西演space”是微信公众号框架内的文旅新媒体应用程序,实现了文旅业务从信息发布到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的全流程数字化,极大地促进了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

图1 西演space应用程序界面

(二)客群社交功能

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中,“人以群分”的用户画像极其鲜明,因为具有某些相同的需求或属性而聚集起来的客户称之为客群。在“西演space”应用程序中可以发现,其微信公众号的每篇推送都可链接至购票应用程序,从推文到应用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商品从宣传品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单篇推文在信息传播之外,还有“在看、转发分享、留言评论”等功能,这无异于把传播、评论的自主权赋予了用户,这种基于社交属性的互动式信息感受的体验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进步,可以极大地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所以,基于微信生态的公众号,其本质上是一个强大的新媒体信息枢纽平台,它的消息推送、售票等直接达成经济目标的基本业务功能,以及具备信息分享价值和裂变传播的社交功能是牢固地建立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个前提是要遵循新媒体“内容为王”“精准传播”“领域细分”这些基本发展逻辑。

二、新媒体平台在文旅信息传播中的价值

(一)赋能文化旅游业务建设信息化

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文化旅游发展。在当下,社交平台是新媒体的主要驱动力,在网络热点的传播、价值传导和变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演出市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02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2.41%;观演人数3256.19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6.70%。其中,演唱会、音乐节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年龄18—34 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5%,通过新媒体渠道了解演出资讯和购票的观众占92%,可以说新媒体对于文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引导意义重大。“演艺经济”给地方文旅市场带来综合收益并显著地提升其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邀请大型演出活动落地[1]。在这些演艺项目市场推广中,新媒体平台的票务系统提升了演艺品牌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属性来增强口碑的品牌传播力。在产品的推广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媒体不断地发布品牌理念和产品信息,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可以及时地反馈业务,从而实现双向传播,增强用户的黏性[2]。

新媒体平台使文旅销售服务更加人性化,更加精准地聚焦客户体验。在本文的调研中,“西演space”的售票业务已经实现了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智能小程序或H5票务页面的无缝衔接,这需要在开发前期就与后端票务系统实现业务接口集成,以确保移动票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线下的观演体验中,该公司提供的电子客票和二维码验证服务,可以为客户简化购票流程和进场流程。其开发的预订和在线支付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地提供便捷的购票体验。同时,工作人员还通过线上的互动,主动接触广泛的潜在客户,这都提高了客户获取率和销售转化率[3]。

在该公众号的日常运营中,可以看到其利用新媒体的社交传播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实际效果。也认识到选择对品牌具有重要意义的推送和活动,进行首次发布和有针对性地曝光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媒体平台上创建互动社区和粉丝页面,鼓励用户分享和广播,并开展在线和离线互动营销活动,进行社交传播的非凡效果。个人的品牌价值在新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西演space”也曾利用名人、网络上的达人领袖和有影响力的“网红”人物,将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沟通能力和舆情导向能力发挥出来,借用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探索出了具有高传播潜力的信息和客户群体,并利用其圈子内的传播效力,频繁地推送信息,实现了快速传播品牌的目的。

(二)促进文旅品牌形象的信息化传播

广泛的信息获取和迅捷的信息处理是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思维[4]。作为商业运营的文旅新媒体平台运营的高阶目标是利用新媒体丰富的表达形式,持续传播品牌信息,从而累积粉丝,实现流量变现。如选用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品牌理念与产品特色;持续推送最新产品信息与营销政策,吸引客户持续关注与购买;发布演艺文化知识与观演攻略,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从而塑造黏性十足的高忠诚度客户。在营销上可以根据重要节日期间与用户消费热点,加大品牌相关内容的曝光频次与密度。长期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不断加深其对品牌与产品的印象,提高品牌美誉度。

三、新媒体平台在文旅信息传播中的未来

(一)更加注重程式同消费者心理的关联

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中,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利弊影响研究较多,关于新媒体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则较少。如在“西演space”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中只是单向地对演艺资讯进行传播和开发出了基本的业务功能,却缺少影响关注购买的要素,以及对受众接受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反馈方式、反馈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新媒体平台或者信息技术平台不能停留在传声筒和线上营业室这样简单的定位中,亦不是冷冰冰没有思考的机器应用软件,而应该是深度介入消费者心理和兴趣,为消费者进行演艺需求匹配和供给的人工智能系统。由于科研和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关注的力度还不够。

(二)增强应用程序的智能水平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可以尽可能地加强多渠道销售。如扩大电子票务系统的应用场景,支持多种售票渠道,包括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第三方在线旅行社等,这将有效地扩大门票的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同时,新媒体的信息系统可以建立观众和游客档案,积累游客信息,为景区、演艺场馆等文旅服务部门提供精准的客户资源,以便进行会员活动和促销。其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游客、观众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智能推送,提供个性化的门票套餐、折扣和增值服务。

(三)增强媒介融合

文旅演艺新媒体平台想要发展好,就需要对文旅信息进行汇集和提升,坚持细分市场的精准投放和深耕细作,打造媒介融合的矩阵,提升文旅传播声量,建立体验感更强的文旅服务。因为新媒体本身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可以增强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通过系统,文旅企业可以与客户进行在线互动,包括活动报名、留言反馈、社交媒体分享等,增强了客户的参与感。

在新媒体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不断赋能产业升级,媒介与生产的融合不断加深。在文化旅游领域,新媒体对于提升文化旅游业基础服务能力、增强用户体验感有着重要且实用的价值,特别是新媒体架构下的社交功能与属性,其与用户的复购率呈正相关,对于增强用户黏性有着特殊的意义[5]。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旅事业发展,文旅行业主体也要积极地调动各方力量,以内容为王,创新构建文旅营销新渠道,依托新媒体之船出海,参与文旅对外新传播,让新媒体更好地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票务演艺文旅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运作风险管控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文旅部出台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行业标准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