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草

2024-04-22 06:41李易农
资源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土栾川县山间

李易农

窄窄的一条路,从各种草的紧凑处向前延伸着。它的路面,因为踩的人多、经历的岁月久远,所以石头的棱角泯灭了锋利,虚空的土粒也紧实得像是又一块石头。石头和“石头”相互映衬,就成了秦岭山中的这些路。

“小草无名”是我多年前认识的文友,家住栾川县白土镇,他文化程度虽然不高,却酷爱写作,隔几天就有诗作发给我。他的诗歌大多都是乡土题材,有山、有水,也有庄稼和土地,诗句朴实,内容亲切,激起我访问的欲望,便向他讨要了详细地址,等待机会。

去年夏天,我要去白土镇办事,看时间有余,距离不算远,便决定突击拜访。出了县城,几经周折来到“小草无名”所在的村庄。几经打听,来到他家的院落,不大,但白墙蓝瓦,十分素雅。院门虚掩,里面空无一人。问周边的邻居,得知帮助邻村一户人家盖家庭宾馆去了。因为电话打不通,便一个人去干活的地方寻找。

白土镇水晶山高耸,气势逼人。当我踏上一条水泥路时,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扛着工具的村民赶上来。他笑着说:“这里本来没有路,这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修建通往各户的山路,都把闲置房子腾出来做家庭宾馆。”他扛着工具奋力向前爬,这种一曲一弓的姿态,像極了一种草。那种努力向上爬,获取阳光、水分的草。

一路交谈得知,他叫阿伟,是文友村里守着村庄的年青一代,高中毕业后,没有随着打工大军离开村庄,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养殖业,一年收入也十分可观。

因为他守在家乡,像是修路、维修水管什么的,都是由他和其他年轻乡邻一起操持的。他们共同悉心维护着村庄的容颜,建设着村庄的前景。

他们是故乡最亲爱的孩子,是故乡最常见的草。

说到文友,阿伟赞叹说:“他写的文章好得很啊,在我们乡里,他可是排头的文化人呢!”

关于文友,我清楚他的故事,一个种地农民发表了很多诗文,而且很有深度,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家。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生活在山间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

这个名叫歇脚店村的村民非常团结,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帮忙。比如,翻修房子,男劳力也不计较什么,只要谁家得空就去参与,哪怕你抓把土、拿块石头也是好的,这种义务也是应尽的。因为,村庄不是一家一户的村庄,是大家的村庄,有义务有情分去爱护好它。就像那些草,你根本无法为它们划分区域,它们总是掺杂在一起,让人分不出彼此来。

我分不出眼前的这群人谁才是村庄的核心力量。文友身穿劳动服,布满泥巴,和其他人一样,正站在脚手架上忙碌。他抛开诗文、抛下笔,沉浸在劳动的欢愉里。

回来的路上,文友说,村庄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了,原来的村庄陈旧、贫瘠,处处是等待翻身的期望。现在,村庄变了,土房子经过修缮,成了家庭宾馆,一年四季,都有外地人前来旅游居住。他们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拓宽了一些被草覆盖的路面,让山间热闹起来。分布在村庄田地上的,也不再单单是玉米、土豆,更多的是一些果树和散养的家畜,它们增添了田园气息……现在的村子,变得华美了,变得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了,远望,有种油彩画儿一般的美。

“我们的大山是一座宝库,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福祉。我还当起了护林员呢!每天都按时去山里巡逻,保护山林!”听了文友的话,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他写的一些诗文,里面的山水田地主题,原来都是出自他的生活和内心的热爱。

在聊天中得知,文友很喜欢这样的山间生活,他最近有一个大计划,准备写一百首关于栾川县的诗歌,把自己对于栾川县的热爱和栾川县的壮美写进诗歌。文友的梦想很丰满,也很茁壮,我心里默默祝福着。

我坐下来休息时,看到了另外一株草。它只有一棵,孤零零地生长在石壁上。它的落脚处是一处缝隙,仅能容得下它的身子。可它长得很好,绿盈盈的透着光。它四下毫无依靠,身子又腾空,如临深渊。可它还是它,完全没有胆怯,没有萎缩和绝望。

看着眼前的草,再看看我们脚下的那些山野间的草,心里被草的篇章感染。它们守着自己的方寸泥土,不屈不挠地呈现着生命的高贵和意义。

一路上,我同样看到了更多的草,它们生长在无人到达的地方,或者是农舍的周围……它们如同立体的波浪,拥挤着山峦和人们的生活。这里的草啊,是率真的,是自由的,是浪漫的,是可以歌颂的和被安放灵魂的……

在我眼里,栾川县山间的这些草,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我称它们为赤子草。(作者单位:栾川县耕莘街道国土规划建设所)

猜你喜欢
白土栾川县山间
山间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夏日走过山间,我就成了森林
栾川县
不要问我为什么
山间小屋
废白土中油分回收及废白土的综合利用
白 土
栾川县
那份山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