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封建桎梏,叹悲凉人生

2024-04-22 09:34韦斯雪
青年文学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曹七巧金锁记儿媳

韦斯雪

在亲情之中,母爱无疑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历经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母亲的角色定位主要围绕着生育子女、辅佐丈夫、教育后代,以及管理家庭琐事。正因如此,中国人对母亲这一身份的尊崇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这种对母亲的尊敬不仅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得以体现,也影响了人们对母亲角色的价值判断,而且进一步塑造了“贤妻良母”这一具有古典美学意蕴的文化概念。然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寒夜》中的汪母这两位母亲角色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母亲形象的固有认知。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的《天地》上。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曹七巧是一个立体且丰满的角色。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变得扭曲乖戾,不但破坏了儿子的婚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曹七巧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恐惧,她以最美好的爱情和人生换来了金钱和权力,却最终成了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在《寒夜》中,巴金刻画的汪母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旧思想的老一辈知识女性。她曾是昆明的“才女”,长期接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教育,致使她的思想性格中存有不少旧的传统观念。作为母亲,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然而,旧的传统观念使她对儿媳的做派看不惯,经常对儿媳冷嘲热讽。她总是在儿子和儿媳面前挑拨是非,在儿子和儿媳生气的时候,她也总是火上浇油。她自以为深爱着儿子,却不知她所谓的爱给了儿子巨大的负担和压力,让儿子的幸福支离破碎,离死亡越来越近。

曹七巧和汪母的遭遇大多是悲剧,然而她们自己也成了悲剧的制造者。尽管她们的生活背景、性格和经历有所不同,但她们都体现了在封建桎梏下女性面对生活无奈和命运捉弄时的挣扎与无奈。

一、曹七巧与汪母的性格及成因分析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性格十分复杂。首先,曹七巧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她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极强的掌控欲望,尤其是对她的儿女和丈夫。她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监视、欺骗、威胁等。她不愿意让别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愿意让自己受到任何限制。这种控制欲源于她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缺乏安全感,她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弥补自己的内心空虚。其次,曹七巧极度自卑却自尊心极强。由于出身贫寒,她一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富家子弟有一种自卑感。同时,她又极力想要摆脱这種自卑感,通过掌控财富和权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当她的儿女违逆她的意愿时,她会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来攻击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无能和不配。这种自卑和自尊的矛盾性格使她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难以与人和谐相处。再次,曹七巧是一个充满嫉妒心的人。她嫉妒周围的人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健康快乐的孩子,而自己的生活如此不幸。她试图通过掌控他人的命运来平衡这种嫉妒心,但最终导致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曹七巧的嫉妒心源于她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的不满,这种情绪的积累使她逐渐变得偏执和狭隘。最后,曹七巧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她渴望掌控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更高的地位和尊严。她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目的,甚至牺牲亲人的利益。这种野心使她的行为越来越极端,最终导致了她和家人的悲剧结局。

曹七巧性格扭曲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曹七巧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出众,这使得她从小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当时封建社会体制下,女性处于弱势地位,而曹七巧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很自然地成了男性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小说中,曹七巧被迫嫁给了一个患有严重残疾的富家子弟,这段婚姻对于她来说是一场灾难。她的丈夫无法满足她的情感需求,她在性方面受到了长期的压抑和折磨。同时,她也遭受了来自家庭的冷漠和排挤,她的亲人和婆家人都看不起她,认为她是为了钱才嫁给了她的丈夫。这些经历对曹七巧的性格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她逐渐变得扭曲和病态。她开始对金钱和权力产生了极度的渴望,认为只有通过掌控财富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同时,她也变得冷酷无情,对周围的人充满了警惕和敌意。她开始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亲生儿女的幸福。封建社会的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自由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曹七巧作为一个女性,不仅要在家庭中忍受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还要在事业上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经历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加扭曲和病态,使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汪母则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中一个立体且复杂的角色。她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形象,更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受到封建礼教深刻影响的女性。她的性格中既有狭隘、守旧、爱发牢骚的一面,也有坚强、自尊、勤劳的另一面。这些特点的形成,既与她的个人经历有关,也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汪母的坚强和自尊是她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拉扯儿子长大,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应对外界的压力。这种经历让她变得非常要强,不愿意向任何人低头。即使生活再艰难,她也从不求助于人,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坚强和自尊,虽然让她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去,但也让她在与儿子、儿媳的相处中产生了许多矛盾。而汪母的狭隘和守旧则是她性格中的另一面。她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认为女性应该遵循三从四德的礼教,男性则是家庭的主体。因此,她对儿媳曾树生的现代女性观念和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她不符合一个传统妻子的标准。这种狭隘和守旧的思想,不仅让她与儿媳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也让她在对待儿子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上显得过于干涉和控制。

汪母性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她的个人经历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丈夫的早逝让她不得不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这种经历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尊。但同时,她也因为缺乏男性的支持和保护而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其次,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她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社会环境让汪母更加认同男性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对儿媳的现代女性观念产生排斥和不满。

二、行为与命运的对比研究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控制欲的女性。在小说中,曹七巧的婚姻并不幸福,她被迫嫁给了一个患有骨痨的富家子弟。这段婚姻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让她成了姜家的二少奶奶,从此开始了她不幸的婆家生活。在这个家庭中,她遭受了种种的歧视和排挤,她的亲人和婆家人都看不起她,认为她是为了钱才嫁给了她的丈夫。这些经历让曹七巧逐渐变得扭曲和病态,她开始对金钱和权力产生了极度的渴望,认为只有通过掌控财富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为了得到姜家的财产,曹七巧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的幸福。她先是破坏了女儿与其男友的感情,然后又强行将女儿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在这个过程中,曹七巧展现出了极度的自私和残忍,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毫不留情,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女儿的幸福。在命运的安排上,曹七巧的一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她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自己的悲剧结局。

相比之下,汪母的行为则更多地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她守寡多年,独自拉扯儿子长大,克勤克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妇女。她遵循三从四德的礼教,对儿子汪文宣和儿媳曾树生的生活进行干涉和控制。她对儿媳充满嫉妒和憎恨,试图对儿媳实行绝对控制,并认为儿媳是个不守规矩、自私自利的女人,是儿子的附属品,也是自己的奴隶。她试图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规矩来束缚儿媳,要求儿媳服从自己的意愿,这导致了二人矛盾的激化。在汪母的强权下,曾树生无法忍受,最终选择离家出走。汪母的行为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和对家庭的维护,但这种维护是建立在牺牲儿子和儿媳的幸福和自由的基础上的。汪文宣在母亲和曾树生二人毫不退让的情况下忧虑抱病,最后死在庆祝抗战胜利的欢声笑语中。汪文宣的英年早逝,导致原有的家庭彻底瓦解,汪母只能带着孙子回到乡下继续过苦日子。

三、社会背景与价值观的映射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她所处的社会背景是“民国”初年,这是一个封建主义在形式上破灭,但在国人的心中却远未消除的年代。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极低,无法与男性平等。曹七巧虽然富有家财,但她仍然无法摆脱这一困境。她被迫嫁给一个残疾丈夫,无法过上正常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们的婚姻往往是基于利益交换,而非爱情。同时,曹七巧的价值观也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她认为只有通过掌控财富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因此她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财富和权力。她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毫不留情,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女儿的幸福。这种价值观导致了她的人生走向悲剧,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自己的悲剧结局。

而汪母是《寒夜》中的主要人物,她所处的社会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汪母认为女性应该遵守三从四德,以夫为天,对丈夫和儿子绝对服从。她对曾树生的不满和排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树生不符合她的价值观和期望。她希望曾树生能够成为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而不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新女性。她认为家庭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为家庭和家族的荣誉而奋斗。她对曾树生的不满也与曾树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传统的尊重不够有关。她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行事,不得逾越。她對曾树生的不满和排斥,也与曾树生“逾越”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关。由此可见,汪母的价值观是封建家长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然而,这种价值观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汪母和家庭的悲剧结局。

四、文学影响与社会意义

《金锁记》这部作品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金钱至上、人情冷漠、道德沦丧等问题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小说中的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最完整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也是她塑造得最厚实的小市民形象。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她的命运和性格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女性的普遍困境和追求,她背负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最典型的痛,却又背负得异常彻底,异常有风骨。在小说中,她既是弱者,也是情欲的奴隶,却又具有一定的自私、残忍、病态。她的复杂性格和命运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使得《金锁记》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影响。此外,曹七巧的人物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和改编,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寒夜》是巴金最为圆熟的作品之一,其在艺术手法、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作品对灵魂挣扎之痛的书写以及对汪母等人人性弱点的理解和同情,都使得它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联芬表示,《寒夜》可以代表中国新文学关于家族叙事的典范,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其叙述也超越了新旧二元论。小说中汪母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她作为旧式知识女性的典型,身上既体现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又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她不仅是个体命运的写照,更是旧思想的受害者和新旧冲突的体现者。汪母与曾树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新旧观念的冲突。汪母看不惯曾树生的新式做派,渴望恢复传统婆母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而曾树生则代表了新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这种冲突体现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期,而汪母则是旧思想的代表和受害者。汪母的命运结局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和反思。

曹七巧和汪母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人物形象。她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思想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的异同不仅反映了不同社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女性的不同要求和期望,也揭示了女性在面对家庭和事业时的选择和困境。同时,这两个人物形象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素材,丰富了我们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猜你喜欢
曹七巧金锁记儿媳
冰山之下的困厄——《金锁记》曹七巧形象浅析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点赞好儿媳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