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2 10:22郑榕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

摘 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旨在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形成跨媒介观念与思维,并以此为指导,整合适宜的教学资源,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并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文章从四方面入手,详细论述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26-03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介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高中生是“数字原住民”,在多元媒介中与纷繁复杂的信息“互动”。在此过程中,高中生因缺乏媒介素养,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出现诸多问题。针对此情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介,获取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现象,认真辨析、评判,感知正确的思想内涵,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因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可以使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解决现有问题,继而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跨媒介”作为学习工具。在应用“跨媒介”时,学生要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形成合理的思考;深入探索不同媒介的表达、信息存储、传播方式,选择合理的媒介,表达、存储、传播信息[1]。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缺乏良好的跨媒介观念与思维,无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教学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难以落地。学生不能用跨媒介进行阅读与交流,影响了媒介素养的发展。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形成跨媒介观念与思维,并以此为指导,整合适宜的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一、形成跨媒介的观念与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2]。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设置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并要求教师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作用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以生为本,发挥媒介素养作用,组织跨媒介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密切互动,促使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有赖于教师的跨媒介观念和思维。因此,教師要想有效实施“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教学,就需要形成良好的跨媒介观念与思维。

(一)形成跨媒介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也成为学生的阅读、交流工具。但是,在实施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反对应用多媒介。在这些教师看来,多媒介很容易分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其实,多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要看到其不足,又要看到其优势。同时,教师还要接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交流、阅读方式的变化。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交流经验与跨媒介阅读,进行较为完善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知识体系的搭建,组织一些相关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学生通过不断体验活动,可以迁移已有经验,将多媒介作为学习工具,进行阅读、交流,提高媒介素养。通过不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会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跨媒介观念,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落地。

(二)形成跨媒介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度依赖纸质媒介,过分注重讲解书本知识,很少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众所周知,教学实践是教师形成丰富教学经验的途径。在缺乏“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践的情况下,教师由于储备相应教学经验比较困难,因此很难形成相应的教学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学习,形成良好的跨媒介思维。如教师要总结研究名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经典课例,理清“什么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如何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汲取经验,强化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认知。之后,教师要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依托,迁移经验,组织丰富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及时评价,接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形成良好的跨媒介思维。

二、整合适宜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可用资源

尽管教材都是传统意义的纸质媒介,但是其具有教育性、经典性[3]。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媒介信息。这些媒介信息关系密切,权威可信。教师倘若能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就可以获取丰富可用的媒介信息。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应用媒介信息,可以使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形成综合的媒介知识结构,夯实发展媒介素养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材中除了文字外,还有剧照、人像、塑像等信息元素,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设置袁隆平先生的照片,而《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插图是阎立本的

《步辇图》。学生通过观看照片、艺术作品等,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借此建立阅读认知,积极交流。

(二)突破学科界限,挖掘可用资源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材在《赤壁赋》这一课设置了插图《赤壁图》(武元直作)。插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力。在课前阶段,

教师要登录网站,收集与《赤壁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美术信息等。如“《赤壁图》展现了长江浩荡,烟波渺茫,两岸峭壁陡立,山势险峻延绵,山顶崖岸间树木葱茏,江中一舟顺流而下,苏轼及同游诸友对坐舱中饮酒,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后的清闲生活和豁达胸怀。”在收集信息后,教师利用软件加工信息,制作出微课。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微课,将学生带入“真实”

的场景中。同时,学生认真聆听,了解美术作品内容。在美术作品解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了解赤壁景象及苏轼的精神品质,借此理解《赤壁赋》的内涵。

三、构建跨媒介语文教学课堂

(一)应用文本与单一媒介组合方式

文本与单一媒介组合是指教师依据文本内容,选用某一种媒介,展现文本内容[4]。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点。如图片直观形象、视频动态直观等。组合文本与单一媒介,可以实现“1+1>2”的效果,如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切实让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推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深入开展。因此,

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合文本和单一媒介,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课堂教学活动。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之一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教师机械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很难使学生深刻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大部分学生喜欢观看影视作品,在其中可以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感受其性格特点。立足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登录网站,下载《水浒传》电视剧并截取相关片段。在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水浒传》的片头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引出本节课内容,并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主要人物。然后,教师提出任务:“请观看电视剧片段,梳理故事内容,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提出任务后,教师播放电视剧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了解故事内容,思考人物性格特点。在电视剧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大部分学生会对故事内容建构统一认知,但是针对人物性格特点,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教师引导他们走进阅读文本中,找寻关键内容,认真分析,再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如此组合文本与单一媒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学生进入了阅读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回顾视频内容,探寻关键信息,认真分析,由此建构良好认知,主动交流,有利于提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水平。同时,学生可以因此感受到视频的特点,便于将其作为语文学习“工具”,自觉进行跨媒介学习。

(二)应用文本与对比媒介组合方式

文本与对比媒介的组合是指围绕文本内容,选取不同的媒介[5]。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组合文本与对比媒介,可以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媒介,收集、辨析信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由此认知文本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媒介的特点,便于自主使用不同的媒介进行阅读、交流,提高跨媒介学习质量。对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介,并灵活组合。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在教学之前,教师利用网络,收集与王熙凤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在课堂上,教师呈现《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内容,同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先后播放图片、视频、音频,展现王熙凤出场内容。在不同媒介的辅助下,学生会将注意力放在不同的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熙凤。具体而言,在观看图片时,学生细心分析王熙鳳的外貌,初步地了解王熙凤。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王熙凤的言行举止上,了解具体的场景,分析“王熙凤怎么这样说,这样做”。在倾听音频时,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分析王熙凤所说的每一句话,感受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如此一来,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了王熙凤,感受到了其性格特点。之后,学生毛遂自荐,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表述时,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与之相关的文本内容,以及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学生细心对比,

发现表述问题并加以改正,进一步认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在不同媒介的辅助下,学生不断进行阅读、对比,

可以逐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尤其,了解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媒介文本,积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经验,提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水平。

四、实施多种跨媒介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倡导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适宜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某一阶段内的学习成果,获取下一阶段教学依据,推动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总结性评价是某一阶段后,利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使师生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时,教师应从过程和结果这两个维度,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发送评价单。学生阅读评价单,紧扣资料搜集、整合信息、问题解决等阶段,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审视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

对照评价单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如此做法,实现了“跨媒介交流与阅读”的形成性

评价。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小测验,并依据评价单内容从不同维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教学时,教师要了解跨媒介价值,体验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实践,形成良好的跨媒介观念和思维。在良好观念和思维的指引下,教师要研读教材,同时打破学科限制,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之后,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应用文本与单一媒介、文本与对比媒介等组合方式,组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发放评价单,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可以让学生积极体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掌握文本内容,锻炼语用能力,尤其提升媒介素养,切实推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落地,促进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秦彩云.探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2

(36):76-77.

周静.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施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0):35-36.

陈蔚.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陈栩涵.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指导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22.

董德强.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3):54-55.

作者简介:郑榕(1977.7-),女,福建南平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基于理性立足思辨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下)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上)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