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出创伤,引起疗救

2024-04-22 10:36杨荣荣
青年文学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达夫回响山川

杨荣荣

东西于2021年首发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长篇小说《回响》,不仅被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而且还获得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除了题材选择的时代性、表达手法的创新性外,还在于他敢揭露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避而不谈的创伤经历,从而让人们敢于正视创伤、疗愈创伤。小说的主要情节安排是通过分析每个小说人物背后或深或浅的伤口,找到人物的作案动机,以及揭开婚姻的重重谜团。本文将对小说中人物的创伤类型、创伤表现,以及创伤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也对小说中人物在面对创伤时常常容易走入的错误路径进行探讨。

一、“创伤”概念的解读

近年来,创伤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们进行文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个视角与方法。一些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阐释了文学与创伤的关系,如贺江的《创伤理论与创伤文学》和赵静蓉的《创伤记忆的文学表征》等文章指出了创伤既可以成为文学发生的动机,也可以是文学的内容和主题,更重要的是创伤书写有着一定的现实功能,对个人和社会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些研究者则针对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创伤书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李雪娴的《论石黑一雄〈无可慰藉〉的创伤书写》,该文章总结了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人物的创伤表现和治愈创伤的方法;钱全的《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中的创伤主题》揭示了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中的人物在战争中遭受的精神创伤,以及创伤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那么究竟何谓“创伤”?这需要对其进行一个界定说明。“创伤”一词原意是指由事故、坠落、撞击、武器等外力引起的身体损伤,严重的创伤可能导致人的永久性残疾或死亡。后来随着弗洛伊德对“创伤”概念的发展,“创伤”一词变得越来越多义化,除了指身体的损伤外,也指心理所遭受的伤害。郭念锋在《心理咨询师》一书对心理创伤作出了定义:“心理创伤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的状态。”同时,他也指出轻微的心理创伤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进行自我疗愈,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则会对人造成终生的影响。心理学和精神学中把较为严重的精神创伤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美国学者巴赛尔·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一书对PTSD的成因、表现、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上述对“创伤”概念的解读都为本文从创伤视角研究东西的小说《回响》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二、创伤的类型、表现及成因

东西的小说《回响》主要描写的创伤类型是人物的心理创伤,小说中几乎所有出场人物如夏冰清、冉咚咚、慕达夫、徐山川、徐海涛、吴文超、刘青、卜之兰等都遭受过或轻或重的心理创伤,并且每个人物心理创伤的表现和成因又各有不同。首先,小说中心理创伤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自卑。《心理学大辞典》关于“自卑”的解释是自卑感,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回响》中出场的大部分人物都有自卑的心态,有的人因自己的外貌而自卑,如徐山川不知是因为长期喝他父亲生产的饮料,还是长期宅在家打网络游戏的缘故,导致了他有着肥硕的脑袋和瘦小的四肢,这种不协调的外貌让他深感自卑。同样因为外貌感到自卑的人物还有吴文超,“出生时又瘦又小,小学毕业时身高才有一米三”,还经常生病。有的人因为贫穷而自卑,如邵天伟出身于农村,虽然在警察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年,却依旧买不起房子。而刘青由于面试工作时一紧张就结巴,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因而经济上常常捉襟见肘。由此可见,缺钱是导致他们感到自卑的共同原因。其次,小说中心理创伤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过度警觉。过度警觉的人不仅对亲密关系中存在的被抛弃、被拒绝、被忽视等风险极其敏感,而且对他人的信任度极低。造成这种创伤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童年或成年时期的某些严重的创伤性经历,如女警冉咚咚在很小的时候发现父亲经常在深夜等母亲熟睡后偷偷爬起来去找隔壁阿姨,却因为自己太小而不敢阻止,从那以后,她因为总是担心父亲会抛弃自己和母亲而变得极度敏感多疑。成年后,由于警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她经常处理出轨偷情、谋财害命之类的案件,人心的复杂与险恶让她对人的信任彻底坍塌,她整夜整夜地失眠,害怕自己一闭上眼就有人作恶。父亲的出轨与人性的丑陋都是造成冉咚咚心理创伤的关键原因。再次,小说中心理创伤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叛逆。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和行为,不愿意按照别人说的做,喜欢与人唱反调。小说中具有叛逆心理的典型人物是“大坑案”的受害者夏冰清和冉咚咚的丈夫慕达夫,他们的这种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们父母强烈的控制欲导致的。夏冰清的父母不仅决定“她读什么科、填什么志愿”、做什么工作,“甚至母亲还帮她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和鞋袜”,感到窒息的夏冰清用故意考低分、假装早恋,以及与父母断绝关系等方式来反抗父母的控制,并且她也将这种叛逆心理带到了与徐山川的关系中,她与徐山川签订合同,目的先给自己定规矩,然后再去破坏它,就像破坏她父母当初给她制定的人生计划那样。慕达夫的父母对慕达夫的控制比起夏冰清的父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慕达夫的父母不仅希望慕达夫能够重复父母的职业成为一名老师,还希望他能重复他们的家庭模式,再找一位老师结婚。慕达夫在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后,开始用“留长发,抽烟,喝酒,故意说脏话,偏要找女警察结婚”来反抗父母对他的控制。小说中心理创伤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是情感麻木,它是一种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情感反应出现暂时的抑制状态。吴文超的父母因为无法接受吴文超身材矮小、体弱多病选择离婚并各自再婚,因此被父母抛弃的吴文超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爱与关怀,导致他成年后情感变得麻木,不会爱人只会赚钱。吴文超虽然暗恋把他作为倾诉对象的夏冰清,可是仍旧为了钱接下了让夏冰清消失的任务,最终成了夏冰清的间接加害者。

东西的《回响》除了对人物的心理创伤进行分析外,还关注到了人物遭受的身體创伤。小说开篇就有醒目的身体创伤描写:受害者夏冰清的尸体漂浮在离岸边两米远的水面上,后脑勺儿被钝器击伤,手腕处被利器切断,右手掌消失不见,肺部进水,经法医鉴定属于溺亡而死。造成夏冰清的身体严重损伤并致其死亡的原因在小说的结尾进行了交代,被买通的凶手一直跟踪着夏冰清,趁夜晚没人的时候拿起栈道上的一块木板敲击了夏冰清的后脑勺儿,导致她掉进了水里,为了防止夏冰清挣扎呼救,凶手也下水紧紧抱住夏冰清,一直到确认夏冰清死亡才离开,后来在转移尸体的时候又砍断了夏冰清的右手。综上所述,东西的《回响》对创伤的类型、创伤的表现,以及创伤的成因都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书写。

三、克服创伤的错误路径展示

《回响》中的人物在经历了心理创伤后,克服和应对创伤的方法存在偏差。小说中的受害者夏冰清虽然意识到了父母对其行为上的强烈控制,可她忽视了父母的控制和虚荣心对其思想上造成的严重影响,她以为辞去让父母引以為傲的工作,假意去北京工作就是逃离了父母的控制,殊不知她仍然在无意识地希望成为父母眼中的女儿,每月都会按时给父母寄回她的“工资”以及各种吃穿用度,这一认知偏差为她后来不幸的遭遇,乃至最终遇害埋下了伏笔。面对老板徐山川强奸带来的创伤时,出于对父母颜面的考虑和对金钱的需要,以及想要逃避创伤的心理,她没有及时报警,而是在得知徐山川已经有老婆和孩子的情况下依然与他签订协议,同意做他的情人,并在这种畸形的拉扯下爱上了他。为了逼徐山川与自己结婚,她不惜在他面前一次又一次地自杀,水果刀割腕、开车进西江、跳楼、投水自尽等极端行为使她伤上加伤,最终遇害。

徐山川选择靠吸引和占有很多的异性来克服自己的外貌自卑,这种对婚姻的不忠伤害了原本真心爱他的妻子沈小迎,也遭到了沈小迎狠狠的报复。沈小迎不仅出轨私人教练,还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让徐山川抚养。徐山川为摆脱情人夏冰清的纠缠,最终导致了夏冰清的遇害,等待他的结局不仅是妻离子散还有牢狱之灾。冉咚咚面对极大的工作压力时,除了靠抽烟和喝百忧解等伤害身体的方式缓解,还通过和丈夫不断找碴儿来发泄自己在工作中暂时的挫败,最终走到了离婚的地步。卜之兰在对教授爱而不得时,选择用爱刘青来代替爱教授,当教授彻底抛弃她时,她也彻底抛弃了刘青,这种连环伤害非但不能疗愈创伤,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本案的直接凶手是一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经过分析得出情感和事业的挫败是他患病的关键,在上学时期写情书给谢如玉遭到了老师同学的嘲笑,他的自尊心由此受到了伤害。成年后,他爱上了印刷厂女工吴浅草,也遭到了拒绝,情感的失意使他患上了被爱妄想症,幻想出了一个深爱他的谢如玉和吴浅草的结合体。当吴浅草的右手被印刷机器卷掉时,出于补偿心理,他在杀害夏冰清后砍断其右手,送给了吴浅草。他酷爱写诗,却一直得不到赏识,在刘青无意地称赞他的诗歌并给他烟抽时,他情感的缺失得到了现实补偿,他答应了刘青让夏冰清消失。东西在小说中展示了人物在克服创伤时采取的错误方法,来引起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

四、创伤书写的意义与价值

东西在小说《回响》中的创伤书写,不是单纯地为了写而写,他真正的用意其实有两层。

第一层用意是想通过小说来构造和演绎自己的创伤体验,在演绎构造的过程中起到自我疗愈的作用。东西的童年过得十分艰辛,那时候各种蛮横无理的场面每天都在上演,他的父母被欺负的理由都是荒诞无稽的。更让他感到恐惧和受伤的是,平常对他笑脸相迎的,在他家吃吃喝喝的人,在欺负他母亲的时候又是那么义正词严。另外,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他家的邻居会趁他们下地干活儿之际,偷走他们的鸡蛋,他的母亲为了捍卫自家的利益时常与之发生争执,诸如此类的种种现象将人性中的丑恶与善变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给作者的心里留下了难以释怀的伤口。作者将这种创伤经历在小说《回响》中进行重新建构,以此来释放自己心中积攒已久的委屈与压抑,完成对自我的疗愈。

第二层用意是想通过展现小说人物背后的创伤,以及人物面对创伤时的态度,来警醒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要正视创伤、面对创伤,并采取正确的路径来治愈创伤。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映照,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面对创伤这一话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回避,因为提到创伤就会触及人类不愿意去面对的一些如耻辱、愤怒、羞愧、悲痛等强烈的情感。但是创伤无处不在,这是个无可非议的事实,大到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人们的身心造成的严重挫伤,小到日常生活中由生理缺陷、情感忽视、情感虐待、亲密关系结束、父母离异或出轨等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普通创伤,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东西通过《回响》对创伤加以揭露,启示我们要直面创伤,正确对待创伤,这样创伤才能得到疗愈,个人的身心才会全面健康地发展,国家与社会才会繁荣昌盛。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伤,一个人有一个人之伤,创伤无处不在,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对人类、社会、国家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中,除了在伤痕文学这一文学思潮集中揭露了创伤,并对其影响成因加以探讨外,其他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对创伤这一话题鲜有提及。对此,巴赛尔·范德考克提到,人们不愿意谈到创伤,是因为创伤解释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我们的朋友、邻居、家人、上司,以及我们自己,很多人宁愿相信创伤是极为罕有的,希望忘记世界上存在着痛苦。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创伤的普遍态度是逃避,不愿意谈到,不愿意去深究,不愿意去反思,更不愿意把创伤经历融入现在的生活之中。作家东西在《回响》中试图打破这种对创伤固有的态度,他着力揭露创伤,不仅反映出了他对自我创伤经历的深刻反思,更呼吁人们要关注创伤,疗救创伤,同时也在更高层面上表达出他对现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的殷切关怀。

猜你喜欢
达夫回响山川
回响(一)
鸭绿回响
回响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退耕还林还草 再造秀美山川
退耕还林还草 绿了山川 富了百姓
山川
想念一位辞世的人
达夫.麦卡甘:人生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