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与角色

2024-04-22 13:23迟福林
中国经济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南香港

提 要:适应大势、抓住机遇,向东盟单边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是我国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务实选择。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服务我国改革开放全局,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南自贸港;东盟;单边开放;战略角色;战略目标

一、打造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

(一)东盟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开放布局的重点

1.大国关系变化背景下东盟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随着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的全面生效,增强了东盟在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中心地位,提升了东盟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亚太地区的合作中心和核心单元,东盟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战略布局亚太的关键支点。例如,美国印太战略中将东盟视为“枢纽”和“支点”;欧盟将东盟视为在该地区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战略抓手和战略合作伙伴。

2.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东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世界银行发布的《下行的长期增长前景:趋势、期望和政策》提出,2022年至2030年全球潜在GDP增长率均值预计为每年2.2%,将比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水平下降约三分之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一个失去的十年①。作为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体,东盟预计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如表1所示)。

3.区域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东盟在稳定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例如,在美国极力推进南海军事化进程下,安全有可能成为东盟“处理”南海问题的核心议题。在这个背景下,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扩大地区内经贸融合度与利益交汇点,不仅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拓展我国战略空间的需要。

4.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成为新形势下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中国要通过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强化与东盟国家间的利益联结。美国与东盟间以往“重军事安全、轻经贸合作”的态势正在转变。2022年,美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15%,对东盟直接投资资金增长3.1%②。东盟在加强“内部合作”的同时推行灵活务实的“大国平衡战略”。

(二)以单边开放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

1.向东盟单边开放是一项“大国策”。

——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战略选择。从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看,英国和美国都先后实施了80余年的单边开放政策。英国从1846年废除《谷物法》到1932年通过《进口税法案》为止,实施了80余年单边开放政策;美国从1934年出台《互惠贸易协定法》到2016年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优先”政策为止,也实施了80余年的单边开放政策。通过实施单边开放政策,英美均实现了全球优质要素的有效集聚,相继成为全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向东盟单边开放将助力东盟释放增长潜力与发展活力。保持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东盟多数国家的核心关切。2023年,东盟提出打造“增长中心”的设想,并正在制定《2025年后愿景》。总的看,东盟对我国开放市场有迫切需求。为此,需要顺势而为,跳出现有“增量拓展、对等开放”的合作框架,以向东盟单边开放尽快实现我国市场规模优势与东盟经济活力优势的叠加,释放东盟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向东盟单边开放有助于打造稳定安全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增大,不确定性明显增大;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的趋势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构建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向东盟单边开放,将增强中国市场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构建起“中国研发+东盟组装+中国市场”“东盟资源+中国智造+中国市场”等产业链价值链,强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向东盟单边开放将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带来积极影响。鉴于东盟经济快速增长及其地缘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加大对东盟的战略投入。向东盟单边开放,是我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举措。由此,将形成以海洋经济合作促进海洋治理合作等关键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将有力彰显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行动,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要影响。

2.抓住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时间窗口期。

——未来2-3年是形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阶段,双方合作需求增大,合作空间增大。尽快向东盟单边开放,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一个重大突破点。这既有重大的战略性,也有相当大的迫切性。

——未来2-3年是我国向东盟单边开放的重要机遇期。以数字经济合作为例。目前,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经贸规则博弈的焦点,东盟各国已同意加快《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预计将在2025年签署。在域外势力干扰下,这个协议有可能包含排他性条款。在此背景下,要依托我国技术与市场规模优势向东盟单边开放数字经济市场,构建区域内统一的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框架,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供重要平台。

——以向东盟单边开放的特别之举取得高水平开放战略布局的重大突破。开放市场是推动构建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周邊关系的重大举措。在突出发展导向、单边让利、包容共享,主动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的过程中,有助于实现与周边国家的长期利益的融合,提升东盟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正向认知与期待,在错位发展、开放合作中强化各自功能作用,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条件成熟。

——东盟对我国实施单边开放政策有很大需求。IPEF框架下美国对东盟开放市场的可能性非常小,东盟对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有相当大的期待。比如,东盟对我国的海工装备、渔业技术、资金、市场等有较大的需求。此外,我国企业对布局东盟的需求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拓东盟贸易作为重要的商业战略。

——我国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条件具备。从我国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同时,我国贸易结构持续高级化。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95%。从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东盟的经贸互补性将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潜力与资源配置效率也将明显增大。

——向东盟单边开放的风险可防可控。无论是工业制成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服务市场、金融市场还是人文交流领域,单边开放的风险都可防可控。以大米贸易为例,按现有规模初步估算,即使东盟四个主要产稻国对华稻米出口占其稻米出口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6.24%上升到50%,也仅占我国稻米总产量的3.27%。

——向东盟单边开放符合国际惯例。一个经济体主动实施超过现有开放水平的相关举措,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对东盟单边开放,建立在与东盟签署自贸协议基础上,本质上是开放水平的升级。也就是说,向东盟单边开放不但不违反WTO规则,且有可能成为引领新一轮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1.以“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面向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

——总部基地是指地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总部企业的集群布局。“总部经济”或“总部基地”的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大。目前,约有2.6万个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在7000多家跨国公司中,60%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区域总部数量为亚洲首位;1/3的财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①。香港总部企业数由2001年的944家增加到2022年的1411家(如图1所示)。

——“两个总部基地”。中国企业走向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以东盟为主体的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尽快实现第一个总部基地的重要突破。面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RCEP的冲击,需要引导、鼓励国内企业尽快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总部基地,到东盟国家投资布局,建设国内企业走向東盟的总部基地,以此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以应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风险。

——重点是要尽快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政策与RCEP原产地规则叠加。例如,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完全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计入海南的增值部分。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

2.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成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先行区。

——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务实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任务。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设定的重要目标之一。2021年发布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提出“鼓励中国东盟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既有需求又有条件。

发展蓝色经济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规模达到9.5万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仅为7.8%①。

东盟涉海国家逐步加大对海洋的重视。例如,印尼正在积极实施“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期重塑海洋秩序。

蓝色经济蕴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拓展的巨大空间。有研究提出,从2020年到2050年,若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的相关领域投资2万亿美元至3.7万亿美元,即可带来8.2万亿美元至22.8万亿美元的净收益,投资回报率为450%至615% ①。

以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缓解南海形势。在当前南海形势日益严峻、南海区域治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需要跳出当前“就治理谈治理”的框架思路,按着“以合作促治理”的基本思路,在南海海洋合作方面实现某些重要突破,为区域海洋治理走出一条新路。

——海南有条件成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先行区。海南受权管辖南海200万平方公里海域,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但是,2022年,海南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规模为2100亿元②,仅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③。海南海洋资源大省与海洋经济小省的矛盾突出。

——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例如:

以海南为先导构建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圈。当前,以邮轮为重点的海洋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且呈现较快恢复趋势。《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显示,2023年邮轮旅游市场预计为3150万人次,达到2019年水平的106%④,高于国际出境旅游市场复苏情况。更重要的是,东盟方面对邮轮旅游合作高度赞同。例如:马来西亚国际贸工部副部长刘镇东提出,海南与沙巴之间可以开展旅游合作,可以推动形成“海南-沙巴-巴生-槟城”邮轮旅游合作圈。建议:鼓励中资旅游企业通过在海南设立总部基地,加大对海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与东南亚岛屿地区合作开发邮轮旅游航线。

合作共建渔业产业链。一方面,东盟对深化海洋渔业合作有较大需求。周边国家开发与利用方式落后、技术链较短,渔业资源开发多为初级产品。例如,2021年,东盟向中国出口的海产品中,加工产品仅占4.1%⑤。另一方面,东盟是我国第一大水产品进出口市场。2022年,我国自东盟进口45.2亿美元,占我国水产品进口总额近五分之一;我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54.9亿美元,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3.9%⑥。建议:打造海洋渔业总部基地,进口东南亚国家的海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逐步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产品加工、保鲜、中转、交易基地。

合作建设海洋牧场。有东盟企业家提出:在海南设立100亿美元规模的海洋牧场项目,吸引东南亚国家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成立100亿美元规模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吸引东南亚各国水产品到海南进行交易并进入中国市场。

率先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建立港口联盟。目前东盟部分港口正在推进数字化港口建设,对中国参与港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营,提升东盟港口管理效率的需求强烈。为此建议:由海南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东盟港口联盟,协同推进海南、广东、香港、澳门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港口运营管理、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建立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区域内各国物流信息平台交换标准统一,推进物流代码、电子运单的标准化,有效促进区域内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

建立海南与东南亚国家渔民之间交流机制。适应南海区域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现实,以最大限度强化人文交流纽带作用为目标,建立海南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渔民交流机制以及渔民冲突应急处理机制。率先建立海南琼海潭门镇同菲律宾的渔民交流机制,共同成立跨国渔业促进协会,加强双方民间的沟通。

3.发挥政策优势建设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

——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海南农业面临着高成本、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例如,2020年我国大米生产价格每吨414美元,比菲律宾高22%,比泰国高34%,比越南高42%;芒果生产价格每吨2174美元,比澳大利亚高15%,是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3倍多(如表2所示)。

——以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优势互补与差异化竞争。目前海南主要以初级鲜活农产品交易为主,每年出岛的绿色鲜活农产品达1000多万吨①,农产品加工远远滞后。例如,2022年,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2︰1②)。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东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内地加工能力,建设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202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①。建议:支持国内农业企业以技术、资金进入东盟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开展农业种植或简单加工。支持投资东盟的国内农业企业将东盟农产品进口至海南进行精深加工,在海南建设热带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包装、营销、集散中心。

二、尽快实现港湾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要“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一)港湾融合发展的重要导向:打造中国-東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

1.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要突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需求与战略任务。

——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打造成RCEP下中国-东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与最高水平开放的政策与制度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深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大湾区不仅具有全国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例如,珠三角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②但是,由于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粤港澳大湾区迫切要在对外布局中赢得发展新空间。这就需要做好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合作这篇大文章,强化大湾区对我国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2.港湾融合发展关键是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以“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做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与RCEP的叠加集成为重点建立面向东盟的更加开放的政策体系,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东盟的市场联通、产业融合、规则衔接、要素配置中发挥枢纽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依托广东产业基础,港澳在金融、贸易、商务及航运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相关产业链向东盟区域延伸。

3.在港湾融合发展中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合力。

——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地缘优势与开放政策优势。海内外企业高度关注的“低税率”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稳定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政策。要充分利用广东9市产业优势与港澳的国际化网络,共同开展对东盟的经贸合作交流,逐步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分工体系和经贸合作秩序。例如,产业方面,大湾区不仅在国际金融、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在教育、医疗、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同样优势突出,可通过“广东世界工厂+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合作,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共同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在港湾融合发展中形成广东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不断扩大广东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加快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步伐”。应适应广东企业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趋势,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优势,在联动发展中助力广东企业扩大东盟布局,从而拓展广东对外投资贸易发展空间。

——促进港澳在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年多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内地与港澳已初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此同时,港澳对外开放合作面临着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全球形势。在此背景下,需要继续在“一国两制”框架内,适应港澳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增强自身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基础支撑。海南拥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且以打造“重要开放门户”为战略目标,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港澳合作,将为港澳开展产业布局、向东盟、内地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巨大空间。

(二)以产业合作为重点实现港湾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

1.以产业协同实现港湾产业发展优势与政策、资源优势叠加。

——产业基础薄弱已经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效应释放的突出掣肘。总的看,海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海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89.57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总收入规模分别仅占全国的2.35%、5.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2124.7亿元,仅相当于广东(4.6万亿元)的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6.71亿元,仅相当于北京的9.2%、浙江省的8.6%,海南高新技术企业1493家,仅相当于广东(6.9万家)的2%①。

——推进广东产业发展优势与海南政策优势的叠加。以农业为例,2022年,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21︰1,与广东2021年水平(4.43︰1)存在较大差距②。推进广东海南农业合作,不仅将明显拓展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空间,也将带动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初步估计,若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广东2021年水平,将新增50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值。

——推进广东创新优势与海南资源优势的叠加融合。以海洋经济为例。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涉海专利数量1.9万项,海洋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过200家③。与之相较,2022年海南海洋经济规模仅为广东的11.7%,海南单位海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仅为广东的25%。但是,海南具有开发深海、发展蓝色经济的先天资源优势。例如,海南海上风电中长期可开发建设容量为4000万-5000万千瓦①。若实现广东创新优势与海南海洋资源优势叠加,使海南单位海岸线海洋经济密度提高到广东的50%,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将接近5000亿元。

2.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广东的产业联动发展。

——服务国内大市场,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东盟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优势,支持广东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合作建立面向东盟的农产品采购中心、保鲜基地、保税基地;合作设立南繁种业育种技术转化平台、试验基地;促进热带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共同打造区域性、全球性热带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合作发展海洋产业。以“广东技术+海南资源”“广东研发+海南应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与服务体系。吸引广东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海洋药物等领域的研发机构在海南设立安装、测试、推广中心。例如,依托海南全岛与周边海域及南海海上风能资源,与粤西沿海经济带合作开发海上风能资源;共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合作打造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维护保养产业链。

——面向东盟,合作发展数字经济。《2022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300亿美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成为东盟国家促进经济复苏和推动工业4.0战略的主攻方向。建议:探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合作建立数字贸易试验区,吸引广东数字贸易与电商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海外仓性质的保税仓储基地;吸引企业以海南为总部开展同东南亚国家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合作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数据本地化、消费者保护等敏感领域的压力测试,并逐步建立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场所。

——合作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挥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九条”等政策优势,聚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发合作;吸引珠三角相关企业重点围绕特色中药开发、高端仿制药生产、高端化学药、海洋生物药等的新药创制等部分产业链环节在海南布局,并争取将其纳入特许药械使用范围;合作组建海洋生物资源库,搭建南海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孵化-社会产业化”运行体系;瞄准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积极搭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

(三)以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

1.高标准谋划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两地双园”为重要平台,尽快打通琼州海峡两岸经济联通的堵点,实现广东与海南间资源要素联结、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突破。

2.明确示范区功能定位。

——琼州海峡市场连接的重要门户。放大地缘优势,围绕打造琼州海峡半小时经济圈建设临港经济区,并在拓展内地与东盟市场腹地中提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琼州海峡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引领区。把握琼粤发展所需,形成梯度衔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上下游协同的跨区域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

——琼州海峡物资运输的集散枢纽。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所需,徐闻所能”,在徐闻片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物资供给保障基地,提供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和蔬菜、粮油、禽畜供应及大型冷链等生产生活物资供给保障。

——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导产业发展的后援基地。利用徐聞片区土地资源优势,围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导产业作配套,按照“海南总部+徐闻基地、海南前端+徐闻后台、海南研发+徐闻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产业链或产业链重要环节,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文旅产业等,打造成为琼州海峡经济带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拓展主导产业发展的后援基地。

3.支持两省在示范区内共建“创新飞地”。

——聚焦“南繁、深海、航空”等资源优势,支持深圳在海南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以数字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题的“飞地”,引进和承接深圳创新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与深圳创新主体在科学研究、实验开发、中试检验、推广应用等环节的有机联动。

——对尚不具备引入条件的创新环节,支持海南在深圳设立“创新飞地”,利用深圳人才、企业、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重点开展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海科技等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深圳研发+海南应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

4.推动实现“两地双园”的规划衔接、产业协同。

——统一规划。组建广东、海南两省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规划设计专班,按着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的要求,规划设计“两地双园”各自承载的产业链环节、重点项目、土地布局、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等。

——统一建设。由广东、海南两省组建特别投资开发公司、园区建设投资基金,鼓励央企参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动园区开发建设,确保两地双园建设进度一致。

——统一运营。组建统一运营主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园中园”形式开展双向“飞地”建设。同时,支持港澳发挥资金、智力等优势,参与园区招商引资、规划设计。

三、服务“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双港合作的重大突破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一)双港合作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1.香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具有独特地位。

——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2/3的对内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大部分金融投资,都是通过香港进行。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内地对香港的需求不是弱化,而是进一步增强。例如,香港是内地与东盟贸易的重要转口港,2020年,中国内地与东盟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高达5051亿港元①。已有逾80家总部设于东盟地区的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②,在非东盟股票市场中居于首位。

2.重点是巩固并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对内地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持续提升。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离岸人民币产品,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如何利用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如表3所示)。

——中美竞争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挑战。近年来,美国已把打击香港金融体系作为打压、制裁香港和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只是基于对自身金融体系和美元结算系统潜在危害的考虑而没有对香港采取直接的金融制裁措施。从趋势看,美国对香港的打压措施只会越来越多,力度也將越来越强。

3.服务香港“两个转型”的战略需求。当前,香港正面临以下两个转型。

——向东盟市场的转型。在大国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香港需要抓住RCEP全面生效实施的重大机遇,更加关注东盟市场,在强化与东盟间联系的质量和广度过程中,保持并增强自身地位。

——向内地转型,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要求下,海南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及其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交汇点的战略地位,具备承载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平台功能,可以助力香港更便利地融入内地大市场。

(二)在合作中实现双港优势叠加

1.促进双港产业优势互补。

——截至2021年底,全球100家规模最大的银行中,78家在香港设行,且具有全类别金融服务;香港有约120间航空公司连接全球超过150个航点;法庭裁决水平位列全球第三,且是全球5大首选仲裁地。①

——2021年,海南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有1936家,其中香港企业占43.8%,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5.2亿美元,其中港资占比77.2%②。

2.促进双港资源要素互补。海南拥有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但2022年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仅为香港的0.87%。若海南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香港的5%,将释放数万亿元的资本需求(如表4所示)。

(三)以双港金融合作探讨“总部基地”建设的突破

1.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掣肘。

——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是总部企业的核心诉求。从海南情况看,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例如,2022年,海南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与北京(19.7%)、上海(19.3%)、广东(9.1%)等地差距更大③。

——由于缺乏自由便利的金融开放政策与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其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大多都不在海南。

2.双港合作共建国际化金融市场。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资、外资银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支机构。

——支持在港央企、在港金融服务机构与海南合作建立服务国内和东盟企业的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国际交易场所,并通过委托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管理运营等方式,全面引入香港交易标准。

3.稳步推动双港金融市场对接。

——探索“海南承接+香港服务”模式。选择海南自由贸易港优质总部企业,支持其与香港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允许在港金融机构以商业存在、跨境交付等方式为合作企业直接提供与香港相同的国际金融服务业务,实现企业项下的金融服务直通,并探索合作协议框架下的跨境金融服务直接提供模式。

——建立双港金融管理规则差异化豁免机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经备案后直接在两地开展相关金融业务。明显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对香港金融人才的单向认可范围,支持香港金融人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加便利地开展业务。

——深入研讨海南自由贸易港使用港币的可行性。

(四)以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合作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1.扩大对香港的专业服务业开放。

——支持香港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代表机构,开展非诉讼业务;扩大香港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业务经营范围,逐步实现由非诉讼领域向民商事诉讼领域拓展;允许在港律师事务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分支机构,专司涉港、涉外法律服务;吸引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其按照香港惯例和做法对国际商事纠纷案件开展仲裁服务。

——实现港澳会计人才在海南便利执业;合作建立“双港”司法服务联盟,开展对“走出去”企业的涉外法律、合规等服务等。

2.建立双港跨境专业服务贸易制度。在深化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服务贸易协定》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框架下,制定实施精简的《双港跨境专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鼓励支持海南企业通过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方式使用香港专业服务。

3.实现双港专业服务业领域制度对接。

——赋予港资外资企业适用法律自主选择权。例如,参照《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条例》;允许港资、外资企业在商事领域自主选择法律适用。

——促进“双港”金融与专业服务业规则对接。以清单形式列明认可香港专业资格行业和领域,在清单内允许取得香港相关资质资格的人员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直接开业执业。例如,允许具备国际执业资格的在港金融师、会计师、审计师等,经海南主管部门备案后,直接為海南非居民企业提供记账报税、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会计服务。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

① 世界银行:《下行的长期增长前景:趋势、期望和政策》[R].世界银行网站,2023-03-27.

② 东盟与美国经济合作新动向[EB/OL]. 东盟商机, 2023-08-28.

① 数据来源:新加坡经济发展局。

① 《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发布[EB/OL].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2023-04-13.

①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前景广阔[EB/OL].经济日报客户端,2023-12-26.

② 《关于海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2-22.

③ 数据来源:根据《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

④ 《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全球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旺盛[N].金融时报,2023-12-11.

⑤ 迟福林.合力建设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N].上海证券报,2023-01-12.

⑥ 陈宁陆,米加,董程.农业贸易百问|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知多少?[EB/OL].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2023-06-09.

① 三农和金融专家齐聚博鳌共商“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大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2-23.

② 常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N].人民日报,2023-01-15(5).

① 亦工亦农,连城带乡[EB/OL].中国青年网,2023-05-13.

②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①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海南、北京、广东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

② 数据来源:根据海南、广东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

③ 数据来源:《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3年7月26日。

① 海南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经济聚焦)[EB/OL]. 上观新闻, 2023-01-16.

① 回归25周年系列之三 | 抢抓新机遇,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EB/OL].澎湃新闻,2022-06-30.

② 李家超率强大“香港队”再访东盟,力争加入RCEP为港发展添动能[EB/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7-28.

①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https://www.gov.hk/.

② 王胜.深化海南与香港务实合作的建议[J].今日海南,2022,(08):55-57.

③ 数据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整理。

猜你喜欢
海南香港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赞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香港之旅
严海南
展与拍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