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2024-04-22 21:41金鹏
求知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双减政策

摘 要:“双减”政策是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颁布的教育政策。在“双减”视角下,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需要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关注重点知识,同时保障学生能通过作业积累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在分析“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划分作业层次、围绕教学目标分层、创设趣味实践作业、实施分层教学评价等方式设计个性化作业。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金鹏(1978—),男,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平安学校。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梳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设计初中化学作业时仍将有关知识全部呈现在作业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这种设计方法与“双减”政策的减负增效理念相悖,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作业设计手段,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根据学生实际诉求优化作业内容,保障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点

“双减”政策下,教师不能盲目地减少作业内容,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协调各部分作业的占比,保障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笔者对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第一,“双减”政策中的“减”指的并不是直接减少作业内容,而是“精简”。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要保障作业难度和作业数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配,避免难度较高、内容较多的作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实[1]。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研读初中化学教材,结合学生的课中表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作业设计,保障作业的育人效果。

第二,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中考及高考试卷中出现了关于化学实践的题目,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在个性化作业设计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仅布置书面作业的传统作业形式,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类作业,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学科理论知识的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强化核心素养,达成减负增效的目的。

第三,在学生完成作业后,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根据学生分数作出评价,未关注评价“助教导学”的现实作用,导致学生难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固化思维,严重影响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保障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实施合理的个性化评价,保障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评价的指引下及时改善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通过上述总结可以发现,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在形式、内容、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分析作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改良,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作业内容的精度、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增强学习能力,为其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是广大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大家对作业的看法,然后再结合重点学科知识对作业形式进行优化、调整。

(一)尊重学生学习差异,合理划分作业层次

在设计个性化作业前,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分析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维能力,然后汇总各项要素,合理地划分作业层次,并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保障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中获得发展。为保障作业层次划分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采用随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作业设计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对化学作业的重视程度。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查学生,初步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并结合重点内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以及预防方法、可燃性和还原性等,合理划分班级内学生学习层次,进行了如下作业安排。

水平1:学习能力较弱,对基本公式定理理解得不够透彻。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基础的作业,如: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程式;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式;总结干冰的性质。

水平2:学习能力中等且具有較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提升类的作业,如:思考并解释“在煤炉上放上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这一说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分析这层固体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分。

水平3:学习能力较强并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创新类、拓展类作业,如:搜集资料了解牙膏中的摩擦剂;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反应原理;计算使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已知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 g)。

设计说明:上述不同水平代表了拥有不同程度学习能力的学生,从水平1到水平3,作业难度呈递增趋势。有效的分层作业设计能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及时通过练习查缺补漏,巩固学科知识,在训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逐渐缩短班级内学生的水平差距。

(二)围绕教学目标分层,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会按教材顺序安排练习任务,但忽视了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统一的练习中缺乏学习动力,因难以顺利完成作业出现消极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围绕目标进行作业设计,保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达成目标,轻松掌握学科知识,在积极体验中增强学习自信。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围绕本课学习内容,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然后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内容如下。

目标1:能正确认知常见的酸和碱,了解其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掌握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1)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它应该怎样保存?(3)利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酸,自主整理资料,分析盐酸、硫酸的广泛用途并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目标2:通过探究比较常见的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归纳几种酸与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了解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1)分析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2)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总结二者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

目标3: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念,学会用辩证观点分析事物,形成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意识。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为什么生石灰能作为干燥剂?如果将干燥剂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袋内的白色颗粒黏在一起成块状,为什么?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说明:以上作业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目标的掌握情况合理选择作业项目,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提高对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创设趣味实验作业

随着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增加关于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经验自主完成实验设计,通过作业了解实验原理,逐步增强自身综合学习能力[3]。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不同种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用火意识。为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在作业中增加了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目的: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感受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内容:(1)运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并观察现象。(2)取少量乒乓球碎片和报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3)取两根蜡烛点燃,并用烧杯将其中一个正在燃烧的蜡烛罩住,观察现象并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上述实验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如果将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与报纸碎片换成木屑与煤粉,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总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表格的方式编写《实验安全指南》,说明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实验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能有效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形式的桎梏,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考虑到部分化学实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规划,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导致自身受到伤害。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教师还可以专门设计关于实验活动的练习手册,指导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后按照手册进行巩固、复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题目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四)兼顾学生个性特色,实施分层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为避免学生因作业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教师需要借助评价的优势,根据不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采用科学的个性化分层评价,破除传统的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思想,帮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时改正不足,养成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4]。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结合本课重点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以及金属活动顺序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置换反应及其反应原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出不同评语。例如,针对学习能力不足且对化学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教师在标记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的同时,可以在评语中表扬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行为,予以学生肯定与鼓励,并说明出现错误的原因,指引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难点知识,利用错题本对错题进行整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具有较大潜力但是在做作业时缺乏反思意识、马虎大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中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提点,如“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如果下次能认真审题就更好了”,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针对学习能力较强但容易自满的学生,教师在评语部分需要提出避免骄傲自满的规劝,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虚心、耐心地參与学习活动。同时,为保障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提出自己关于化学学习的想法以及实际诉求,以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设计作业内容。

设计说明:“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减负增效,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利用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评价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化学教学实现课后延伸,有效弥补传统作业设计的不足,从源头上解决因作业评价死板造成的现实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中的关键环节,如何设计有效的个性化作业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重点。在具体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减轻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双减”政策能顺利落实,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程明银.浅谈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4):111-112.

林丹.核心素养呼唤作业变革: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12):25-27.

周子文.初中化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5):63.

柯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读写算,2019(6):117.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