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通络和中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22 06:33葛阳涛张辉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胃脘通络健脾

葛阳涛,张辉凯

(郑州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河南郑州 45000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种慢性胃黏膜疾病,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基层增厚、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严重者可进展为胃癌。 目前,西医对CAG 患者主要采取促进胃动力、抑酸、根除Hp 等方法治疗,虽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但副作用较大,长期治疗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中医将CAG 归为 “胃痞” “痞满” “胃脘痛” 等范畴,属脾胃虚弱之证,治疗应遵从健脾理气、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降逆除痞的原则[2]。健脾通络和中汤由炒苍术、炒白术、党参、茯苓、广藿香、海螵蛸、浙贝母、三七、莪术、丹参等中药材组成,随症加减,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0 月—2022年11 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3 例CAG 并Hp 感染患者为对象,研究健脾通络和中汤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3 例CAG 并Hp 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CAG;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4]中CAG 脾胃虚弱证的辨证标准:主证为胃脘痞满、胃脘隐痛、胃脘部喜暖、胃脘部喜按,次证为食少纳呆、大便黏滞或稀溏、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纳后脘闷,舌脉为舌淡、脉细弱,具备主证中1 项加次证中2 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确诊;13C 呼气试验检查,提示Hp 为阳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近1 周内服用过治疗CAG 相关药物者;合并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脑、肾、肝等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既往有上消化道外科手术史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及备孕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对照组(n=31)。 对照组男19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6.13±6.85)岁,平均病程(1.22±0.16)月;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为轻度6 例,中度25 例。研究组男18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47.78±7.04)岁,平均病程(1.19±0.15)个月;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为轻度5 例,中度27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清淡、忌烟禁酒、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等。

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 给予患者以下药物: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80),40 mg/次,2 次/d,早晚餐前30 min温水送服;阿莫西林胶囊(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160037),1 g/次,2 次/d, 早晚餐后立即服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3),0.5 g/次,2 次/d,早晚餐后服用;枸橼酸铋钾片 (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790),0.6 g/次,2 次/d,早晚餐前40 min 服用。持续治疗6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通络和中汤治疗。 组方:炒苍术15 g,炒白术15 g,党参10 g,茯苓10 g,广藿香10 g(后下),海螵蛸15 g(先煎),浙贝母10 g,陈皮6 g,炒麦芽15 g,砂仁6 g(后下),三七5 g,莪术10 g,丹参15 g,白花蛇舌草15 g,黄连5 g,炙甘草5 g。随症加减,寐差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嗳气者加旋覆花、煅赭石;食不消者加炒麦芽、炒鸡内金;腹胀者加厚朴、炒枳壳;胃痛者加五灵脂、生蒲黄;便秘者炒白术改为生白术,加郁李仁、麻子仁;口干者加沙参、麦冬;反酸者加吴茱萸。1 剂/d,所有药物混合后以凉水浸泡30 min(除后下、先煎药),先后煎煮2次,煎煮时间控制在30 min 内,取汁400 mL,200 mL/次,2 次/d,早晚餐后30 min 温服。 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理检查显示病理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恢复正常,胃镜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95%。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病理检查显示病理组织中至少2 项由中度转为轻度, 胃镜显示胃黏膜炎症显著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95%。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理检查显示病理组织中至少1 项由中度转为轻度,胃镜显示胃黏膜炎症范围缩小1/2 以上,30%≤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 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5]。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4]拟定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证(胃脘痞满、胃部喜暖)、次证(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进行评分。主证: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证: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 总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治疗前后,采用胃镜观察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病理状况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异型增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无、轻、中、重分别计0、3、6、9分,慢性炎症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总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3)血清相关因子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0 min, 取上层清液, 置于-70℃冰箱保存备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17(G-17)水平,IL-1β、TNF-α 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17 试剂盒购自芬兰BIOHIT 公司,检测标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包括皮疹、过敏、恶性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胃脘痞满、胃部喜暖、胃脘隐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胃脘痞满、胃部喜暖、胃脘隐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32)对照组(n=32)t 值P 值胃脘痞满治疗前 治疗后胃部喜暖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隐痛治疗前 治疗后气短懒言治疗前 治疗后大便稀溏治疗前 治疗后3.18±0.39 3.20±0.38 0.206 0.837 0.99±0.30*1.74±0.32*9.600 0.000 3.11±0.35 3.09±0.31 0.240 0.811 0.79±0.32*1.10±0.30*3.964 0.000 2.95±0.41 3.05±0.39 0.991 0.325 0.57±0.32*0.73±0.31*2.015 0.048 1.15±0.33 1.22±0.32 0.854 0.396 0.31±0.34*0.48±0.32*2.042 0.045 0.87±0.35 0.91±0.37 0.441 0.661 0.53±0.31*0.70±0.32*2.142 0.036

2.3 两组胃黏膜病理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异型增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异型增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比较[(±s),CFU/g]

表3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比较[(±s),CFU/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异型增生治疗前 治疗后胃黏膜萎缩治疗前 治疗后肠上皮化生治疗前 治疗后慢性炎症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2)对照组(n=31)t 值P 值1.14±0.23 1.16±0.21 0.360 0.720 0.41±0.11*0.72±0.15*9.376 0.000 3.12±0.89 2.98±1.08 0.562 0.576 1.51±0.49*2.19±0.67*4.609 0.000 2.13±0.78 2.16±0.76 0.155 0.878 0.97±0.23*1.21±0.56*2.238 0.029 1.18±0.26 1.07±0.30 1.557 0.125 0.51±0.21*0.75±0.17*4.976 0.000

2.4 两组血清相关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IL-1β、TNF-α、G-17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清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17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IL-1β(ng/L)治疗前 治疗后TNF-α(mg/L)治疗前 治疗后G-17(pmol/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2)对照组(n=31)t 值P 值24.73±4.81 25.71±4.52 0.833 0.408 14.36±3.15*18.64±3.87*4.821 0.000 3.11±0.65 3.24±0.81 0.704 0.484 1.45±0.56*1.93±0.65*3.143 0.003 3.62±1.33 3.65±1.27 0.092 0.927 7.43±1.52*5.56±1.48*4.945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CAG 并Hp 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CAG 为消化系统慢性病、难治病,长期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较大,可能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整体效果,而近年来,中医的标本兼治、辨证论治等特点在CAG 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日益凸显, 疗效确切[6]。因此, 本研究采用健脾通络和中汤治疗CAG 并Hp感染患者,探究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价值。

中医学理论认为,CAG 并Hp 感染的病位在胃腑,与脾、肝密切相关,病因以脾虚气滞为本,痰湿、瘀血、湿热为标,病机为湿、寒、热、痰等邪困扰脾胃,阻滞气机,脾胃气阴两虚、升降失司、胃络失养,久则毒邪痰瘀深入胃络所致;病性总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久痛入络多为实,久病入络多为虚;治疗应以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为基本方法,临证辅以祛痰除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化湿热之法[7]。健脾通络和中汤中炒苍术可化湿和胃、祛风除湿、健脾燥湿;炒白术可益气健脾;党参可健脾和中、补虚通络;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广藿香可芳香化浊、开胃止呕;海螵蛸可制酸止痛;浙贝母可清热散结;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砂仁可温脾止泻、化湿开胃;三七粉可止血、散瘀、定痛;莪术可行气活血消积;丹参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活血;黄连可清热燥湿;诸药合用,共奏化瘀通络、健脾和胃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健脾通络和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 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况。现代药理学证实,广藿香能通过刺激胃肠运动、分泌,解除胃肠痉挛,改善胃肠功能;炒白术中富含内酯类,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黄连可止泻、抗炎、抗溃疡;莪术醋制后,具有抗凝血作用,且可增强抗炎、化瘀之功效;砂仁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胃酸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8]。

IL-1β、TNF-α 是重要的促炎因子, 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患者病情程度;G-17 具有促进胃黏膜生长、调节胃酸分泌的作用, 其水平高低可反映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程度。 CAG 患者的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表现为IL-1β、TNF-α 水平升高,G-17 水平降低。王春等[9]研究指出, 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可改善CAG 患者的胃黏膜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17 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联合治疗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胃酸分泌,利于延缓病情进展。其原因在于联合治疗可协同增效,有效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利于减轻胃黏膜炎症损伤,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采用健脾通络和中汤治疗CAG 并Hp感染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逆转病理改变,促进病情转归。

猜你喜欢
胃脘通络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