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4-04-22 06:33马静王春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性心理服药依从性

马静,王春梅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临沂 276000)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以持久性心境或情感低落为典型特征,可伴有认知、行为改变,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2]。对于抑郁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 认知性心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负面心理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其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促进心理转变和行为转变的目的[3]。另外,家庭是抑郁症患者长期居住之地,若患者在家庭中不能得到良好的照护和心理干预,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甚至导致病情加重[4]。因此,家庭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病情康复和长期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 年8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家庭康复护理的作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6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5]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疾病处于康复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 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甲状腺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患有精神分裂症者;有酗酒、药物滥用史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男15 例, 女23 例; 年龄20~55 岁, 平均年龄(36.70±7.23)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10±0.65)年;文化水平为本科及以上6 例,大专11 例,高中8例,初中及以下13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20 例;年龄22~53 岁,平均年龄(37.45±6.84)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26±0.70)年;文化水平为本科及以上5 例,大专13 例,高中10 例,初中及以下10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进行疾病知识宣教,通过健康手册及口头宣教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抑郁症相关健康知识;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干预,告知其情绪发泄方法,引导患者客观理性面对问题,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 次。

观察组采用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家庭康复护理。(1)家庭康复护理。①家庭教育:患者出院前采取集中讲座形式,出院后采取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由主管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包括配偶、父母及其他成员)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抑郁症病因、症状及表现、治疗方法、人生价值、道德伦理等。②督促患者正确服药:做好药物清单,告知患者药物服用的剂量、时间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药物不足时及时补充,外出时记得携带药物,嘱家属亲眼看到患者服药后再离开。 ③安全管理:要求家属保管好家中的药品、水果刀、绳子、杀虫剂等危险物品,严防患者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居家环境应明亮、舒适,室温适宜,避免大声吵闹,尽量减少物品摆放。 ④家庭关怀:家属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予以谅解,并安慰、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 ⑤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指导:帮助患者制定日常生活表,每日定时起床、洗漱、吃饭和睡觉,家属可陪伴患者观看电视节目、逛超市、参加娱乐项目等;根据患者的兴趣喜好,鼓励其参与下象棋、打牌、绘画、歌唱等活动。 (2)认知性心理干预:在家庭康复护理期间,穿插进行认知性心理干预,1 次/周,1 h/次。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先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根据其文化程度制订适宜的干预方案;通过交流、视频、宣教手册等方式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重建整体认知。②引导患者发现自身优势, 采取随和的态度与其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写下其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帮助其建立生活信心;倾听患者面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鼓励其宣泄心中情感。 ③了解患者认知误区,为其配备日记本,了解患者的生活态度及存在的认知歪曲,选择其中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事件,进行情景模拟,向患者讲解应对方式,鼓励其转变之前的认知行为, 将消极处理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④每月组织1 次集体会议, 告知患者应心存感激,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建立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感;鼓励患者分享近1 个月内的治疗心得体会, 并倾诉近期面临的困惑,集思广益,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行为。

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抑郁程度:干预前后,采用HAMD 对患者进行评估, 量表共包含17 个项目, 每个项目赋分0~4分,总分≥17 分提示轻度或中度抑郁,≥24 分提示严重抑郁。 (2)社会功能: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医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进行评估。 SSFPI 包含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及交往能力等评价项目,共12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分0~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好;SSRS包含6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分1~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越高。 (3)应对方式:干预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患者进行评估,问卷包含解决问题、求助、回避等方面,共6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分0~2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应对困难的方式越积极。 (4)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服药行为进行评价。 依从性好:自愿按时按量服药。 依从性中等:需要家属提醒或监督才能服药。依从性差:抗拒服药。总依从率=(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HAMD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服药依从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抑郁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 评分均较 干 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20.87±2.27 21.56±3.88 0.946 0.347 16.42±3.86 14.05±2.45 3.196 0.002 6.126 10.089 0.000 0.000

2.2 两组社会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SSFPI、SSR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SSFPI、SSR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症患者SSFPI、SSR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抑郁症患者SSFPI、SSR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

组别SSFPI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SR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13.34±2.32 12.95±1.47 0.875 0.384 21.78±3.54a 26.04±3.62a 5.187 0.000 10.30±2.51 10.59±3.14 0.445 0.658 16.74±3.67a 19.66±2.32a 4.146 0.000

2.3 两组应对方式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CS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CSQ 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抑郁症患者CSQ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抑郁症患者CSQ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6.46±1.25 6.70±1.52 0.752 0.455 8.39±2.06 9.97±1.50 3.822 0.000 4.938 9.439 0.000 0.000

2.4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患者多伴有认知行为改变,导致社会功能丧失,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残倾向,导致自杀等过激行为发生,对于社会和家庭而言都是不稳定因素[6]。 抑郁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展开分析,生理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心理易患因素,如抑郁气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应激事件、工作压力等。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无论是单纯药物或单纯心理康复治疗,均忽略了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故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

恢复期抑郁症患者仍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弱,任何应激状态都可能加重其抑郁症状。 家庭是患者出院后的居住之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协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其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善其人际关系,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8]。 家庭康复护理就是对患者家庭建立起健康教育和支持系统,使家属与医护人员一起协助患者完成整个康复过程,最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SSFPI、SSRS、CSQ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服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家庭康复护理能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促使其遵医嘱服药。 分析原因,家庭康复护理可通过家庭教育让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到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管理中,提高家庭对疾病的认知,从而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人际关系,使患者产生舒适感,促进其精神健康。 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互动,给予其更多的家庭关怀,并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娱乐社交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减少其孤独感、自卑感,减轻心理压力,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社会功能。认知性心理干预主要是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引导其改变思维方式,逐渐走出自己的世界,从而改善不良认知模式,使患者主动融入到外界社会当中,提高社交能力[9]。既往成功的事件能对患者自身起到反馈作用,激励其接受治疗,当负性情绪发生时,认知性心理干预强调通过回忆既往值得骄傲的事情,树立自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集体会议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参与度, 另一方面, 患者之间的相互认可能作用于其认知改变过程,使患者逐渐学会自我剖析,以更为理性的角度看待抑郁症[10]。 在家庭康复护理过程中穿插认知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结构,纠正其不良情绪及行为,可提高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患者积极应对困难,减轻抑郁程度,加快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其社会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性心理服药依从性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