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4-04-22 06:33王莹于海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组间筛查脑出血

王莹,于海涛

(荣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威海 264300)

脑出血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以快速进展为特点,其预后多变,致残、致死的风险极大,患者普遍存在机体功能障碍, 其中以吞咽功能较为常见,可降低其生活质量[1]。 吞咽障碍可使患者的社会化程度受限,疾病所引起的后遗症不仅会改变其日常生活方式,且因吞咽误吸引起的恐惧及不安感可使患者产生沮丧情绪并与社会孤立,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2]。同时,吞咽障碍还会影响机体的营养摄入,易引发营养不良,且会增加发生饮水呛咳等的几率,继而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造成一定的社会及家庭负担[3]。 因此,临床应重视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时开展康复干预,以改善其吞咽障碍功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荣成市人民医院2021 年6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150 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探究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神志清醒;既往无精神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史;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运动性失语、完全感觉性失语;存在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合并癫痫;伴有恶性病变;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有周围神经性病变。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n=75):男45 例,女30 例;年龄45~83 岁,平均年龄(58.53±10.66)岁;出血部位:丘脑29例,基底节46 例。 观察组(n=75):男43 例,女32 例;年龄47~80 岁,平均年龄(59.24±10.85)岁;出血部位为丘脑29 例,基底节46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吞咽障碍筛查。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对患者进行评估,由3 名经过前期专业培训的护师独立完成, 各项评分取平均值。先对患者开展间接吞咽测试,如结果不合格,则停止测评,如该项评估合格再开展直接吞咽测试。 (1)间接吞咽测试:嘱患者取坐位,进行清嗓、口水吞咽、发音动作,观察其完成情况,从以下5 个方面评估,包括能否做到清嗓2 次、能否顺利吞咽口水、能否正常发A 及O 音且无过水声和嘶哑、是否流口水、能否持续15 min 集中注意力,总分0~5 分。 (2)直接吞咽测试:指导患者依次吞咽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固体食物1/3~1/2 勺,分别从吞咽、咳嗽、流口水3 方面进行打分。吞咽:0 分代表无法吞咽,1 分代表吞咽时间延迟,2 分代表正常吞咽。 咳嗽:0 分代表吞咽时咳嗽,1 分代表无咳嗽反应。 发音:0 分代表有声音改变,1 分代表发音正常。 流口水:0 分代表有口水流出,1 分代表无。 每种食物评分0~5 分,满分15 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为其提供规范用药指导。

观察组采用基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的康复护理。(1)吞咽功能判定:GUSS 评分20 分为无吞咽障碍,15~19 表示轻度吞咽障碍,10~14 分表示中度吞咽障碍,0~9 分为重度吞咽障碍。 (2)饮食护理:根据吞咽障碍测评结果规划患者饮食,无吞咽障碍者可正常进食;轻度吞咽障碍者选择浓软食,如菜泥、土豆泥等,或鸡蛋、软面等半固体食物,尽量规避固体食物;中度吞咽障碍者选择稠厚、无需咀嚼且无固体颗粒的浆泥状食物,药丸类药物需将其研磨成碎屑混入浆液中用药;重度吞咽障碍者无法经口进食,应选择鼻胃管或鼻空肠管。 (3)体位指导和基础护理:主要针对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 为其提供干净整洁的进食环境,嘱患者注意力集中,进食时选择正确体位,通常为端坐进食,即使无法坐起也需尽量维持半卧体位,呈30~60°,对于偏瘫患者需将其肩部垫起,用较浅的小勺子对其进行喂食,留出充足的吞咽时间,待患者一次吞咽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进食时如有咳嗽、气促反应需即刻停止,并予以针对性处理。 (4)吞咽功能训练:指导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咽活动度训练,将汤勺分别放在其口唇的不同位置,嘱患者做伸舌舔勺动作,再进行咀嚼,以使咀嚼肌、舌肌得到锻炼;指导患者分别完成笑、吹气、吮手、鼓腮等动作,以使颞肌、咽部内收肌得到锻炼;以上训练通常每日进行2 次,20~30 min/次。 指导患者开展咽部刺激训练:用冰冻棉棒蘸取一定的水或食醋,选择咽后壁、软腭、舌根等部位进行刺激,嘱患者作空口吞咽动作,每日进行3 次,5~10 min/次。 (5)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唇部脱落的上皮, 指导其进食后及时漱口,管理牙齿,观察有无溃疡和真菌感染。 (6)出院指导:强化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其用药方法和剂量,定期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对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窒息急救处理方法培训。

两组均持续护理4 周。

1.3 观察指标

(1)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干预前后,采用GUSS 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总分2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障碍越轻微。 (2)吞咽功能: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6]对患者进行评估。FOIS 共分为7 级,分别计为1~7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好;SSA 总分18~46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差。(3)机体营养状态: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等待1 h 后, 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0 min, 保留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 (4)并发症:包括呛咳、肺炎、窒息、营养不良等。 (5)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对患者进行评估,各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水平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GUS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GU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的GU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出血患者CUS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脑出血患者CUS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8.59±1.47 8.68±1.37 0.387 0.698 11.62±1.39 15.34±2.36 11.762 0.000

2.2 两组吞咽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FOIS 评分、SS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出血患者经吞咽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脑出血患者经吞咽功能对比[(±s),分]

组别FOIS干预前 干预后SSA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3.19±0.54 3.27±0.69 0.790 0.430 4.57±0.78 5.23±0.63 5.700 0.000 41.36±3.22 41.05±4.25 0.503 0.615 26.21±3.25 24.57±3.19 3.118 0.002

2.3 两组营养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PA、TP、ALB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4 周后, 观察组的PA、TP、AL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对比(±s)

组别PA(mg/L)干预前 干预后TP(g/L)干预前 干预后ALB(g/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141.63±5.85 142.25±6.14 0.633 0.527 215.47±7.85 260.87±9.24 32.428 0.000 63.25±4.22 63.37±4.39 0.170 0.864 68.41±5.21 72.85±6.28 4.712 0.000 30.54±4.25 30.78±4.39 0.340 0.734 34.28±3.69 38.43±5.24 5.607 0.000

2.4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低于对照组的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49)。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F-36 中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的SF-36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脑出血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总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64.98±6.47 66.15±6.43 1.110 0.268 68.78±6.38 73.58±7.11 4.351 0.000 68.24±6.22 67.26±5.64 1.010 0.313 73.18±6.52 76.15±6.38 2.819 0.005 69.14±5.24 68.25±4.86 1.078 0.282 76.18±6.41 79.27±5.98 3.052 0.002 70.25±2.65 69.05±6.58 1.465 0.145 76.11±6.24 79.11±6.85 2.803 0.005组别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71.52±6.22 72.69±6.54 1.122 0.263 80.21±6.25 84.02±6.68 3.600 0.000 73.14±6.21 73.28±6.29 0.137 0.891 77.16±5.93 81.19±6.24 4.054 0.000 80.62±7.85 81.14±7.93 0.403 0.687 83.14±6.52 87.11±7.22 3.534 0.000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残、病死率均较高,幸存者中多数伴随各种后遗症,如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其中以吞咽障碍较为常见。吞咽障碍患者因经口进食困难, 难以维持机体恢复和器官系统代谢的营养需求,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8]。此外,因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会延长其康复时间,导致生活质量低下,且可能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应注重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9]。

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主要采取间接吞咽和直接吞咽测试方法,能直观、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评估分值和障碍判定标准能客观反映其吞咽障碍程度,测试方法简单且无创,易于被患者接受[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CUSS 评分、FOIS、SS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联合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吞咽障碍, 改善其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究其原因,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可帮助护理人员尽早发现脑出血患者的吞咽问题,避免因吞咽困难引起并发症,如误吸或肺炎等;康复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体位指导、吞咽功能训练和口腔护理等,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咀嚼和吞咽的协调性,减少误吸风险[11]。 强化患者的出院指导,能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吞咽障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对饮食和口腔卫生的重视,并学习适当的体位和吞咽技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及SF-36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究其原因,吞咽障碍可能导致食物咽下困难或误吸, 影响机体营养摄入,早期筛查和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促进食物的正常摄入,保证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此外,康复护理中的针对性训练,可增强患者咽喉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其吞咽功能,增加食物摄入,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组间筛查脑出血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