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分析

2024-04-22 06:33许海清马林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许海清,马林林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聊城 252000)

自然分娩是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因为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母亲和胎儿都没有多大的损伤,且有助于锻炼新生儿呼吸功能,母亲产后很快能得以恢复[1-2]。但产妇在自然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包括产妇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等,如止血效果不佳或不及时会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进而需要尽早采取合理措施来快速止血[3-5]。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妇产科护理方法也日益完善[6]。临床常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来处理产妇的产后出血,但既往多在产后出血发生后开展对症护理措施,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预见性护理,强调的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在问题已经出现后才进行应对。 这种理念适用于各种医疗环境和疾病管理中,它主要是对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 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2 年10 月—2023 年9 月收治的96 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象,旨在评价预见性护理对其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6 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建档并参加产前检查;(2)单胎、足月妊娠;(3)具有自然分娩指征,自愿采取该种分娩方式;(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妊娠期合并症;(2)出现严重产道损伤;(3)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4)认知功能低下、沟通障碍或有精神病史。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8 例。 对照组: 年龄22~35 岁, 平均年龄(27.49±4.16)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56±1.03)周;初产妇36 例,经产妇12 例。 观察组: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27.52±4.13)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61±0.94)周;初产妇35 例,经产妇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既往经验开展护理工作。住院后安排产妇临床检查项目,按医嘱要求协助完成检查、检验工作, 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胎心进行连续监测,开展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然分娩的优势及相关注意事项,实施心理情绪调查及个性化干预以保障产妇积极心理状态;产后密切关注产妇及新生儿状态,针对常见产后并发症给予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 (1)产前预见性干预内容: 全面了解产妇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以及孕史和分娩史,评估并掌握其临床风险问题,特别对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有深入认识。 根据产妇的临床风险以五色法识别其危险程度, 由绿、 黄、橙、红、紫5 种颜色由低至高体现产后出血风险程度增加,并根据风险标识来拟定针对性的应急方案。 建立规范的产前健康教育方案,使用文字、图片、幻灯片等结合开展宣教,使产妇正确理解自然分娩及围产期注意事项。同时,调查产妇心理情绪,明确其不良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在通过普及知识、心理疏导等手段来解决其心理疑虑,使其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来应对自然分娩。此外,日间指导患者开展适合的运动训练,指导学习瑜伽运动,夜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达到最好的产前准备状态。(2)产中预见性干预内容:在第一产程中保证充足的营养状态,指导饮水及高热量食品的摄入,使其维持良好的体力状态,根据产妇情况需要时开展补液。宫缩活跃后密切监测产妇状态及胎儿胎心,一旦有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师。 第二产程中出现强烈的便意时引导采取合理用力方法,陪同并持续指导分娩用力, 尽量缓解分娩所带来的软产道损伤。胎儿前肩娩出后延迟钳夹脐带, 及时应用宫缩剂,尽可能地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第三产程中将胎盘及时娩出与处理,观察其阴道出血情况,剥离胎盘后再行子宫按摩与脐带牵拉, 以预防性为目的开展挤压按摩。(3)产后预见性护理:胎儿分娩时便将接血容器放置在产妇臀部下方, 分娩后2 h 内持续对其阴道出血、生命体征以及子宫收缩等状况进行连续观察,阴道出血的监测频次为每15 min 进行1 次。同时,在出现尿意感觉时告知护士, 在其指导辅助下合理排空膀胱,避免出现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

1.3 观察指标

(1)产后出血量:分别在产后2、12、24 h,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出血量;使用产妇垫前后分别进行一次称重,两次重量差值除1.05 后取值为出血量。

(2)产后出血发生率:根据产后24 h 出血量评定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如出血量超过500 mL 即判定为产后出血。

(3)产后临床表现:记录产妇住院时间和恶露排出时间。

(4)护理满意度:在产妇出院前1 d,应用自拟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技巧、 护理沟通程度及临床舒适感受4 个方面,各个方面均有5 个项目构成,各个项目均采用5 级评分制(1~5 分),分数由低至高依次表现为完全不满意、大部分不满意、少数满意、大部分满意、完全满意,各项评分总分为25 分,合计总分为10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产后2 h、12 h 与24 h, 观察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s),mL]

表1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s),mL]

组别产后2 h 产后12 h 产后24 h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124.49±8.91 82.56±5.34 27.966 0.000 198.82±16.37 119.68±12.59 26.550 0.000 241.43±27.14 132.52±19.48 22.586 0.000

2.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产后出血8 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中发生产后出血1 例,发生率为2.08%,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5)。

2.3 两组产后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恶露排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临床表现比较[(±s),d]

表2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临床表现比较[(±s),d]

组别住院时间 恶露排出时间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6.35±0.62 4.28±0.37 19.863 0.000 6.14±0.45 3.08±0.16 44.389 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 护理操作技巧、护理沟通程度、 临床舒适感受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技巧护理沟通程度临床舒适感受 总分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20.25±2.71 23.92±1.04 8.760 0.000 18.94±3.15 23.37±1.16 9.143 0.000 19.43±2.16 23.45±1.08 11.533 0.000 20.08±2.39 24.05±0.78 10.941 0.001 78.75±7.63 94.73±3.25 13.350 0.000

3 讨 论

自然分娩是妇产科推荐的分娩方式,产妇采用该种方式分娩后,产后恢复更迅速,亦能积极促进新生儿成长,从而达到改善母婴健康的目的[7-8]。 但采用自然分娩方式容易引发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主要为软产道损伤或宫缩乏力, 此类患者具有阴道流血、面色苍白、会阴疼痛等症状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休克,甚至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临床常采取合理护理手段来处理产妇的产后出血,但既往多在产后出血发生后开展对症护理措施,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还应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对产妇健康的影响[9-11]。 预防性护理将预防作为工作重点,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别采取科学手段来形成预防作用,并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对产妇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来实施针对性手段[12]。同时,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方面也强化了预见性作用,通过深层次沟通与多元化宣教达到有效预防产后风险的作用,促使产妇维持正确的认知程度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分娩,减少自然分娩后的临床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产后2 h、12 h 与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严邱英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体现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积极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也能避免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产妇的产后高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恶露排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颜晓春[14]的研究结果一致,表现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积极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尽快改善其产后状态,避免住院时间延长。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技巧、护理沟通程度、临床舒适感受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旭平[15]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预见性护理模式通过改善产妇产后恢复并避免产后出血发生,促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提升,为稳定医患关系奠定积极基础。

综上所述,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产后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预见性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