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质量标准指导下高考日语听力理解命题研究

2024-04-23 13:35何嘉荔
新教育·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听力理解

何嘉荔

【摘要】从输入语料特征及答题任务特征两个方面对2018—2023年高考日语听力理解部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主题涵盖四大范畴但不平衡,语速呈现加快趋势,考查技能侧重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及简单推断,干扰选项特征以引用原文为主、无中生有为辅。建议今后命题追求话题的多样性、测评方式尽可能灵活多样、考查技能及考点分布均衡设置。

【关键词】日语高考;听力理解;学业质量;推断能力

到2023年止,高考日语全国卷(含听力卷)听力理解部分满分30分,占比20%。《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实施,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明确指出日语理解能力的考查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口头和书面语篇的理解能力,需要引起一线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目前,高考日语的研究主要围绕试卷的整体发展趋势、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而关于听力理解部分的研究数量却屈指可数。丁英杰、徐惠君从词汇、语速、语法三个维度对高考日语听力部分进行难易度分析;李小丽从核心素养切入,将2019—2021年高考听力试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划分,以分析命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董杰、冷丽敏基于Bachman&Palmer的测试任务特征框架,结合Weir的“言者特征”对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理解内容效度进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先行研究的分析框架,结合高中日语《课标》和《考试大纲》对听力理解能力提出的要求,制定了高考日语听力理解部分的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本研究围绕输入语料特征、答题任务特征两个方面,从主题、语速、技能、干扰选项特征四个维度对高考日语聽力理解部分的命题趋势展开分析。

本研究以2018—2023年高考日语听力理解测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笔者收集了共计66段录音音频、66篇录音文本、90道听力试题。然后,从字数、平均语速等进行量化统计。在统计字数、语速等客观数据时使用word字数统计以及excel作为计算工具,统计主题分类、考查技能、考点分布等主观数据时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材料并根据《课标》《考试大纲》进行数据统计。最后,将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得出命题分析的依据。

二、研究结果

1.输入语料特征

(1)主题。邹申认为,听力理解是外界语音输入信息与听者已有的内部认知结构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听力理解的命题需要考虑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考生是否熟悉相关的话题知识。《课标》指出,高考对应高中日语学业质量水平五级,其中关于听力理解部分的要求为:围绕熟悉的主题,调动已有知识与策略,把握语篇中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可见,听力理解的文本材料作为输入性信息,其选取影响考生理解的效果和测试的有效性,所以听力理解部分在命题时需要以主题为定调,围绕学生熟悉的主题组织录音素材。

笔者按照《课标》对主题进行划分,将听力理解文本材料按照生活、人文、社会、自然四个范畴进行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文本基本涵盖了四个范畴,其中生活范畴总占比为84.8%,人文、社会、自然范畴的文本则零星出现。

深入分析生活范畴下的文本主题,以“衣食住行”为主题的文本最多,占比48.2%,是听力理解文本材料的重点选材,当中包括预约用餐、问路、购物、确认列车座位等话题,其次是校园生活、休闲生活,如实验前准备、读书会邀请、兴趣爱好、旅行等,但“国家交流”主题的文本尚未发现。

总体而言,高考听力理解的文本基本符合《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首先,听力材料的选材涵盖生活、人文、社会、自然范畴,这些话题不仅是《课标》所要求的,而且考生熟悉,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考查考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其次,在主题的引领下设置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基本上接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其中还有涉及到企业的情境,内容设计巧妙,接近考生将来的工作情境也并非完全脱离学生目前的生活。但是,从话题分布的情况来看,内容集中在生活范畴,设置有失衡之嫌。

(2)录音平均语速。Weir认为,听力测试特点“言者特征”中包括语速、口语、口音、语音、言者人数、言者性别等内容,这些也是听力理解录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语速是影响考生答题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快慢关乎考生对录音文本信息的抓取。

《课标》与《考试大纲》并没有对语速做出明确要求,但是参考《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语速规定为每分钟240~260字,《高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规定为每分钟160~260字,本研究计算语速的方法是计算文本每分钟的字数,具体方法为文本的假名总字数,依据录音时长(不包括指令、阅读题干的时间)计算出平均语速。

从表2可知,听力理解的平均语速为每分钟285.72字,从2018年到2022年语速相对平稳,保持在每分钟300字以内,但是2023年录音语速出现明显加快的迹象,语速急剧增至345.48字,接近日本人正常说话速度360~420字。《考试大纲》中对听力的考核目标提出“听懂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可见2023年听力录音语速大致符合《考试大纲》中对听力录音“日常生活”的要求。

2.答题任务特征

除了输入语料对考生听力理解答题情况有影响,答题任务也会造成影响,本节从考查技能、干扰选项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高考听力理解部分的答题任务特征。

(1)考查技能。根据《课标》学业质量五级水平的要求,听力理解部分应考查考生理解、梳理、推断等能力。《考试大纲》在《课标》的基础上对考查技能做出更为详细的分类,罗列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四项听力技能:理解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其中,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可以直接从录音中获取答案,难度相对较低,另外三项技能偏向于归纳、推断能力等高阶的技能,难度相对较高。

高考听力理解部分的考查技能统计情况发现,“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和“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是每年重点考查的技能,其中“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比例达到53.3%,位居首位,“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紧跟其后,所占比例是37.8%,“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次之,“理解主旨要义”最少。另外,随着《课标》实施,同属推断能力的“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可见命题不断突出推断能力的考查。

听力理解部分共考查了时间、地点、人物、物品、事件、数字、原因、其他8个方面的具体信息,共48题。考查“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考点中,时间考点的比例最高,占18.8%,地点与数字并列第二,事件、原因、其他、人物依次递减。从题干来看,获取具体信息类以“何”为主,“どこ”“だれ”“いつ”等疑问词为辅,广泛地考查了物品、事件、时间、地点等内容。其次,以“どうして”“どのように”“どう思う”分别考查原因、方式、观点等。

“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重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线索,理解语篇中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考点集中在事件,题干一般以“これからどうしますか”“まず何をしますか”等方式设问,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理清隐含意义方可完成答题。如2022年第4题,题干设问女说话者先做什么。考生通过录音关键句“傘、お預かりします”可以知道男说话者接过女说话者手中的伞,从而推断女说话者把伞交给男说话者。

与时间相关的推断题以“何曜日”“何時”“いつ”等疑问词设问,考生需要在听的过程中记录事件、时间差、时长等信息,根据已知时间推测,一般是根据信息做加减法。如2023年高考卷第7题,题干设问校园新闻什么时候开播。考生需要记录“ニュース番組始まってから10分ぐらいのところに、、、”以及“ニュースは7時からよ”,两者相加便可得出答案是“7:10”。

与人物相关的推断题以“どんな人”考查说话者的身份,考生需要抓住录音的关键信息进行推断。如2021年高考卷第9题,题干设问男说话者是什么人。考生可通过录音关键句“ゴハアさんは日本へ来られて(後略)”“もう日本のことはよくご存じでしょうね”等可知男说话者从外国到日本生活,从而推断男说话者是“在日外国人”。

于物品相关的推断题以“何”作为提问,考生同样需要通过关键句做出推断。如2023年第3题,题干设问男说话者忘带的物品,考生通过关键句“せっかく僕の大好きなおにぎりが入っていたのに”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是“お弁当”。

本研究将听力理解部分答案的呈现方式进行整理,发现答案间接呈现的命題稳步上升,虽有增大答题难度之嫌,实际上却符合“任务尽可能真实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命题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学业质量五级水平对听力理解的要求还有“理解日语委婉、省略等特有的表达方式,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及其观点、情感态度”,在命题中有较好的体现,可见高考日语听力理解的命题逐渐向《课标》靠拢,不断关注考生推断能力。

(2)干扰选项特征。干扰选项的编写根据与录音文本的关系可分为4类:①引用原文,选项内容与文本基本一致;②错误联想,在文本中找到部分词句表述,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编写出的选项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③信息杂糅,把文本两处出现的词汇或短语拼接在一起,但是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文相反;④无中生有,选项完全脱离文本,在原文中难以找到依据。

高考听力理解部分的干扰选项中,引用原文居多,占61.1%,但是该类型选项逐渐下降。相反,无中生有的干扰选项在逐年递增,其中2022年与引用全文类平分秋色,2023年略多于引用原文类。

三、对高考命题的启示

本研究围绕高考日语全国卷听力理解部分进行了命题特点的分析研究,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就今后的命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1.追求话题的多样化

高考听力理解文本材料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涵盖面,但过于集中于生活范畴,导致社会、人文、自然类较少。高考作为“指挥棒”对一线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建议在考虑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兼顾发展话题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多方面掌握,减少应试策略的使用,从而达到考查考生真实听力水平的目的。

2.测评方式尽可能灵活多样

目前高考日语听力测试题型为选择题,出题方式略显单一,未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听力水平。笔者认为,为了更客观地对考生听力水平做出评价,可以适当增加新题型,如根据音频内容填空、完成信息匹配等。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2023年均出现了根据录音内容判断正误的命题,但题型依旧是客观选择题,今后可考虑换种形式考查。另外,目前题干与选项只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未能完全符合《课标》中“尽可能呈现生活中多模态的语篇类型”的要求,建议今后适当加入如图片、表格等不同形式的语篇类型以丰富命题内容。

3.考查技能及考点分布均衡设置

高考日听力命题中考查理解主旨要义和说话者意图、观点、态度的命题技能的只有8.9%,远远低于另外两项考核技能,期待今后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考查理解主旨要义和说话者意图、观点、态度的命题。同时,就考点分布而言,考查推断理由、地点、数字的考点较少,可适当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董杰,冷丽敏.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理解内容效度验证研究—基于文本材料的语言输入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3).

[3]罗少茜,张玉美,赵海永.语言测试与评价 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听力理解
Top—Down与Bottom—Up如何促进听力理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以听力理解和视译为例浅析缺乏言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图式理论在师范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写部分应试技巧
高职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
语境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语境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