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业管理新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24-04-23 09:44丁建芳李漫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课题教研

丁建芳 李漫

“双减”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心校在实践中探索、在推进中改进,深入系统地改革作业管理,探索出“12334”作业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1”是聚焦一个核心,即核心素养。为了让作业研究的全部工作都能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学校确立了“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作业管理改革,凸显作业育人功能。

“2”是成立两个小组:作业管理监督小组和作业管理工作小组。

第一个“3”是指教研“三动”。

一是学习自动。学校为干部教师购买了《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两本书,每周干部进行一次分享交流,每月教师进行一次分享交流,提升对作业设计的认识,找到作业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思想助力和行动指引。

二是课题带动。在“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课题引领下,学校又申报了市级和区级课题“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堂对话策略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多学科课堂与作业设计研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养成习惯、形成素养,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三是教研互动。学校以“基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为教研主题,校级教研在每单元教学之前都有一次“作业三说”:一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提示和做法,特别是相关重点的、有新意的作业设计;二是年轻教师说困惑、提问题;三是现场互动,组长从核心知识、情境创设、习题精选方面整理本单元教学提示并推给每一位教师,再进行全组教师互动,达成共识。

第二个“3”是管理“三控”。

一是学校层面制度严控。严控作业总量。班级建立作业公示栏,各学科教师在此公示作业,班主任总体把控作业总量,不得超出政策要求的时间。严控作业形式。严禁只有重复机械的抄写类作业,要变换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升作业完成的质量。严控作业批改。作业需做到全批全改,有留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再复批。批改形式可面批、集中批、分层批等,针对集中问题有精准讲评反馈。批改符号要规范,评语要恰当,以激励性、建议性为主,促进学生学业提升。严控作业辅导。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答疑辅导时间,进行整体作业辅导。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资源优势,进行走班式答疑辅导。每班建立学困生小档案,精准分析学情,对症施策,个性化辅导。

二是教师层面设计把控。第一点,加强单元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要有单元意识,创设大单元情境,依托情境进行作业设计,明确每一道题目落实的核心素养点,充分体现作业的育人功能。第二点,加强课堂作业设计。学校要求教师聚焦课堂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精准设计核心问题,安排核心学习任务和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教师对学困生巡视指导,保证学习的实效性。第三点,加强作业资源积累。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习题、试卷、项目学习方案、拓展学习资料、综合学习的设计、学生作品等,以便后续使用或借鉴。

三是学生层面自我监控。作业最根本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四点。第一点,认真书写。提倡学生把每一本作业当成自己的艺术品去对待,定期开展作业书写展示活动,提升书写质量。第二点,按时完成。要求学生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特别是在家中做作业,要培养守时的观念,杜绝拖拉现象。第三点,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第四点,多角度思考。提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多角度思考、多方法解答,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批判性思维。

“4”是指批阅上做到“四个精准”。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環节,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必然途径,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和调节功能,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精准面批、精准复批、精准反馈、精准评价,个性化的指导与激励使做作业与批改作业成为了师生学识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之,学校通过作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做到了基础性作业“减”量不简单——能效最大化,拓展性作业“增”趣创意多——有趣又有意,实践性作业“典”燃大智慧——实践大舞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编辑 _ 汪倩  可黎明(兼)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课题教研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