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

2024-04-23 08:56丁检孙彩霞金炳胜杨新
长江蔬菜 2024年6期
关键词:穴盘苗期种类

丁检 孙彩霞 金炳胜 杨新

随着蔬菜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蔬菜优质种苗需求日益旺盛,集约化育苗已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应用技术。 据业务统计,目前浙江省年推广应用蔬菜集约化育苗11 亿株以上,10万株以上的规模育苗厂300余家,其中1 000 万株以上约30 家, 工厂化育苗发展形势较好。但由于各地蔬菜育苗基础和管理模式不同,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尤其是嫁接育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设施利用率、管理措施等均待提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浙江省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笔者在《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DB33/T 873-2012)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研究、调研走访、总结实践,修订了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通则,该技术通则已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示并即将发布。

1 设施设备

1.1 育苗棚室

蔬菜工厂化育苗棚室以玻璃温室、连栋大棚为宜。 育苗棚室应配备保温遮阳、水帘、风机及加温、补光设备,能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具备防虫、防雨等功能。 催芽室库体采用隔热材料, 室内配有加(降)温、加湿、气压平衡装置、移动式可调层架发芽车及空气循环系统。催芽室以单间面积15~40 m2、 高度3.0~3.5 m为宜, 温度控制在15~3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100%。 嫁接室宜与愈合室相邻,室内无阳光直射、无明显空气对流,配备照明、嫁接操作平台、控温控湿系统,温度控制在18~25℃,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 愈合室应配备LED 补光、 控温控湿、杀菌等设施设备,光照控制在0~100 μmol·m-2·s-1,温度控制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100%。可利用催芽室作为嫁接愈合室。

1.2 育苗床架

育苗床架采用轻巧金属制作, 按大棚的纵方设置,床架高度65~75 cm, 长度不宜超过45 m, 宽170 cm, 操作道70~80 cm。育苗场根据自身条件可选择移动苗床、潮汐式苗床或智能化物流式苗床。LED 植物工厂育苗床则采用多层潮汐苗床,并配备自动进排水管道。

1.3 播种设施设备

购置基质配制设备,包括基质原料粉碎、提料、搅拌、传送和定量包装等设备。播种机械要根据育苗场规模选择适宜的播种流水线,包括基质填装、压穴、播种、覆盖、喷淋(水压控制在0.3~0.4 MPa) 等一整套穴盘精量播种流水线设备, 并根据蔬菜种类、穴盘规格配备适宜的精量播种器和滚筒。

1.4 水肥管理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

包括增压水泵、 过滤器、管道、恒压控制装置、精量水肥一体机、移动喷灌机等为种苗提供水肥的设备。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风速风向、 喷淋等数据采集传感器、采集模块、控制模块、视屏和摄像头及软件云平台。

2 育苗容器与基质

育苗容器以穴盘为主, 规格为54 cm(长)×28 cm(宽),单盘32~128 穴。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育苗季节、 栽培模式等选用不同规格的穴盘。 基质要求透气、保水、保肥性良好,有机物需充分腐熟,无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各种物料混合均匀, 理化性状和成分含量应符合蔬菜育苗基质(NY/T 2118)的规定[1]。

3 播种前准备

3.1 育苗棚室消毒

育苗前2~3 d, 采用硫磺熏蒸器等消毒措施对育苗棚室进行消毒处理,24 h 后通风。

3.2 穴盘消毒

重复使用的穴盘应在下次使用前清理干净, 采用2%漂白粉或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 h,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3.3 种子消毒处理

已消毒处理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未消毒处理的种子应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采用温汤浸种时,先将干种子置于55~60℃、10倍以上种子量的温水中, 保持15~20 min, 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再浸种3~12 h;采用药剂浸种时,可将干种子放入清水中浸种4~5 h 后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浸种10~12 h, 再用清水洗净。

4 播种

机械播种时应先晾干种子后播种,根据种子大小确定播种深度, 一般为种子粒径的2~3倍。 手工播种时,播后盘面用基质覆盖,均匀喷淋至育苗穴盘底孔出现渗水。 采用嫁接育苗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砧木和接穗进行错期播种,确保砧木与接穗茎秆粗度相匹配。主要蔬菜嫁接种类和砧木见表1。

表1 主要蔬菜砧木和嫁接方法

5 苗期管理

5.1 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管理掌握“两高两低”的原则,即出苗前温度高些,出苗后适当降低,子叶展平真叶显露后,适当提高温度,促进生长,冬春季秧苗定植前,适当降低温度,进行炼苗。

①出苗期温度管理 采用催芽育苗的,将播种后的育苗穴盘用运输层架车运至催芽室进行催芽,不同种类蔬菜催芽适宜温度及催芽时间见表2,当种子拱土时立即将育苗穴盘移至苗床进行见光管理。不采用催芽育苗时,播入种子的育苗穴盘直接摆放在苗床上培育;通过在穴盘表面覆盖地膜、遮阳网、无纺布等方式, 在低温季节保温保湿,高温季节降温保湿;待30%种子拱土后, 及时揭去盘面覆盖物,适当通风降湿见光。

表2 不同种类蔬菜催芽适宜温度及催芽时间

②子苗期 不同种类蔬菜子苗期温度管理参考指标见表3。

嫁接愈合室

表3 不同种类蔬菜子苗期温度管理参考指标

③成苗期 不同种类蔬菜成苗期(包括炼苗期)温度管理参考指标见表4。

表4 不同种类蔬菜成苗期(包括炼苗期)温度管理参考指标

5.2 水肥管理

①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要遵循“不干不灌、灌则灌透”的原则,宜采用潮汐式“底吸水”灌水,也可喷淋式灌水。 灌水次数视育苗期间的天气和秧苗生长情况而定。冬春低温期应在晴天上午浇灌与室温相近的水;夏秋高温期应在早上气温较低时灌水。傍晚、阴雨天、日照不足和湿度高时不宜灌水。

②追肥 育苗期间一般不需追肥。如育苗后期缺肥或苗龄延长宜追施0.1%~0.2%水溶性肥,并适当补充钙肥(硝酸钙)。

5.3 光照管理

①夏秋育苗光照管理 夏秋育苗时,出苗前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出苗后晴天的15:00 后 至 次 日10:00 前 和 阴雨天要揭去遮阳网,中午光照强时需适当遮荫。

②冬春育苗光照管理 冬春育苗时,覆盖物要早揭晚盖,阴雨天也应尽量揭开。 如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宜采用红蓝比值0.3 的LED 植物生长灯补光4~6 h,光强保持在100~250 μmol·m-2·s-1。

5.4 生长环境自动化管理

可利用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秧苗生长环境参数进行自动监测,通过软件云平台对环境采集数据与种苗生长设定参数的对比分析产生指令,启动控制模块对温室内的电动设备进行实时调控,自动开启或关闭相应操作终端,实现全部或部分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控制。

5.5 嫁接苗愈合期管理

①温度管理 嫁接愈合期白天22~28℃,夜间18~22℃,为伤口愈合最适温度,白天最高不宜超过32℃。

②湿度管理 愈合期前2 d,愈合区内的嫁接苗用薄膜全封闭,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95%; 第3天育苗场地环境相对湿度不低于85%,将薄膜打开2~3 次进行通风换气降湿, 单次单面通风时间为5~10 min;第4~6 天环境相对湿度不低于75%,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每次通风时间可调整至20~50 min; 第7 天砧木和接穗的伤口完成愈合,可全天将薄膜打开以降湿炼苗。

③光照管理 愈合期前3 d不见强光,愈合室或愈合苗床光照强度宜保持在100 μmol·m-2·s-1内;第4~7 天逐渐加大光照的时间和光强, 可通过调节LED 灯光将光强控制在100~250 μmol·m-2·s-1。直接在苗床上愈合的,可通过覆盖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

5.6 病虫害防治

坚持“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低温期注意保温,避免温度过低引发苗期病害; 采用潮汐式灌溉,加强通风透光,降低苗床湿度。育苗大棚通风口设置防虫网,辅以色板、杀虫灯、昆虫性诱剂、引诱剂、 毒饵等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采用化学防治时,根据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对口农药,施药次数、 用量和安全间隔期等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2](GB/T 8321) 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NY/T 1276)的规定。

育苗中心自动喷灌机系统

5.7 炼苗

冬春季,定植前5~7 d 控制水分,以秧苗不萎蔫为度,并加强棚内通风、透光,适当降温。起苗前1~2 d 灌透水, 并施用1 次广谱性杀菌剂。

6 成苗

秧苗整齐一致, 无病虫害,苗龄正常,子叶完好,真叶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株高正常,根系发达,形成根坨。 主要蔬菜种类成苗参考指标见表5。

表5 主要蔬菜种类成苗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穴盘苗期种类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镜头像差的种类
蔬菜穴盘育苗基质选择及配制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