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2024-04-24 00:43冯妹娇姚佳敏王丽香郭建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7期
关键词:阻络刮痧天麻

冯妹娇,姚佳敏,王丽香,郭建文

(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广东 阳江 5296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如脑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软化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医将该病称为“中风”,认为其是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是当前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明确,在脑梗死后4.5~6.0 h进行静脉溶栓是挽救缺血性脑组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此时间窗内得到救治[2]。研究指出,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3]。《黄帝内经》有“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之说。《本草衍义补遗》谓:“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喜食肥甘厚腻之品,饮食不节等导致中焦失运,聚湿成痰,痰浊内生,风阳夹痰而横窜经络,上蒙清窍,致风痰搏结而发本病。风痰流窜经络,使血脉痹阻,故见半身不遂、口角斜等。本研究分析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指导本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05例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70.33±10.96)岁,平均病程(10.83±5.18)d。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02±11.26)岁,平均病程(10.57±4.51)d。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日期:2021年6月25日)。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相关标准: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少数会出现全面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 h以上;排除非血管性病因;头部CT 或磁共振成像排除脑出血;分型符合病因学分类标准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2]。

(2)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痰阻络型的辨证标准: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歪,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和辨证标准;住院时间>7 d;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大面积脑梗死(多脑叶急性梗死),伴意识障碍;脑出血,3个月内发生过严重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伴有肿瘤、精神疾病、心房颤动,发病前有外伤史者;经期、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法打开口腔,或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不能观察到舌象者;对中药不耐受,施罐区域有皮肤破损或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脑血管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稳定斑块、调脂,合并高血压病者予降压治疗,合并糖尿病者予控糖治疗,合并肺炎者予抗感染治疗,积极改善患者微循环,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7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①刮痧疗法: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用水牛角刮痧板蘸刮痧油由患肢近端向远端(无偏瘫患者可直接刮拭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刮拭,先刮上肢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再到下肢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刮痧时顺着皮肤与肌肉的走行方向,至皮肤泛红、微微出痧即可,每日1 次,治疗7 d。②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成:清半夏10 g,天麻10 g,白术15 g,当归6 g,茯苓20 g,橘红10 g,大枣10 g,甘草片6 g。头晕加钩藤、石菖蒲,肢体屈伸不利加伸筋草、鸡血藤,语言不利加石菖蒲、全蝎,失眠多梦加酸枣仁等。每日1剂,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每剂约400 m L,分早晚温服或鼻饲,治疗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后7 d与治疗后30 d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分值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②预后情况:治疗后30 d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进行评价,0~2级为预后良好,3~6级为预后不良,优良率=(0级例数+1级例数+2级例数)/总例数×100%[6]。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mRS分级为0 级;显著进步:NIHSS 评分下降46%~89%,m RS分级为1~3级;进步: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2/53),高于对照组的82.7%(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情况比较[分,M(Q1,Q3)]

(3)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30 d,观察组mR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m RS 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30 d预后情况比较

(4)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3 例,腹泻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脑卒中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增长的态势,脑卒中患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1]。脑卒中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筛查、干预效果显著,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由2005年222/10万下降至2019年201/10万[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2],且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由2005 年117/10 万升高至2019年145/10 万[1]。因此,本研究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归于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中,夹痰夹瘀,阻遏气机,风痰阻络,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故半身不遂,发为中风。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提出:“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太平圣惠方》指出:“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寒湿之气损伤正气,加之外邪诱发,闭阻经络,致偏瘫、失语等症状,故应治以祛风、化痰之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用于治疗中风、眩晕、高血压病等历史悠久。本研究中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由半夏、天麻、茯苓、当归、橘红、白术、甘草、大枣等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天麻平息肝风,两药针对风痰而治;当归活血;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治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湿,助化痰之力;大枣补中益气,通九窍;甘草调和药性。本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奏健脾祛湿、化痰活血息风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具有止咳祛痰、镇吐、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一过性降压、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还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催眠作用[7]。天麻有降压、降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血管生成、营养神经、改善糖脂代谢等多重药理学作用[8]。白术、茯苓具有调节免疫、保护神经、抗炎、抗肿瘤、改善糖代谢、抗衰老等药理作用[9-10]。橘红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及防治糖尿病、心肌功能损伤等作用[11]。当归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调节心脑血管等药理作用[12]。甘草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糖、抗风湿、抗抑郁等多方面作用[13]。大枣在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改善心血管系统等方面有明显药理作用,可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4]。基于上述各药药理作用,本方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缺血病灶的扩大及炎症损伤脑组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5]。

刮痧疗法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风化湿、活血疏经通络之效,该法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具有显著疗效[16-17]。程松[18]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后患者疗效、脑血管储备功能显著提高,预后水平改善。研究表明,刮痧疗法可调节肌肉收缩、舒张功能及组织间压力,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0 d 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m RS分级优于对照组,m RS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疗效优于常规疗法治疗。

综上所述,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高。本研究受研究经费、时间及人力的限制,样本量偏小,观察指标较单一,未持续观察影像学相关指标,且为单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因此,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同时进行细胞或动物实验以阐明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阻络刮痧天麻
神奇的天麻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