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村景观设计区域化探索
——以皖南为例

2024-04-25 04:36李惠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皖南村落景观设计

李惠梓

(1.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 247111;2.韩国加图立大学公演系,韩国京畿道 14662)

对于乡村景观的理解,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两项共识:乡村景观是人们通过作用和干扰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一种格局;乡村景观具有保护生态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开发。然而,在大规模的设计探索下,产生了大量同质化乡村景观,千村一面现象较为突出。 这种不合理的规划改造及生搬硬套的设计模式,除了难以助力乡村持续发展,还可能会使各区域特色渐渐被人遗忘,给乡村文化与生态建设发展带来极大发展挑战。 皖南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生态样貌典型,有利于改造形成特色化的乡村景观,但在实际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区域性作为现代乡村景观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有利于维持景观的个性化和持续性发展。 因此,有必要以此为核心,针对目前皖南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探究。

1 皖南地区乡村景观分析

1.1 主要类型

1.1.1 聚落型景观

聚落型景观涵盖了乡村建筑、 村落布局、民俗风情、居民生活等多项内容,往往能直接看到。在其背后,蕴涵着当地的历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本质上是一项文化符号,区域不同,聚落中的民俗风情以及文化特性都会有所差异,这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景观。

1.1.2 生产型景观

生产型景观往往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成的功能型景观,属于乡村景观中最独特的一项。 这类景观是当地居民长期和自然相互影响和干预形成的,与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大关联。同时,受到地理特征影响,各地的生产型景观都拥有一定特色。 比如黄山脚下的太平渔村因临近太平湖,主要以捕鱼为生;卖花渔村虽然名字包含“渔”,但却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出了大量品种不一、品质上乘的花,以种花、卖花为生。这类景观基于自然景观形成,是居民因地制宜改进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结果。

1.1.3 自然型景观

在乡村景观中, 自然型景观所占比重最大,包含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物等,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特性和天然特征,给前两种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充分的资源支持,也是决定区域景观特色最核心的要素之一[1]。

1.2 核心要素

1.2.1 地理

皖南地区地形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拥有省内最高点的黄山,也有屯溪盆地。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雨量充足,但由于降水容易集中,山区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和山洪灾害。

1.2.2 植被

皖南地区植被类型众多,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分布面积大。 由于皖南古山区众多,所以还拥有一些特殊植物类型,经济型植物发展也比较显著。

1.2.3 水域

皖南地处长江流域,各大古村落中基本都有遗留的人工水系统,已成为典型的景观代表。 如宏村南湖,早在宋朝就引水造湖,不仅有效解决了区域内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还能确保消防水量充足。

1.2.4 建筑

皖南建筑风格特色化显著, 基本以黑白灰映衬绿水青山, 实现了建筑和山水之间的相互衬托。 目前皖南乡村建筑包含三类:明清时期的木制建筑;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方形平顶建筑;九十年代至今的多形态建筑。 在其传统建筑中,窗子都有雕花设计,门则具有一定风水和宗教色彩,包含八字门、门楼等;屋顶房檐则错落有致,十分美观;墙采用马头墙,呈阶梯式分布,高于屋面,具有一定防火作用,墙面则呈白色,比较素雅[2]。

1.2.5 村落

皖南村落布局十分讲究风水和规律, 小巷和街道形态以矩形和方形为主, 道路呈直线分布,如果村落中有湖或水道存在,则围绕水域进行布局。

1.2.6 其他

皖南地区长久受以礼治天下的思想影响,无论建筑风格,还是村落布局,甚至是水系设计都受此影响。同时,皖南地区非遗众多,徽剧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

2 皖南乡村景观区域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景观保留困难

皖南地区古村落众多,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最核心的策略就是在保留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这就产生了两项现实问题:一是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由于缺乏遗迹保护意识,对一些较为破旧的遗址直接采取拆旧建新措施,使得传统景观受到了一定破坏[3]。 二是传统区域景观被现代景观挤占,完整空间日渐缩小,很多地方都只能利用村史馆或者博物馆进行展示,不利于区域文化的整体性发展。

2.2 现代景观趋于同质

现代景观同质化问题较为显著,虽然有些区域已经融入了一定当地特色,但依然还有很多村落旅游项目、 景观设施等都直接套用同种模式。有些甚至为了迎合大众喜好,进行了过多商业化开发,低级乡俗文化问题比较突出。 这不仅会导致区域特色渐渐被遗失,还会使一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被淡忘。

2.3 区域景观过度边缘

皖南不少传统古村落保留较为完整,这主要在于整个区域发达程度不高。如龙潭肖村由于地处偏远,基本都没有进行商业化开发,经济滞后,所以区域景观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完整保留。但正因地缘因素, 导致传统景观存在边缘化问题,进而失去发展机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村落开始盲目追求现代化, 从而大范围拆旧建新,引起了传统景观保留困难等问题。

3 皖南地区乡村景观区域化设计策略

乡村景观的标识在于区域特性,源于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由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空间尺度、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景观设计中不能直接套用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尤其要避免大面积拆建,忽视区域文化等现象[4]。具体需要在明确当前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了解当地特色,再使本土文化和现代景观需求结合在一起,重新塑造出适合现代特征的乡村景观。

3.1 注重设计原则把握

3.1.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乡村景观设计本质是对乡村和其周围环境进行整体设计, 并非只建设某个单一的景观要素。所以在设计时,应从乡村整体入手,基于乡村自身特色化定位和自然风貌进行村落建筑排布、功能布局,重点突出一村一品[5]。局部原则需要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 针对乡村内部的景观小品、人文景观等做出更为细致和特色化的设计,突出地域性。

3.1.2 保留和重塑相结合

乡村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前者是乡村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后者是乡村文化的基本体现, 涵盖了一定乡土情怀和乡风文明。 所谓保留即是将其中具有重大生态价值和特殊文化意义的部分保留下来, 在优化景观内容的同时保护乡土风貌和乡村特色文化。 所谓重塑即是在保护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状况,把保留下来的景观进行提炼,通过适合的表达方式重塑提炼出的元素, 实现对区域内景观质量的提升。

3.1.3 当地民众切身参与

乡村经过历代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大量和城市完全相异的地方,尤其是居民生活方式和习惯层面,并且地域不同,该层面的差异往往会更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与使用人员是不同的两类群体,两者对景观会产生不同感知,所以有必要在设计之前深度考察现存居民的生活习惯,明确其发展需求,使其间接或直接参与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中。从而在了解和热爱家园的同时,提升审美感知,强化乡村特色传承的使命感。

3.2 强调乡村环境更新

3.2.1 加强保护规划

乡村环境更新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传统景观的有效保护, 所以必须划定区域内的保护范围。实际开展时, 应从乡村历史格局和环境整治着手。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建筑形式、格局和自然环境都是区域化特色的关键要素,景观设计必须基于此进行;从微观层面来看,乡村内的街道设施、建筑材料等都必须划定到保护范围中[6]。由于乡村景观设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因此,传统景观的综合优化和更新还应基于充分的调查确立,掌握村内的土地应用状况和建筑等景观的人文特性、所有权等信息。 皖南地区各村落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应用的保护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以历史建筑来说,需基于村落实况、环境与保护重点,设置重点保护地段。如祠堂、古建筑等采取保护和原真性修复;再划定建设控制区,保护周围地块,延续传统特性;最后划分环境协调区,承接新旧建筑的风格冲突、文化冲突等,但依然要保证和整体环境相互协调。

3.2.2 调整乡村功能

和城市环境相比,乡村由于空间尺度小,功能单一,能给人带来宁静的空间感知力。 而这一效果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自然的地理环境、 视线内景观控制、用地布局等,所以要进行乡村功能调整,还需基于乡村整体风貌,充分考量当地地貌、植被、水域等自然要素,将乡村和其融合在一起,形成特色景观风貌。 如果需要新建建筑,也要和整体环境相协调, 维持传统的街巷尺度变化, 形态与功能要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具备当地建筑特性,以达到调整乡村功能环境的目的。

3.2.3 更新公共空间

(1)基于乡村发展实际确定公共空间,同时兼顾人的行为尺度;(2)融入更多适合老年人与小孩的活动场所及设施;(3)设计出具有乡村特性的透水路面。 比如草地、沙石地等;(4)在村口或者村委会设置告示栏;(5) 实现人车分流,确保人的活动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整体上要特别对祠堂、水口等空间进行重点更新,优化街巷空间,控制公共空间被占用的不良情况,实现街道的多元化应用。

3.2.4 优化景观要素

乡村景观处在持续发展变化中,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能体现出历代村民的艰辛付出。但其现存形式并不能直接作为乡村景观发展的结果,要明确其发展性,所以在更新优化时,还要在专业指导下,在保留原本特色的同时,有效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建设出更好的乡村景观。比如针对乡村内部街巷中的民居、沟渠、祠堂、其他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如果影响视觉美观,则可以用灌木、树木等遮挡,并确保建筑色彩和形式的统一性;针对沿路景观要素,要尽可能村落风格保持一致,店铺与广告的设计也要保持统一;村落周边环境,还要考虑到未来交通工具的扩展,预留出停车场,避免汽车直接驶入乡村内部;外部空间要素层面,要注重对农田、护坡等要素的保护,保持原生林景观等等。

3.3 落实地域元素提炼

3.3.1 从非物质因素中提取

(1)从历史故事中提取。 各地历史故事往往包含了山水形成、民族发展、村落起源等,在一定程度属于乡村文脉的关键要素,能体现出先祖的思想和智慧。 实际提取时可以从当地县志、乡志等文字中寻找, 也可以听取村民口头讲授[7]。(2)从村民生活中提取。一要从农业活动中提取。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当地村民从事的各类农业活动,掌握其实际动作应用和心理表现。 二要从手工技艺中提取。 可以通过走访手艺传承者,了解所需的原料、工具、操作过程等,更深入地掌握当地文化元素,实现在景观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3.3.2 从物质因素中提取

(1)从建筑中提取。 乡村居民建筑是村民长期以来生活居住的地方, 凝聚了大量文化智慧,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区域化特色明显。 所以不管是建筑外观轮廓、立面,还是门窗、房檐、梁架,甚至是建筑材料、颜色、建造手法等都可以作为特色化的地域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比如皖南民居主要以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为特色,注重马头墙应用。 (2)从文物古迹中提取。文物古迹一般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精髓,涉及遗址、宗祠、寺庙等。 在提取其中元素时,应先全面调查古迹位置、建设年代、保护范围,明确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而从建设目的和意义等方面着手。目前皖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物古迹代表包含徽州牌坊、祠堂等,西递宏村、篁村等都留存有大量文物古迹。(3)从特色物件中提取。一是直接从农业生产工具中提取。 如耕地用具、播种用具、灌溉用具等,也可以是牲畜饲养和水产养殖的相关工具。实际提炼时应重点对这类工具的构成形式、应用方法和基本功能进行重点探究,掌握具体属性。二是从农民生活物件中提取。如服饰、装饰、餐厨品等。通过研究分析这些物件的颜色、样式以及材质,能掌握当地村民的审美、经济及思想等状况,从而将应用频次最高、最具区域特色的作为景观符号应用到设计规划中。

3.4 优化景观设计手法

3.4.1 宏观层面,保护原始格局

(1)保护原本的山水格局。在乡村形态中,周围的山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区域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还要基于原先的山水格局,保护地形肌理,不要做出过大的土方改造,在真正维护景观生态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优化[8]。 (2)延续传统村落格局。村落格局是村落特点在地理空间层面的投影,主要体现在道路、 水体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层面。一般村落格局都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变迁形成的,涉及乡村建筑、交通、田地、山水等多个要素的分布方式。所以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还需尽可能保留原始村落,避免大规模拆建。例如皖南地区传统村落主要以秩序化的平面布局为主,即由一条纵线贯穿村落,再以水系和道路横线交错,具有极大区域特色,在景观设计中,则可以沿用这种轴线布局,划清主次,在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满足乡村中心发展理念。

3.4.2 中观层面,拓展交流空间

(1)营造特色化公共建筑。 乡村公共建筑涉及娱乐中心、医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关系到农民的日常交流,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还要对这类场所的选址、功能、成本等实施综合考量,选出具有良好通视性和可达性的位置进行建筑营建。建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使用本土材料和传统工艺,使乡村建筑文化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区域特色的有利传达。 比如皖南地区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十分典型,在公共建筑营造中还需将其元素作为建筑外观设计要点,使之与乡村特色化的徽派建筑风格相统一。 (2)营建特色化室外场所。作为乡村景观中最能体现人文和自然要素的重要区域, 室外场所往往使用率高,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活性、商业性及行政性三大类型。生活性广场一般可作为村民活动和交流的重要空间,设置在居住建筑与道路的交接位置,并随之驸建休憩所用的景观小品;商业广场主要面对游客,要考虑交通的便捷性和当地特色的展示功能;行政广场主要是为村民业务办理提供帮助,需设置在村落中心。

3.4.3 微观层面,兼顾产业发展

乡村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对传统特色的继承,还要结合新的时代发展特征,兼顾乡村产业建设。目前乡村振兴中文旅产业不仅能促进城乡交流,还有效带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复兴,为此有必要建设相关模式。(1)田园综合体。这是一种集休闲旅游、 现代农业等为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乡村旅游业推进“三农”建设,并应用基础农业开发循环性和创意性的农业模式,以使农业、旅游和文化实现充分融合。 (2)特色小镇。这是一种基于区域特色,如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等形成的产业模式,核心是以乡村为基础,以产业建设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促使乡村产业之间实现充分融合。 其中,必须对区域特色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以免出现同质化问题。(3)民宿。这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 主要为游客提供具有乡村特色风情的住宿条件,并结合农业体验,如农业采摘、手工艺制作、农家餐饮等吸引游客。 其最大特色在于建筑风格与乡村资源的有效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业, 有利于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当前皖南地区这种模式十分常见,比较成功的如龙潭肖村,在《漂亮的房子》开播之后,立马引起了众多关注,吸引了大批游客。(4)农业公园。这是一种利用乡村田野,把农业文化、乡村生活方式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乡土旅游模式, 其中涵盖了多项景观形式,如乡村农业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现代农业景观等。 要形成该模式必须配备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农业产业链, 并将其设计成展示乡土文化的场所,以更好地突出区域性特征。

作为当前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景观设计类型,现代乡村景观能极大程度满足人们的玩赏需求。 但各区域在实际着手设计时,却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景观保留困难、现代景观趋于同质和区域景观边缘化问题,使得相关乡村景观发展面临一定困难。通过分析皖南地区的主要景观类型和核心要素,明确了想要突出区域化优势,就要对传统景观风貌进行重新整合,并基于当前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术进行修复、改造和强化。 具体开展时应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保留和重塑相结合原则,更新乡村环境,掌握地域元素的提炼方法,然后从宏观层面着手,保护原始格局;从中观层面着手,拓展交流空间;从微观层面着手,兼顾产业发展, 真正体现出当地别具一格的区域风貌,继承和弘扬传统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皖南村落景观设计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皖南印象》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