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业务五融合”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师教学国家级创新团队党支部为例

2024-04-25 04:36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支部校企

肖 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新时代职业学校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

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党委联系基层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高职院校的战斗堡垒。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师教学国家级创新团队党支部(以下简称教师创新团队党支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党建业务五融合”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推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引领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积极将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助于落实高校“五大”基本职能,实现“三全育人”要求,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

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是高职院校党组织体系中的基础一环,是高校党委联系基层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也是二级学院开展党员活动的精神家园。[2]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科研压力较大,特别是在业绩考核的时候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标准与依据,由此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对党建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对教学、科研等的重视程度较高,缺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意识,普通教师党员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3]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没有相互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从而使得基层教师党员难以及时理解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方针政策,影响了教师党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二)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开展工作时,仍采用传统形式,开展活动的创新意识不强。比如,部分教师支部开展活动时,不能与专业特色和优势相结合,导致活动亮点不突出,特色挖掘不明显,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难以出特色、出精品。[4]因此,教师支部党建工作的效果不够显著,支部建设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三、探索“党建业务五融合”工作法,有效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

(一)党建与教师团队建设相融合

党建与教师团队建设相融合,坚持党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把师德师风建设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科研中,在高质量完成业务工作目标的实效中体现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实现党建与教师团队建设相融合,筑牢目标,融合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二者相互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组织力。[5]党支部应根据学校制定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师德师风制度文件,采取师德师风建设系列举措,牢固树立“师德第一评价标准”的鲜明导向。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严格遵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可通过制订“学习一个案例,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开展一次回头看”的“五个一”师德教育计划,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可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支部委员轮流上党课、“工匠精神进团队”宣讲等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党建知识在线PK 赛”,实施争做“四有”好教师等师德师风专项培训,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师团队建设相融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增强教师团队的思想凝聚力。

(二)党建与“三教”改革相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支部要不断挖掘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有力结合点,针对“三教”改革任务,聚焦教育研究与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点,积极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切实推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中心的教学法变革,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有效发挥课堂育人功能。

在教师创新团队党支部引领下,目前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省级课程2 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2门。党支部成员以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获得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师能力比赛一等奖,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能力比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通过促进党建与“三教”改革相融合,多方位多渠道促进了教师全面发展。

(三)党建与科研相融合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办学主体,面临着诸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如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薄弱等等。其中,科研是人才培养的引擎,是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源头,是解决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6]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科技创新动力源,以科研发展检验党建实效,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相融互促,推动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支部要以博士党员、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为核心成立技术攻关工作室,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攻关,承接企业技术服务。也可搭建科研互助平台,组织学术沙龙,分享课题成功申报案例,解析优秀论文内涵,邀请专家举办规划课题、自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此外,还可采取每位教师党员密切联系一家企业,紧跟一项先进技术等举措,推动教师党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党建与校企合作相融合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逐步将办学方式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转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新的机制体制发展要求,推动高职院校更好服务区域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党建与校企合作相融合,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赋能。以共建支部、共享成果为着力点,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党建品牌,通过校企支部共建推动校企合作,为双方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教师创新团队党支部与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重科等三家企业开展了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开展组织生活会和党课学习,通过“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同上一堂党课、共同开展一次技术攻关”等方式,抓好党支部工作,以党建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党支部与全国工人先锋号——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大吨位车间调试班组共建工匠培育基地,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共同打造产业化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

(五)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应将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支部建设和铸魂育人同频共振。可联合学生党支部共同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师生座谈会、师生技能比武、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建立起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实现主题党日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党支部教师要分工协作,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带领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三下乡”、社区义务维修等志愿活动;此外,支部成员还应主动对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从就业见习、职业规划、自主创业等方面给毕业生提供帮助。通过积极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当前,国家对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也面临着新考验与新发展。[7]打造一支忠诚高效的党员教师队伍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之基石。要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谋划、科学实践,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找准党建与团队建设、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契合点,推动党建与教师团队建设相融合,促进党建与“三教”改革相融合,实现党建与科研相融合,促使党建与校企合作相融合,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让党建工作在与业务融合发展中焕发出强劲活力。

猜你喜欢
师德师支部校企
支部联建润“甘泉”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