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学制全周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构建

2024-04-25 05:50孙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院校人才

孙利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36)

1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1.1 职业生涯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职业生涯教育普及和深入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强调要努力培养包括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反映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摇篮的重要作用[1-2]。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高职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以理性的职业规划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然而,无论是在学生、家长还是在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仍需进一步转变,对其认可程度仍有待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所以,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也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5]。

1.2 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学生将了解到各种职业类型、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兴趣爱好,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将自身成长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2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1 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度普遍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未来发展前景缺乏深入的了解。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教学、高级别大赛、实验实训室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其作为素质拓展类课程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度不高[6-8]。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全社会都应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2.2 职业生涯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更多地关注专业课程的教师储备,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相关课程划归在就业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有的院校甚至没有职业生涯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或课时量不足的专业教师兼课。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师资培养的投入也不够,这些兼职教师往往没有经过职业生涯课程的专业学习和专门培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设置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9]。此外,职业生涯教育现有师资队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有限,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影响了职业生涯教学的质量。

2.3 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课程多集中在大三年级,重毕业就业教育、轻新生职业生涯引导,毕业前设置的课程内容多为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有的高职院校会在大一入学时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虽然能够很好地起到生涯知识启蒙的作用,却不能真正起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高职院校拥有良好的企业资源,但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主体仍然单一,主要由学校教师开展理论讲授。在授课方式上,也仅是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行业和企业真实情况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与职业发展实际相差甚远。高职院校应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将企业和行业的资源引入学校,依托产业、行业和企业需求设置更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课程,让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更丰富[10-11]。

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学制全周期生涯教育体系

3.1 前置生涯教育起点,重构生涯课程体系,提升对家校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

前置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学生对于高职教育和职业院校的认知。将职业生涯的启蒙教育前置到新生入学前,从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就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的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发展前景等。在新生入学后,在入学教育阶段即开展相应的专业、行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而乐学、熟悉行业而钻研。同时,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专业水平和教学安排的不同,分年级、分专业规划职业生涯课程,一年级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生涯规划工具及使用方法的教学,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启蒙;二年级立足所学专业,依托高职院校特有的实验实训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打牢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依托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如何服务行业发展,走进企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让职业生涯教育更有针对性。改变高职院校生涯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注重理论化教学、缺乏职业生涯的实践教学、学生无法获得生涯实践能力提升的现状,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围绕高职院校依托行业设专业、依托产业开课程的办学理念,发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通过前期的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进一步提升家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

3.2 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加强职业生涯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为实训类课程教学以及顶岗实习,在职业生涯教育中鲜有涉及。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更早地介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规划、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嵌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制定师资的培训和选拔制度,建立专兼职一体、校企混编的高水平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优化师资团队,让企业人员走进课堂,借助企业的资源开展更多实践探索类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让政府、学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并在分工协作中协调发展,使教育资源有效配置。让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工匠”加入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也解决了职业生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混编师资团队的过程中,企业的工作环境也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真实、更优质的实践场地,真正实现“三赢”的局面[12-13]。

3.3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依托行业需求设置专业,目前的专业设置更注重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还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作出动态调整,灵活、主动地适应市场的需求[14]。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技能生产领域的管理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成为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人才,或者成为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管理者。同时,为了使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职业教育中,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的重要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显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制全周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以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在高职就读期间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有规划地完成大学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同时,尽早地确立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终身成长。学制全周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也有利于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院校人才
人才云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