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25 05:50王倩林文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科英语专业苏州

王倩,林文韵

(苏州城市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现今,知识和信息经济快速发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仅需以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规律为基础明确办学定位,还要根据现代产业发展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优质的新型应用人才也因此成为高校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2]。因此,英语专业发展亟须改革,以高效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然而,在实践中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面临多种影响因素,如学制、教学条件、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这些限制导致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学生专业性不强、特色不突出等。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并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1 新文科的内涵

2018 年,教育部在“四新”建设中明确了新文科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新文科之“新”,是指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文科的学科内涵及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设新文科的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满足国家的建设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3]。根据新文科内涵提出的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立足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清晰定位,发挥院校办学优势,赋能外语教育发展,培养符合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2 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4]。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着育才兴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限,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国家大政方针及实现为国育才的新文科使命出发,从宏观角度梳理和探讨广泛意义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刘夏等[5]的《数字人文与新文科视角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及郭英剑[6]的《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即为该方向的研究文献。二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从田静[7]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及李嬿等[8]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可见一斑。三是以英语专业具体课程为落脚点,讨论特定方向与类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李执桃[9]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王晨婕[10]的《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项目融入式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基于新文科背景、以地方应用型特色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探索实践为案例,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尚有限,研究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拓展。地方应用型高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囿于地域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实践设置等限制,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2020)对英语专业提出的要求相结合,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苏州城市学院(原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英语专业发展和改革实践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该领域的探索提供启发,为新时代所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建构提供思路。

3 地方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苏州城市学院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城市学院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积极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并吸收其他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优化与整合。同时,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1 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各专业需根据地方特色及其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地方经济的变动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满足地方发展需求[11]。因此,英语专业以新文科为指引,对标国家本科专业质量标准、英语专业教学指南,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遵循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基于“价值引领、课赛融合”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课程大纲为切入点,按照“课堂教学、线上学习与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VIP(Values-Input-Practice)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双T 型”(T 型人才品质和T 型课程体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中,课赛融合十分重要。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师生参赛能够强基固本,实现多赢的效果。通过参与比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合模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术能力,又能增强其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通过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秉持VIP 教育理念,学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这种综合性的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出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3.2 夯实教学基础,创新实践环节

在以VIP 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英语专业还注重实践创新,并持续加强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合作育人,英语专业与学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协同制订了“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实践实训平台,目前,已建立了11 个实践教学基地。

高年级学生有机会担任大学英语助教,并参与校外培训、翻译、外贸等实践,通过参与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教师需定期考察实习基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以提升英语专业毕业实习的质量;同时,邀请实习基地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兼职教师,在毕业实习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英语专业夯实了教学基础,并通过创新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同时,与实习基地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产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3.3 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当前背景下,传统教学侧重英语语言基本功和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与“通用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改革[12]。实际上,部分高校仍沿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英语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深度交流合作对英语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13]。深化高校国际合作、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苏州城市学院英语专业从国际化师资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两方面出发,寻求立足本土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路径。在国际化师资建设方面,苏州城市学院积极践行“引进来、走出去”举措,建立长聘外籍教师教学工作队伍参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英语教师海外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海外研修的国家区域、交流层次和交流深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苏州城市学院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如英语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项目及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进外国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招生与培养工作,建设了丰富的国际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与资源。

苏州城市学院在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不仅是实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14],也是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让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开展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4 地方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4.1 学生专业学习与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苏州城市学院英语专业大力推行“课赛融合”育人策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强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三年,英语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校级比赛中获得英语演讲、阅读、写作、翻译、跨文化交际等项目的大奖,获得“国才杯”英语演讲江苏省冠军和全国亚军(2020),“21世纪杯”英语演讲江苏省冠军(2019 和2020)和全国亚军(2020)。“课赛融合”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多赢局面。同时,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项,在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中涌现的优秀实习生数量每年稳步增长。

4.2 教师教学质量与综合能力稳步提高

众多英语专业教师对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更为深刻地认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方法,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近三年,英语专业教师在国内各大外语类赛事上频频获奖,多次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

同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英语专业加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英语专业还十分重视与学生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强调教学相长。在平等互信的氛围里,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提升,使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上述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成果进一步凸显了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4.3 毕业生口碑质量获得实习基地和企业好评

经对多家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和敬业创新精神等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基础实、专业通、技能多、素质好的优势,其平均就业率超过95%。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各单位的骨干人才。以下是一些实习基地和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瑞思英语(苏州)在过去10 年吸纳了30 多名英语专业毕业生,校长评价:“苏州城市学院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功底扎实,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

苏州恒润进出口公司每年接纳10 名以上的实习生。总经理评价:“苏州城市学院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加踏实,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快速上手和适应能力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表示:“苏州城市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善于钻研,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并转变角色。”

以上实习基地和企业的评价进一步证明了苏州城市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优秀素质和能力。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卓越,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持。应用型英语专业通过为地方培养和输送新型应用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诸多地方高校正在向应用综合类大学转型,在此背景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从专业内涵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积极改进,以提高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文科英语专业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苏州一光
孙文科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十二忆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