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体验式物理化学教与学活动探究

2024-04-25 05:50金明善解晓英李文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卡纸以学生为中心

金明善,解晓英,李文佐

(烟台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20 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给全球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欧洲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习共同体,营造教师、学生和其他支持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学文化环境[2]。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高等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满足学生成人、求职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3],倡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满足[4]。“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取代教师的讲授式教学,而是师生互动、互补的活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5]。

教师、同学、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资源,与此建立多维度互动关系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路径。本文拟在物理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设计每名学生能够参与的多维度学习体验环节,使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建立有效关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合作和支持,发展学习共同体,在教师、同学和其他支持人员的帮助和影响下,不断建构知识,在体验过程中反复论证并明晰物理化学专业方向与自己兴趣的匹配度,使学生今后在科研技能、毕业设计、考研和就业方向上能够主动选择,避免就业与所学的专业脱轨。

1 各种关系体验式物理化学教与学活动开展形式

1.1 师-师之间的关系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相关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6]。在学校,任课教师、教务人员、学工组都是重要的学习支持人员,目前,任课教师与上述人员间的沟通较少,任课教师多在开学第一课才认识学生。在开课前,任课教师应与其他学习支持主体沟通,进行学情和学生成长特征调研,开展阶段性评估,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经过笔者实践考察,认为教师可与教务部门提前沟通,在开课前一学期负责监考相应先修课期末考试,通过学生的答题状况和与先修课任课教师的直接沟通,准确掌握学生先修课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将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给班级导师和辅导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个别谈话调查具体原因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

1.2 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设

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性[7]。高校应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1.2.1 课代表轮换,增加交流机会

完成作业是学生及时复习、运用课程知识点的常用学习方法,也是师生沟通和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疑难点的重要渠道。虽然现存的答疑时间(office hours)制度较好地促进了师生交流,但仍有师生不了解Office Hours 制度[8]、学生缺乏积极性等缺点。笔者认为,轮换课代表的做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让不同学生负责每次收发作业,教师不仅能与每位学生近距离接触,初步建立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一周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也能够熟悉教师的办公地点,进一步增强参加交流的积极性。

1.2.2 关注学困生群体

关心每名学生是《教育规划纲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之一[9]。笔者通过与学生一起写作业、讲习题和个别面谈等诊断式一对一的辅导实践环节,持续关注学困生群体,发现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因获得教师持续关注,对物理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在物理化学考研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学生的学习经验尤为宝贵。因此,挖掘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1.3 生-生之间的关系建设

1.3.1 同侪生-生之间的关系建设

同侪效应(Peer Effect)及同侪约束对大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同侪效应不仅可产生激励作用,还可提高出勤率等[10-11]。笔者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同侪关系促进学生的物理化学学习。

(1)组织多种形式的讲题活动。积极探索习题课的各种模式,将传统的由教师总结、以“我会做”为目标的习题课,改进为以学生为主、以“我会讲”为目标的体验式模式。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可提前公布习题课内容或者现场抽题,以知识准确、步骤规范、表达清晰、板书工整、面向观众、合作默契等作为学生讲评习题的评价指标,通过随机抽题、“同题异讲”、合作讲题、讲评对抗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以讲促练。

(2)同宿舍合作回答法。创设趣味提问,鼓励同宿舍学生之间合作回答,可促进同宿舍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和积极交流,有效改善宿舍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集体学习的热情。

(3)同学互评分纳入平时成绩。同学是最近的学习支持者,也是最好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和身边同学讨论交流,可以拓展解题思路,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同学互评分纳入平时成绩,可以建立互帮互助的友好同学关系,提高学生集体学习意识。

1.3.2 上下届生-生之间的关系建设

(1)开展学习经验交流。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对低年级学生有借鉴价值。笔者定期邀请具有不同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2)了解科学前沿,明晰专业方向。结束物理化学每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通过简单介绍该单元的科学前沿、相关教师的课题方向,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科研。教师可主动向学生介绍院系各个科研团队的课题方向及相关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实验室,以便低年级学生先大致了解课题特点,后续再与相关教授取得联系,正式开始进行科研训练。

(3)开展竞赛活动。物理化学趣味知识竞赛和考研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较早规划物理化学的考研复习。通过淘汰制及多种题目模式,教师可设置不同奖励,同时,在竞赛过程中还可穿插考研经验交流活动,丰富比赛内容。与期末考试整体考查知识的积累程度不同,竞赛模式可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根据反馈评估,学生普遍反映竞赛形式十分新颖,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1.4 生-课之间的关系建设

(1)促进教材知识的融会贯通。物理化学各章节知识之间存在关联,教师启发学生注重总结各章节之间的关系,通过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掌握多层次阅读、细分知识的方法,加深对专业的认识[12]。对于难度较大的热力学量的计算,学生可以多种做题方法掌握[13],习题练习贯穿整个学年,学生通过强化练习完全可以达到熟练掌握的要求。

(2)重视教材知识的应用领域。每讲授一个单元知识,教师设置几个不同应用领域的课题,让学生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文献,了解课题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将其写成文献综述,初步具备科研思路。

(3)个性化设计考核方式。在平时成绩的设计上,笔者根据应用方向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两个模块考查平时成绩。这种个性化设计的考核方式考虑了多元学生群体的不同学习目标和需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应用方向深度探究,从而树立物理化学专业自信[14]。

1.5 师-生-生之间的关系体验活动

以彩色卡纸为媒介,每节课循环发放、回收卡纸,书写内容由笔者设计,通过学生轮流在卡纸上书写内容,实现师—生—生之间的交流。多功能卡纸循环可作为检查到课率及每堂课听课效果的反馈,同时,通过卡纸的循环流动,不同班级乃至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知识和思想层面的互动。

2 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体验式物理化学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学习目标和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学习,灵活评估学习效果。学生在体验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做到主动选择,满足课程学习、成长和专业选择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体验式物理化学教与学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卡纸以学生为中心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卡纸小老鼠
可爱的卡纸小鱼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