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感”研究

2024-04-25 08:54王丹丹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2期
关键词:孺子牛认同感教师应

王丹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伟大事业,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三牛”精神是指“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这与教师的“安心从教、尽心从教”具有共同之处。因此,高校应渗透“三牛”精神,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育人质量和育人成效。

一、“三牛”精神概述

“三牛”精神是习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首次提出的。“三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已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一)以“孺子牛”精神坚定认同感

“孺子牛”象征着坚持服务人民、为人民无私奉献者。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着“孺子牛”的精神,更好地开展“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以“孺子牛”的精神坚定认同感,在认同感的助力下发展职业能力,增强对青年学生价值引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培育青年学生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以“拓荒牛”精神提升荣誉感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拓荒牛象征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政课教师应以“拓荒牛”的精神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社会价值不同,它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较强的荣誉感。

(三)以“老黄牛”精神增强责任感

老黄牛象征着兢兢业业、专注工作的人。工作岗位的责任感会给予工作者无穷的力量。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秉持着“老黄牛”的精神,刻苦努力,并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充分发挥“黄牛”坚持的品格,锲而不舍地开展教学工作,无私奉献,从而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三牛”精神融入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的价值

(一)以时代背景发扬“牛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在培育新人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展开研究,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针。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思政课应发扬创新精神,并始终坚守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

(二)以使命要求践行“牛风格”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关键,它体现出了我国高校的特色。思政课教师应持续在新时代的教育使命下,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持续践行“牛风格”,弘扬“三牛”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以实践基础彰显“牛干劲”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拥有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成效,让思政课程成为“塑造时代新人”的课堂。教师应以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作为支撑和推动力。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彰显“牛干劲”,抓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发展成为新时代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四)落实“三牛”精神的价值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剧增,时代发展有“双刃剑”的作用。首先,时代的发展使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但教学教育能力也会受到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牵绊。其次,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的环境风险因素增加,也会存在对现实的思考和困惑,导致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为此,作为教师需要做好教育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当前是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队伍应以“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以有才华、有能力、有干劲、有勇气为标准,发挥最大价值。

三、“三牛”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尽心尽力,发扬“孺子牛”精神

1.树立服务全员的教学宗旨

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根本任务上看,它规定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素材;从培养对象来看,培育出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未来从事各种类型职业的人才。思政教育并不因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出现倾斜,它立足于全体成员,秉持着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2.践行全方位育人理念

弘扬服务学生的“孺子牛”精神需要高校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教育。首先,高校应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次,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再者,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对学生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思想引领。最后,思政教师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尝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用良好的心态看待问题。

3.全过程引导的工作理念

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思想认知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只是在上课阶段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学生的其他学习环节不需要思政课教师负责。实际上,这种认识有违“孺子牛”精神,也不符合思政教育基本的规律。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进入到学生脑海,教师就需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形成完整的教育循环圈。

(二)持之以恒,发扬“老黄牛”精神

“老黄牛”精神体现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思政课教师应不骄不躁,在特殊的历史使命面前提高政治意识,克服一切困难,坚守本心,坚持并弘扬马克思主义。

1.沉下心做好备课

教师备课是完成知识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备课工作的重视。如果不是以这种态度刻苦准备,就容易出现诸多问题,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从课前准备阶段就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将教材的知识进行详细解读,并利用具有针对性的课件,扩充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在教学前教师应进行场景模拟,考虑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设计教学问题,并思考哪些内容学生会有疑问。

2.优化课堂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一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收获”,思政课价值观引导的作用就会减弱,也会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践行“老黄牛”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青年教师应做好教育传播工作,重视使用语音语调的非符号化传播形式,传播主流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创业的艰苦历程,让他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升课堂教育效果。

3.做好总结反思

课前、课中、课后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循环体系,需要教师将所有环节进行优化,将各个课程环节衔接好。课后的总结反思关系到下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总结,容易影响学生吸收课堂知识。反思的前提是学生反馈,如果不存在反馈或是反馈不及时,则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实际的教学调整思路,如果出现知识点的遗漏,教师则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三)找准定位,发扬“拓荒牛”精神

“拓荒牛”的精神体现在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意识,优化教学工作。创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就是把握规律并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从理论层面上看,需要教育工作者科学把握规律并顺应时代,办好课程。“拓荒牛”的关键是“创新”精神。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形成创新意识,尽力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1.创新教学方式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人的思想意识一般会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认真钻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规律,从而形成开拓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红歌会、VR实景体验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融入其中,从而强化学生对思政主题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用现场教育的形式,透过学生的直观感性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拓展教学阵地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互联网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应更加熟悉网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上网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明确网络的作用和价值。其次,思政教师应积极通过时事新闻,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实现“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其他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思政教育热情,但是对于思政内容融入的“时、度和效”把握不准确。为此,思政课教师应主动承担联系其他学科教师的任务,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从而制定教学方案,将更多的思政元素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形成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为此,需要践行“三牛”精神,从而增强思政教师的“三感”。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三牛”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在教学工作中渗透“三牛”精神,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切实担当时代发展的重任。

猜你喜欢
孺子牛认同感教师应
“孺子牛”的由来
甘为孺子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父与子
『孺子牛』的精神长存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