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动畜牧业发展

2024-04-25 13:04宁红蕊兰天驰纪建常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畜产品屠宰畜牧业

文|宁红蕊 兰天驰 纪建常(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和明显,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畜牧业受产业链条较长、行业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产业转型和升级难度较大。一是受资源约束、畜产品生长周期等影响,畜种结构上“一猪独大”的耗粮型结构特征明显,一般性同质化畜产品产量较大,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难。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显落后,特别是传统的散养模式仍然占较大比例。三是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实力不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对产业发展的带动示范作用不明显,对整个产业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有限。四是土地、金融等资源约束瓶颈破解难;五是畜牧产业存在着产业链长、风险点多等特点,保安全、促发展任务艰巨;六是动物疫病防控等畜牧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

1.畜禽饲养环境条件。养殖环境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方式转变是改善养殖环境的关键。近年来,畜禽养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由过去以农村散养为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环境明显改善。但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养殖规模偏小、养殖条件较差等弊端,特别是部分养殖企业卫生条件较差,消毒、清洁设施不完善或不到位,畜禽粪便、污水、污物等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污染物影响环境的矛盾仍非常突出,而且短时间难以根除,这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

2.饲料污染。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安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很多,一是饲料生产过程中遭受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例如饲料原料中残留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等。二是饲料在生产、存储过程中可能霉变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三是以防病、治病为借口,人为添加的抗生素、激素类,为了防止饲料霉烂变质添加的抗氧化剂、防霉剂等非营养性物质带来的污染。四是饲料生产者为降低成本,人为添加的其他物质或禁用物质,对畜产品质量影响更大。

3.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污染。有的养殖场为了片面追求饲喂效果,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激素等。虽然这种情况较少,但一旦添加会对畜产品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另外,有的养殖场为了追求利润,违规或者超量使用人用药、假劣兽药、禁用药等,同时不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导致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严重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

4.动物疫病。众所周知,动物疫病影响畜禽健康,而畜禽健康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已知的350多种动物疫病当中,有200多种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染。因此,如果在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加工过程中不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规定,就会对环境、场区、生产工具、运输车辆及畜禽产品等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个别不法分子非法加工、制售、贩卖病死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等行为,更是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畜牧产业的全链条、全过程。在目前情况下,由于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普遍存在着设施设备落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生产操作不规范等弊端,由其导致的畜产品二次污染也较为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特别在畜禽屠宰环节,绝大多数属于半机械化生产,设备设施、卫生条件、生产工艺等无法达到规定标准,难以彻底保障肉制品卫生安全。此外,畜禽屠宰和肉品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私屠滥宰情况还没有彻底清除等都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由于畜牧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畜产品市场门槛较低,加之千家万户的散养模式短期内难以彻底退出,这就导致畜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养殖企业生存艰难,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弱化。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但是总体来讲,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短期内无法彻底扭转。

2.生产经营模式制约产品质量。很长时间以来,畜牧业一直面临着生产方式落后、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畜禽养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科学的标准化养殖技术难以有效推广,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措施无法全面实施。即使在现有的规模化养殖中,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安全生产投入低,从而导致饲养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无法根除。

3.畜产品残留全程监控难度大。畜产品残留监测工作量大面广,必须依靠实验室方可进行,设备和技术要求极高。目前,畜禽屠宰企业几乎不具备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能力。虽然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制定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在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抽取一定比例的畜禽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但是,这样的抽检与畜产品生产总量相比频次及数量较低,以现有的条件和能力根本无法做到批次检测、出场检测和终端检测。加之畜禽养殖场户数量多、链条长,非法添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兽药残留全程监控难度较大。

4.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急需加强。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市县两级监管机构和检测机构,也在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在乡镇和大型农贸市场配置了速测设备。但是,畜禽质量安全包含的检测种类多、检测难度大、检测费用高,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的检测能力几乎空白,根本不具备每批次检测、出场检测等能力。而行政机关大多只是生产资格、生产条件、各种台账记录等的监督检查。因此,从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方面来讲,高效、快捷的检测能力也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仍然滞后。截至目前,我国畜牧业方面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畜产品质量、畜禽屠宰设施设备和生产工艺、检验检疫、疫病检测等方面,缺乏最基本的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标准体系。由于现行的标准不健全、不系统、不成体系,加之畜牧业的特殊性限制,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强制性要求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举例说明,每一个屠宰场具有不同的生产条件,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指数是不一样的,这对畜产品质量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1.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安全的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现行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养殖户、屠宰场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广大畜牧生产者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的自觉性,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身上,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形成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义务,依法确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建立规范、系统的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帮助生产者更新观念,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自觉遵循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产品质量。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具备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申请质量安全和“三品一标”认证,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

3.推动养殖方式转变。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着力调优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配套建设机械化、自动化的高效生产设施,提升畜牧业设施装备水平与智能化水平,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和提倡畜牧产业合作模式,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从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着重培养重质量、护安全、守信誉的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企业。

4.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包括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兽药饲料监管、畜产品质量监管、畜产品信息追溯和畜产品监督执法体系等。以上体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强化机构设置和责任落实,加强设施设备配置和能力提升,确保畜产品监管体系切实发挥作用。在畜产品信息追溯体系方面,一定要加快建设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畜产品从“繁殖-养殖-屠宰-加工-冷冻-配送-销售-餐桌”全流程监管。

5.做好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一是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畜产品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和日常管理,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法定责任。二是要提高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控水平,扎实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屠宰行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三是要规范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杜绝其流入市场。四是要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持续保持对畜禽养殖、屠宰等重点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维护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猜你喜欢
畜产品屠宰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