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跨境贸易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

2024-04-25 16:13
中国饲料 2024年6期
关键词:市场调研跨境贸易

王 霞

(郑州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120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产业链也得到延伸和升级,饲料产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加工逐渐演变为集产品开发、畜牧养殖、现代化经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王洋,2021)。但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国内饲料市场容量已趋于饱和,并且出现产能过剩、利润薄弱的情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部分饲料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力求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扩展海外市场,在保证饲料原料稳定供给的同时,解决饲料产品的销售问题。在此背景下,饲料企业亟须高素质跨境贸易人才的支撑。

1 饲料企业跨境贸易人才需求分析

1.1 对饲料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跨境贸易往往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而不同国家间可能存在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给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带来了挑战(刘蓓,2023)。对饲料企业而言,跨境贸易高度依赖于饲料英语翻译人才,如在饲料产品海外销售过程中需要翻译人员的全程参与,翻译人员对饲料产品功能、营养成分、产品特点的精准传达有利于确保商务洽谈的顺利进行,帮助饲料企业打开海外市场。部分饲料企业为获得价低质优的饲料原料,可能会选择在当地建厂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销售。而饲料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中,需要对接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土地租赁及购买等环节,并且积极引导当地农户种植饲料作物。这些事宜都需要翻译人员进行一一对接。尤其是与当地居民沟通时,如果缺少英语翻译人才,尤其是对当地风俗习惯熟悉的专业人才,就很难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进而影响投资建厂的进程。为此,饲料跨境贸易活动亟须英语翻译人才的支撑。

1.2 对饲料市场调研人才的需求 市场调研是收集、整理、分析目标市场的过程,旨在准确掌握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赵利肖,2021)。因此,饲料企业的跨境贸易活动需要市场调研人才的参与,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海外市场的实际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的需求。从能力构成来看,饲料企业对市场调研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能力,饲料市场调研人才需要运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有效开发海外市场信息的价值,从表面的市场信息看到背后的市场规律;二是沟通能力,饲料市场调研人才需要将复杂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市场调研报告,便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三是逻辑能力,饲料市场调研人才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假设和验证,避免市场调研结果偏离实际情况;四是创新能力,饲料市场调研人才需要针对目标市场,灵活选择或创造信息收集方法,尽可能地站在潜在客户群体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高素质的饲料市场调研人才必定对海外市场的经济文化背景有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有利于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3 对相关法务人才的需求 饲料企业跨境贸易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跨境贸易需要熟悉贸易规则,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全面掌握贸易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熟悉贸易国的税收法律,很有可能出现法律风险(宏伟,2022),甚至让饲料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饲料企业的跨境贸易激增了对相关法务人才的需求,依托于专业的国际贸易法务人才,进一步强化饲料企业对进出口法律法规的了解,从而确保饲料跨境贸易的合规性、合法性,真正为饲料企业的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1.4 对饲料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跨境贸易活动(申明江,2015)。与传统的线下跨境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具有受众面广、交易透明、结算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深受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张汉东,2017)。在饲料跨境贸易中,跨境电商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大大降低了饲料进出口贸易的准入门槛,让国内众多的中小型饲料企业也能参与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对饲料企业而言,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市场运营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在线服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相关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才能实现饲料跨境贸易的高质量和多元化发展。

1.5 对饲料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饲料企业的跨境贸易并非一帆风顺,除了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支付风险、物流风险和竞争风险外,还可能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陆建兵和张蕊,2021)。虽然我国饲料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具备了完善的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体系,但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部分中小型饲料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使用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存在较大差距。以欧盟为例,诸多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一套完善的饲料生产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为此,在出口欧盟的过程中,饲料企业要想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隐形限制,需要立足欧盟现有的技术标准,对饲料添加剂使用范围、饲料添加剂含量规格、营养成分、原料配方设计等方面作出优化和改善。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大量饲料技术型人才的支撑,不断改良饲料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确保生产的饲料产品能达到贸易国的检验标准,为后续的跨境贸易奠定基础。

2 饲料企业跨境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脱离饲料企业实际需求面对日益频繁的饲料跨境贸易,饲料企业不断提高对跨境贸易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脱离饲料企业实际需求的这一问题较为普遍。饲料企业理想中的人才往往具备一专多能的特点,这在人才招聘中对应聘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中有所体现。如在对英语翻译人员的要求上,饲料企业不仅要求翻译人员能够具备熟练的翻译能力,而且还要了解基本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甚至对贸易国的乡土风情有所了解。究其原因,还在于在饲料跨境贸易中,贸易双方的沟通交流是多方面的,只有准确表达出双方的诉求,才有利于合作的顺利达成。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饲料企业为节省人才培养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让英语翻译人员能尽快上岗,就只能针对英语翻译能力进行培训,从而忽视了行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普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满足饲料企业的实际需求。

2.2 饲料跨境贸易人才培养主体单一 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罗君名和叶成徽,2022)。但当下,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的主体地位还未充分体现。对饲料企业而言,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饲料企业本身,即饲料企业按照跨境贸易的相关岗位要求招聘人员,然后对招聘人员进行统一的知识和技术培训,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饲料企业的用人成本,而且无法在短期内满足跨境贸易的业务活动要求。为此,饲料企业必须要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强化与高校、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之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饲料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才的要求。

2.3 人才培养内容缺乏时效性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饲料企业参与国际之间的竞争提供了难度。从国际市场看,饲料粮价格上涨,使全球饲料产品进入微利时代(苏京波,2015)。从国内市场看,饲料企业为解决产品销量问题,纷纷着手布局电子商务,力求通过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而欧美地区的跨国饲料企业开始了混业经营改革,以延伸产业链的方式逐渐涉足畜牧养殖、兽药研发、疫苗生产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这些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都是饲料企业值得关注的,并且需要体现在跨境人才培养中。但国内的饲料跨境贸易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传导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削弱跨境贸易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如人才培养内容跟不上国际市场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饲料跨境贸易的实际需求。

3 饲料企业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3.1 积极组建饲料跨境贸易人才队伍 要切实提升饲料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找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饲料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组建饲料跨境贸易人才队伍。当前,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开始尝试海外布局,尤其是伴随 “一带一路” 的高质量推进,饲料企业不断加深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经贸往来。基于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跨境贸易人才培养需要聚焦语言文化、民族风俗、饲料专业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等内容,不仅让跨境贸易人才了解各国实际情况,而且能针对目标市场合理开展饲料跨境贸易活动(耿阳,2023)。除此之外,饲料企业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积极结合饲料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实现跨境贸易人才的优化配置,力求通过招聘、培训的方式满足饲料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保证饲料顺利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目标。如饲料企业要致力于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并立足海外原料采购、海外销售、海外投资建厂的业务,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跨境贸易人才队伍,以跨境贸易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3.2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饲料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王岩,2023)。对饲料企业而言,面对高素质跨境贸易人才短缺问题,还需要走一条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高校与饲料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协同育人降低饲料跨境贸易人才的培养成本,同时解决应届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实现高校与饲料企业的双赢。而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饲料企业要明确对跨境贸易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双方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如跨境贸易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等。借助校企合作,高校能为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外语翻译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法务人才、跨境电商人才、饲料技术型人才等相关的人才。除此之外,饲料企业还可以通过资金赞助的方式让优秀的大学生走向国际舞台,让大学生有公费留学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了解海外饲料市场,通过海外人才布局帮助饲料企业掌握一手的国际贸易信息,确保在跨境贸易业务活动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3.3 完善饲料跨境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对企业而言,人才培养方案是企业根据当前及未来的用人需求、战略规划,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培训岗位、任职要求、培养目标、培训内容、进度安排、考核检验等内容,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活动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黄娴,2023)。面对跨境贸易人才短缺的问题,饲料企业要加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高效的传导机制,适时调整跨境贸易人才培养内容,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知识方面,注重饲料生产加工、跨境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交叉融合,要求培训人员掌握跨境贸易的全流程,以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饲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能力方面,饲料企业要结合行业前沿知识和真实案例灵活讲解跨境贸易相关岗位的技能标准以及贸易国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跨境贸易人才的从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高素质跨境贸易人才是支撑饲料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深耕海外市场的关键要素。为此,饲料企业要在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跨境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更好地助力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市场调研跨境贸易
共享经济背景下基于市场调研的玩具租赁研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