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饲料企业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研究

2024-04-25 16:13冯利洁
中国饲料 2024年6期
关键词:饲料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型

冯利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 341000)

目前,随着饲料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平不断提升,饲料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无论是大型饲料企业还是中小型饲料企业都亟须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且精通数字技术的优质人才。但从我国高等院校饲料专业的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上看,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尚且存在诸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填补饲料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庞大需求缺口。为此,高等院校应不断探索基于饲料企业需求的多维度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创新型优质人才培养目标。

1 饲料企业人才需求与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联

1.1 饲料企业人才需求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让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企业发展中,为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史秋衡和李瑞,2024)。而饲料专业人才是否能出色服务于岗位之需、契合饲料企业发展之需,为饲料企业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取决于高等院校饲料专业人才培育与饲料企业用人需求间的对接程度,二者对接越紧密,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越能通过岗位实践对饲料企业乃至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饲料企业人才需求为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方向,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唯有按照饲料企业人才需求展开,才会更好地推动饲料企业建设、饲料行业发展。

1.2 饲料企业人才需求是检验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的标准 提升饲料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率是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但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却不能局限于此,其根本目标是为我国饲料行业的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而饲料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往往在饲料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体现出来。高等院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在进入饲料企业后,饲料企业会全方位考核其创新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此判断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饲料企业人才需求是检验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的标准,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依据。

2 数字化背景下高等院校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创新 数字化背景下,饲料企业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饲料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也要提高其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就意味着,高等院校在为饲料企业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曹开艳,2023),也要重视人才数字技术应用技能及其他操作技能的培养(梅江林,2023)。党的二十大将培养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高等院校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多数高等院校在饲料专业学生入学后就安排了各种通识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所学、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但对通识性课程的过度安排势必会压缩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缪玉雯,2023),枯燥无聊的理论课程也可能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对饲料专业的兴趣,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饲料行业后操作实践能力相对不足。饲料专业本就是理工类专业,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课程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戴宛遐,2023)。大多数高等院校在饲料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2.2 培养模式单一,不具有多元性 受传统育人方式的影响,在饲料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作用,对饲料专业学生的教学多为单方面灌输饲料专业知识的理论层面教学,严重制约了饲料专业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部分高等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开始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或者没有与时俱进地将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导致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始终得不到有效激发。当前,高等院校对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普遍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多是围绕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的,无法满足具有不同创业兴趣和创业思维学生的内在需求,即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差异性。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但多数教师未能将多模态教学、微课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对饲料专业学生的教育中,使学生对饲料行业的创新了解不够深入,创新流程把握不到位,很难将创新想法落到实处。

2.3 校企融合不深入,供需不对接 随着饲料专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饲料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当前由于高等院校与饲料企业间的融合度不够,导致高等院校饲料专业人才培养与饲料企业人才需求间存在严重的矛盾。与饲料企业人才需求的脱节是造成高等院校饲料专业人才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当前,多数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 “单打独斗” 的现象,没有精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没有充分利用地域企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育人的目标(罗蕊,2023)。校企壁垒的存在使高等院校和饲料企业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饲料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以饲料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接我国饲料企业发展需求,实现与饲料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坚持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原则(林为国,2023),缺乏对饲料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把握,饲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专业课程体系与饲料行业发展、饲料企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尚未充分发挥饲料企业用人需求在饲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2.4 师资力量有限,人才培养乏力 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力量不可忽视。高等院校饲料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我国一些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师资力量储备不够充分是导致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乏力的一大原因。首先,高等院校的饲料专业教师通常只精通于专业知识,对创新创业知识、数字化知识了解较少,在教学时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徐宝玉和陈宏南,2023),但当前我国饲料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部分高等院校饲料专业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地按照饲料企业需求培养人才,造成饲料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其次,饲料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指导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因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为学生解答实践或创新层面的疑问,致使饲料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缓慢。最后,饲料专业教师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不能将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缺乏运用数字化手段引导饲料专业学生探索创新方法的能力(陈海燕,2023),致使数字技术的优势难以在教师育人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得学生在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饲料行业难题时存在明显不足。

3 数字化背景下以饲料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

3.1 健全课程培养体系,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应在掌握饲料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饲料专业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坚持与时俱进、供需匹配的原则,让饲料专业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育人方案更符合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饲料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饲料专业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平衡(李慧敏和冉剑楠,2023),可删减部分可用性不高的饲料专业理论课程,并加入必要的实践课程,让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高搏,2023),全面提高饲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饲料企业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到饲料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以致用(沈定军,2023),既可以起到正向、积极的教学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高等院校应通过与饲料企业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营造鼓励实践、支持实习的良好人才培育氛围,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习实践中,发挥实践教育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兴趣。

3.2 探索多样化育人方案,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应充分考虑饲料专业教学内容与饲料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性,积极探索多样化育人方案,有效提高教学针对性(梁艳华,2022),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饲料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保证学生专业所学对口。专业对口是高等院校进行饲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充分应用到饲料企业中,也可以减轻饲料企业的人才培养负担和培训成本。高等院校设计饲料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饲料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梯度地开展教学安排,如高等院校可根据饲料企业对不同方向的人才需求有选择地制定育人方案,开设多元课程供学生选择(王晓霞,2022)。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在饲料行业求职时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3.3 深度推进校企融合,满足饲料企业人才需求校企融合是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高等院校应不断强化与饲料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深度推进校企融合,二者携手共同探究当前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饲料企业的意见优化饲料专业教学方案,完善饲料专业教学体系,提高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王宝栋,2021)。在校企融合过程中,高等院校也应实时追踪人才培养成效,加强与企业互动(薄建柱和杨绍清,2011),关注饲料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效果。有效指导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是推动高等院校饲料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满足饲料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关键步骤。高等院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饲料专业教学与饲料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使人才培养更贴合饲料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持续深化校企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4 加大师资力量支持,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唯有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培养出一批兼具数字素养、专业知识、创新实践指导能力的优质教师,才能助力饲料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契合饲料企业对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应积极组织现有的饲料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以数字化素养提升为内容,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以现代化教学技术为依托,不断提升饲料专业教师及创新创业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实践创新指导能力,进而推动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也应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广泛搜集并整合创新教学案例,构建实践教学的数字化模型,根据学生在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动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并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引导饲料专业学生全面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等院校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基于饲料企业人才需求展开,全方位分析饲料企业的用人需求,健全课程培养体系,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多样化育人方案,提高教学针对性。同时深度推进校企融合,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为饲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数字化背景下,高等院校要帮助饲料专业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与创业,以此推动我国饲料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饲料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质量体系建设思考(二)
饲料行业质量体系建设思考(一)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畜牧饲料行业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