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良基于升降散加减治疗视瞻有色医案4则

2024-04-25 17:05李菲菲丁艳红张怡张馨指导夏永良
新中医 2024年6期
关键词:僵蚕虎杖视物

李菲菲,丁艳红,张怡,张馨 指导:夏永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夏永良教授为浙派名中医,认为眼睛虽然是局部器官,但是眼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目赖五脏精气所养”,视瞻有色为视网膜疾病,眼底疾病更是窥视全身情况的一个窗口,有很多值得眼科和内科医生深入学习和交流的交叉点,也是中医在眼科疑难杂症中发挥优势的重要切入点,治疗视瞻有色当由全身结合眼局部症状进行辨证,其病机不外乎郁、湿、痰。治此三证,“治气为要”,气贵乎行而恶于滞,若运行不畅、逆乱,则可致郁、湿、痰,此三证进一步阻滞气机,则导致依赖气之运化的精微物质无法濡养于眼目。气的运动为气机,气机在于“升降调达”,故选用升降散为其基本方,升清降浊,疏肝解郁,清热化湿,理气化痰。笔者有幸长期跟随夏永良教授学习,承师之术,悟师之道,现将临床以升降散为基本方,治疗视瞻有色的思路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载:“视瞻有色证,非若萤星、云雾二证之细点长条也,乃目凡视物有大片,甚则通行(有色阴影)……”视瞻有色,是指以目外观正常,自觉视物昏蒙,眼前中心有带灰暗或棕色阴影遮挡,或视物变形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眼病[1]。该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发于青中年男性[2],具有自限性[3]。虽然其具有自限性,但中心视力损害较重,且易发展成慢性或复发性迁延难愈状态,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认为其病机为:“当因其色而别其证以治之。若见青绿蓝碧之色,乃肝肾不足之病,由阴虚血少,精液衰耗,胆汁不足,气弱而散……若见黄赤者,乃火土络有伤也……”由此可见,其病所涉及脏腑为肝肾胆脾,或肝肾不足,精血两亏,目失所养;或脾失健运,水湿上泛于目;或肝气不舒,胆郁而夹湿夹痰,上犯清窍。中医临床常治以或补益肝肾,或行气疏肝解郁,或健脾除湿化痰。而对于组方选择,各流派医家所见不同。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4],“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杨栗山主要将此方应用于温病[5],现代医家将其拓展用于各种外感及内伤病[6-8]。

1 肝郁化火,兼有湿热

李某,男,48 岁,2022 年11 月l5 日初诊。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暗影4 天。症见:自诉与他人口角,夜不能寐,后出现右目视物模糊,视力0.5,眼前中央部棕色暗影,视物无明显变形,眼底可见黄斑水肿,高度约566µm;病来神清,精神一般,无畏寒恶风发热,无明显汗出,平素脾气较差,郁郁寡欢,心烦胁胀,大便偏干,2 天1 次,小便可,纳可,寐差,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治用升降散合丹栀逍遥散合二陈平胃散加味,处方:茯苓20 g,赤芍、丹参各15 g,陈皮、郁金各12 g,苍术、牡丹皮各10 g,柴胡、当归、厚朴、炒僵蚕、姜半夏各9 g,焦栀子、炙甘草、蝉蜕、姜黄、生大黄各6 g。7 剂,水煎,每天l 剂,分早、晚服用。

11 月22 日二诊:右眼视力0.6,眼前暗影变淡,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478µm,大便较前好转,原方减生大黄为3 g,7 剂。

11 月29 日三诊:右眼视力0.8,眼前暗影较前进一步变淡,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364 µm,大便正常,心情愉悦,已无胁肋胀满感,舌淡、苔薄黄,原方去生大黄、丹参,加虎杖6 g,共7 剂。

12 月6 日四诊:右眼视力0.8,眼前已无暗影,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316µm,守上方7 剂而愈。

按: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本次情绪激动后猝然发病,肝气郁结化火,属火郁之证,故治宜发散郁火,凉血除烦,方用丹栀逍遥散泻火除烦,疏肝解郁;气滞则无法正常运化水液,水湿随火性上炎于目,故见黄斑水肿,水液停聚于视衣之下,舌红、苔黄、厚腻,皆为内有湿热之象,故方用二陈平胃散化湿和中;此处升降散,一为“火郁”发之,一为升清降浊,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既升清气又清热,以疏目之湿热壅滞,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既清热又可引湿热由下焦而去,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气机条畅,湿热可除。

2 痰湿内盛

朱某,男,36 岁,2023 年1 月8 日初诊。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固定阴影1 周。症见:右目视物模糊,视力0.4,眼前中央固定阴影,视物变形,视直为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高度约647 µm;病来神清,精神一般,无明显冷热喜好,无畏寒恶风,无特殊汗出,无口干口苦,心情烦躁,大便每天2 次,质黏成形,受凉或生冷刺激时易便溏,小便黄,素喜甜腻,嗜烟酒,寐差,舌质暗、苔白厚腻,脉弦滑。治用升降散合涤痰汤加味,处方:夏枯草、虎杖、茯苓各15 g,陈皮、郁金各12 g,竹茹、石菖蒲各10 g,僵蚕、枳实、姜黄、姜半夏、远志各9 g,蝉蜕、胆南星各6 g。7 剂,每天1 剂,水煎,分早、晚2 次服用。

1 月15 日二诊:右眼视力0.6,眼前阴影变淡,视物仍扭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579µm,守方7 剂。

1 月22 日三诊:右眼视力0.8,眼前阴影较前好转,视物扭曲感不是那么明显,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376µm,大便正常,舌淡、苔薄滑,原方虎杖减量为9 g,再服用14 剂而愈。

按:患者素喜甜腻,嗜烟酒,日久损伤脾之气机,脾失健运,致痰湿内蕴,查看患者面黑油腻,舌暗、苔白厚腻,均为痰湿上犯头目之象。涤痰汤源于《奇效良方》,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患者无明显虚象,故去原方之人参,方中陈皮、南星、半夏燥湿而袪痰,竹茹清燥开郁,枳实破痰利膈。远志、石菖蒲开窍安神。脾升胃降是此证的治疗关键,丹溪曾云“擅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升降散在此证的主要作用为升清降浊、通利三焦、调畅气机,方中僵蚕、蝉蜕引清气上达,不在于发汗,姜黄、大黄意不在通其便,而存引浊阴下行之意,一升一降,气机调和,则脾胃升降有序,胃之受纳腐熟,脾之健运亦归于正常,气血调和,阴阳和合,黄斑积聚痰湿亦随气机运化而消。

3 少阳阳明合病

杜某,男,43 岁,2023 年1 月1 日初诊。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扭曲1 周。症见: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阳性7 天后,出现左目视物模糊,视力0.6,视物变形,视直为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高度约543µm;病来神清,精神一般,畏寒恶风,时有发热,咳嗽声哑,偶有黏痰,色黄,时有汗出,口干口苦,时有烦躁,纳差,腹胀不适,腹部拒按,大便干结,羊屎状,小便频数,夜寐难安,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用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5 g,苦杏仁10 g,白芍、黄芩、半夏、枳实、厚朴、姜黄、僵蚕各9 g,大黄、蝉蜕、甘草各6 g。3 剂,每天1 剂,水煎,分早、晚2 次服用。

1 月4 日二诊:右眼视力0.4,视物扭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498µm,大便已通,去原方大黄,换虎杖9 g。7 剂,每天1 剂,煎服方法同前。

1 月11 日三诊:右眼视力0.6,视物扭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高度约375µm,大便正常,咳嗽渐轻,已无明显恶寒发热,舌淡苔薄黄,脉弦,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已转阴,改用小柴胡汤7 剂巩固疗效,1 个月后复诊已愈。

按: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直未转阴,仍有咳嗽咳痰,迁延难愈,时而发热,时而恶寒,往来寒热,口干口苦,郁郁而烦,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腹胀不适,腹部拒按,大便干结,羊屎状,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热结之象,表明病邪已进入阳明。少阳阳明合病,表里俱病,气机内外逆乱,里热蒸腾水液积聚于目之黄斑,故发此病。患者病来已久,频频汗出,疾病后期,常用顾护正气之补气养阴之法,但细查即可发现患者少阳证明确,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同时阳明证明确,《医方集解》曰:“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证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增一味苦杏仁加强清肺郁热,降气通腑之功。升降散在此证中与大柴胡汤中,柴胡与枳实,黄芩与大黄,苦杏仁与厚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调理气机,表里双解,清解郁热而内外通和,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药合用,清上泻下,通腑清肺,黄斑积聚水湿自消。

4 胆郁痰扰

孙某,男,32 岁,2023 年5 月6 日初诊。主诉:右眼眼前中央暗影,伴视物扭曲2 周。症见:右目视物模糊,视力0.5,眼前暗影,视物变形,视直为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高度约546µm;病来神清,精神一般,心情郁闷,便溏,每天2 次,小便正常,胃纳少,夜寐欠安,入睡后易惊醒,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治用升降散合温胆汤加味,处方:竹茹、陈皮、郁金各12 g,茯苓、枳壳各10 g,姜半夏、僵蚕各9 g,炙甘草、虎杖、蝉蜕各6 g。7 剂,每天1 剂,水煎,分早、晚2 次服用。

5 月13 日二诊:右眼视力0.6,眼前暗影变淡,视物仍扭曲、眼底可见黄斑水肿较前好转,中心凹高度约488µm,大便成形,守方14 剂。

5 月27 日三诊:右眼视力1.0-,眼前已无暗影,已无视物扭曲、眼底可见黄斑部仅存视衣下少量积液,中心凹高度约312µm,大便正常,夜寐醒来次数较前减少,舌红、苔薄滑,脉弦滑,守方14 剂,巩固疗效,6 月10 日复诊已愈。

按:患者长期从事文员工作,工作压力较大,时常郁郁闷闷,长期熬夜,夜寐不安,时时惊醒,胆郁症状明确,兼患者长期便溏,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皆为胆郁痰扰之象。胆郁的实质是气郁,气机不畅,则水湿无法得到运化,聚而生痰,不仅搅扰心神,也会上泛于目,聚湿痰于黄斑而致水肿。温胆汤证多因情志不遂,胆气不足,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所致。此证中有一问于夏永良教授:为何不用涤痰汤而用温胆汤?夏永良教授解释:此证虽为气郁痰证,但郁而化火,方扰心神,温胆汤较涤痰汤偏于寒凉,可解郁郁而得之痰热,而涤痰汤可用于无明显寒热之痰证,如单纯痰湿内盛之证。因痰中夹热,升降散于此证中,一为气阴同治,姜黄、虎杖入血入阴,清痰中之热;僵蚕、蝉蜕入气分,辛凉透热;一为升清降浊,条畅气机,以疏胆郁。因患者便溏,故去大黄,以虎杖代替;去枳实,以枳壳代替。酌以郁金,更添解郁之功。诸药合用,理气化痰解郁。

5 小结

临床中,视瞻有色的发病常和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因其情绪常伴紧张焦虑,更易诱发本病。有医家认为肝气郁结为视瞻有色的发病原因,气郁体质与视瞻有色有较强的相关性[9]。《灵枢·脉度》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或忧思过度,或喜怒无常,或突受刺激,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运化无力,湿浊内生,上扰清窍,致水湿痰积于黄斑视衣之下,故目暗不明。也有医家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为视瞻有色的基本病机[10]。湿邪可进一步阻滞气机而化热,酿湿热杂邪。刘完素《宣明论方》曰:“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说明湿邪与热邪也常兼夹为患。此外,湿热可进一步阻遏气机,日久化火,煎熬津液而生痰,胶着难化于黄斑视衣之下。《医学入门》载:“暴病多火,怪病多痰。”《丹溪治法心要》言:“痰之为物,在人身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无所不之,百病中多有兼此者。”视瞻有色可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津液停滞,日久湿热郁结,聚湿成痰,蒙蔽眼目。

升降散以升降理论为基础制方,以气机为要,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构思巧妙,其临床可用于条畅气机、宣泄郁热、表里双解、气阴同治,可对症解决视瞻有色之“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痰停聚”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时,辨证需灵活,以气机为要,“治气”为治疗视瞻有色的关键。夏永良教授对于肝气郁结而兼有湿热证,以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兼以清热,二陈平胃散和胃化湿,升降散条畅气机,升清降浊辅以清热,推动鼓舞全方以达治效;痰湿内盛证,以涤痰汤燥湿化痰,升降散理气化痰;少阳阳明合病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腑泄热,升降散表里双解,宣泄热结;胆郁痰扰证,以温胆汤利胆化痰,升降散疏胆理气,气阴同治。夏老师用升降散,常以大便性状,热盛与否,判断是留原方大黄,还是以虎杖换之。大黄与虎杖均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泻下通便之功效。然大黄泻下攻积,清热力强,临证应随机应变,若遇无明显积滞便秘,热盛腑结之象,当以虎杖换之。

猜你喜欢
僵蚕虎杖视物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