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4-04-25 19:38山东省单县终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贾瑞成曹培营
河北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东地区芦笋田间管理

山东省单县终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贾瑞成 曹培营

芦笋种植在我国山东地区是比较常见的,但想要使芦笋种植的产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种植人员就要科学选择芦笋种植技术,做好田间精细化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才能使种植人员获取更高的种植经济收益,并推动山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1 山东地区芦笋种植现状

芦笋栽培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在20 世纪传入到我国,而我国至今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及出口基地,尤其是山东地区,种植面积较大且每年产出的优质芦笋量在全国总产量中都占比较高。近些年芦笋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除普通芦笋之外,紫芦笋和蓝芦笋等品种也逐渐普及。我国山东地区生产的芦笋品质优良且口感鲜美,因此得到了全国民众的广泛认可,且现阶段这一地区生产的芦笋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销售,而是流向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出口量逐年递增[1]。

此外,近几年我国山东地区在种植方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虽然目前露天栽培依然是主要方式,但也有一些地区开始尝试温室栽培的方式,以增加产量,延长采摘期。目前芦笋种植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芦笋育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多方面,而科学的种植技术应用能使芦笋的产量以及品相更好,还可使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最小化,有利于种植人员种植效益的提升。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的发展,我国民众对于有机芦笋需求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追求有机蔬菜,这也使得有机芦笋成为高档蔬菜之一,且价格相对昂贵。

从总体角度来分析,我国山东地区的芦笋种植趋势良好,且在品种、质量、市场需求方面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相信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市场的开拓,我国山东地区的芦笋产业将会持续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

2 芦笋种植技术

芦笋对温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但耐寒而且耐热,地温一旦上升到5℃时芦笋就会萌芽,10℃左右时正常生长,15℃~17℃是形成嫩芽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高于30℃,那么芦笋将进入夏眠状态,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芦笋地面上的部分会枯萎,地下的部分会进入休眠期以更好地越冬,南方地区冬季休眠期并不明显。芦笋对于水分也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其根系非常发达,耐旱性较好,但却存在着不耐涝的情况,作为种植人员应根据芦笋的生态特征科学选择种植技术,并做好田间管理。

2.1 做好种子处理

首先,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芦笋品种,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有格兰德、鲁芦笋2 号,种植人员一定要选择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种子,尽量去正规销售点购买种子。在完成选种之后还要做好芦笋种子处理工作,在清水中放入芦笋种子,之后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清除掉,剩下的种子还要多次清洗并浸泡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芦笋种子外壳厚,吸水比较慢,种子浸泡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约在25℃~30℃左右,浸泡种子的水要每天更换,之后再将种子捞出沥干,使用湿纱布进行保湿催芽,待到种子大多数露白后便可播种。除用清水浸泡之外,也可选择使用多菌灵液进行浸泡,浸泡时间约为24 小时,之后再将其放入温水中两到三天[2]。

2.2 做好育苗和移栽定植

芦笋在育苗时采取的多为营养钵育苗方式,营养钵直径大约控制在10cm,要将菜园土、有机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之后再进行捣碎、过筛,搅拌均匀之后使用薄膜覆盖,覆盖时间在一周左右。在开始播种前要将搅拌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包,并进行浇水,之后试着在土壤中央扎一个小洞,并在洞中撒入已经催好芽的芦笋种子,再通过营养土填平。在育苗过程中还要做好对温度的控制,一般白天要确保温度在25℃,夜间温度也要控制在15℃~20℃,之后还要追尿素水肥,一般情况下在苗后第20 天和第40 天各进行一次,但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苗床积水的情况。一般在苗龄65 天左右且观察到芦笋的茎数已有3~5 个时便可定植。

在移栽定植时先做好整地工作。芦笋虽然对于干旱有较高的耐受力,但却不耐涝,栽种一次可采收的年限也比较长,所以一定要尽量选择地势高容易排水的地区种植,并要确保土壤具有较强的透气性,一般情况下芦笋生长时最好选择砂壤,同时要确保土壤的土质疏松,并要有一定的肥力,同时选择的土壤含氧量也要低于0.2%,如果高于0.2%就会对芦笋发育造成影响。而芦笋对于土壤酸碱度没有过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土壤酸碱度只要在5.5~7.8 就可以进行栽培。种植之前先要进行整地,还要全面施肥,主要使用的是复合肥、有机肥,施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撒施均匀,之后还要深翻做畦并进行耙平,开挖种植沟,沟的深宽也有讲究,一般分别是30cm、40cm。

移栽芦笋过程中还可将三元复合肥、肥饼等施在定植沟内,每亩的使用量分别为30kg、65kg,完成施肥后再填土覆盖,对定植沟进行保留。芦笋定植时一般情况下密度为25~30cm 一株,以1500~2000 穴每亩最为合适,一些大且壮的芦笋苗每穴带土可以移栽一株,弱小苗每穴可以移栽两株,完成定植之后要用小锄覆土,之后再轻轻地将土压实,再加入适量的定植水,这样能使芦笋幼苗的成活率得到提升。

2.3 做好田间管理

种完芦笋之后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一是要除草间作,芦笋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杂草,所以还要做好松土和除草工作,每次除草完成后还要适当培土,刚开始时培土1~2cm,之后再逐渐地将覆土的高度增加直到10cm 左右。芦笋比较常见的杂草主要有田旋花、狗尾巴、灰条菜等,可结合出现杂草的种类科学选择除草剂进行防治,在芦笋定植之后杂草还未出土前可以使用敌草隆、赛克津等药剂来防治杂草;同时在芦笋完成定植之后,还要做好芦笋茎叶的处理,芦笋留母茎笋之后如赶上雨季,杂草就会和芦笋争抢养分,因此还需要种植人员科学选择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节省人工的同时实现除草效果的提高,一般建议可以选择利谷隆可湿性粉剂、百草敌水剂、精稳杀得乳油等。但在芦笋收获期间出现杂草时尽量不要使用除草剂,这样会污染嫩茎,所以此时一般建议种植人员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人工除草主要是利用锄头将芦笋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也可使用机械除草方式将杂草粉碎或埋入土中,抑或是通过覆盖除草布和除草膜的方式来实现对杂草的防治,比如覆盖上黑下银灰色的除草膜能够很好地控制杂草危害,调节温度还能驱避虫害。从总体上来讲,芦笋是比较容易滋生杂草的,所以一定要高度关注杂草的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芦笋高质、高产[3]。

二是要做好浇水管理。虽然芦笋比较抗旱,但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过低,在16%以下时,也会对芦笋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浇水时期。一是在芦笋幼苗长到20 厘米左右时需在土壤中挖出一条沟壑,将芦笋幼苗埋入土壤,并使用水壶灌溉,以促进芦笋小苗根系与土壤结合。芦笋小苗在生长期间需要的养分和水量较大,所以还需要种植人员勤浇水,确保土壤湿润,但要避免浇水过多。同时因芦笋的耐涝性比较差,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出现连续下雨的情况,还应及时排涝。

三是要做好施肥管理。芦笋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氮磷钾有较大的需求,同时钠元素也非常重要,其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氮磷钾也是比较多的,如每4000 芦笋消耗的氮磷钾量分别为6.8、1.75、5.94 千克,茎叶生长期是芦笋需肥量最大的时候,而在完成芦笋定植后的第二年,需肥量将会减少。幼苗期上文我们提到,需要使用营养土进行培育,在芦笋出苗之后的20 天开始,可每半个月喷施一次0.5%尿素混合液和磷酸二氢钾,两者按照1:1 的比例配合使用,建议每亩苗床可以使用7克左右,这能使幼苗的生长更加健壮;定植前还要做好深耕工作,同时每亩也要施加400~500 千克的有机肥,也可以将3000~4000 千克的腐熟农家肥施入其中,并加入10~20 千克硫酸镁、12~15 千克氯化钾,25~35 千克过氧酸钙;生长期间也要做好施肥工作,定植后芦笋苗萌发新芽。为促进其生长,还应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或使用10~20 千克氮磷钾复合肥;成年芦笋也需施肥,采收前施20 克复合肥和尿素,抑或是将1000~1500 千克的腐熟有机肥施入土中,完成采摘后每亩施入20 千克复合肥、3000~4000 千克有机肥;而芦笋生长旺期需要更多的养分,所以此时还要每亩施20 千克复合肥,1000~2000 千克有机肥。

四是芦笋采笋期也要做好田间管理。芦笋采收持续期较长,一般在两个月左右,芦笋盛产期间嫩芽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是比较多的,所以此时还应做好田间管理,这样才能使种植人员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除关注采摘期间的施肥浇水工作,在完成采摘后还要施肥浇大水一次,此次浇水施肥的目的是为下一年新笋的生长提供养分水分。采摘期间如果遇到了水涝就会导致笋田出现烂根现象,嫩芽也会有锈斑,所以在采笋期间还要做好排涝工作。

3 芦笋主要病虫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3.1 立枯病的防治策略

立枯病是芦笋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枯萎病,出现立枯病之后可以观察到芦苇植株变黄变蔫,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枯死。一般情况下,立枯病发生在苗床和幼株上,在病菌侵染之后可以先看到植株根部有病斑,幼茎上也会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点,天气比较潮湿时还能看到霉状物质。引发芦笋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镰刀菌、孢子囊卵形病毒或是卵孢子,冬季时潜伏在土壤当中,灌溉过程中这些病菌会传播,所以在遇到潮湿阴雨天的发病也往往会比较严重。因此芦笋种植时应避免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育苗,要采取轮作制度。种植人员在日常还要做好管理工作,一旦发现立枯病就要立即喷洒药物,可以使用多菌灵、大富丹可湿性粉剂、波尔多液等进行喷洒。

3.2 碳阻病的防治策略

炭疽病会给芦笋茎带来较大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芦笋植株出现黑色斑点,所以在芦笋收获时还要对病残体认真清除,使用有机肥料时还要确保其已经腐熟。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芦笋出现了炭疽病,就一定要高度关注以后排水工作的开展,并要避免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发病初期一般可以选择喷洒戴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一般建议种植人员十天喷洒一次,连续进行两到三次,但在采摘之前的一周应避免喷洒药物。

3.3 褐斑病的防治策略

褐斑病会给芦笋的茎、枝造成较大的危害,病情比较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干枯死亡。想要防治褐斑病可以使用多菌灵和百菌清进行喷洒,一般情况下需要喷洒两到三次,隔十天喷洒一次,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每周喷洒一次。

3.4 虫害防治策略

芦笋种植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虫害,所以作为种植人员还有做好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一是要做好对甘蓝叶蛾、斜纹叶蛾等叶蛾类虫害的防治,此类虫害一般好发于6~9 月,幼虫昼伏夜出,主要是以啃食芦笋的嫩汁、嫩叶为食,且成龄的幼虫本身就具有暴食性,所以还会啃食幼茎,进而导致芦笋出现减产的情况。而在叶蛾类病虫害防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为:①使用糖醋液或是黑光灯诱杀成虫;②药剂防治。在初龄幼虫还没有分散时就进行相关药物的喷洒,一旦幼虫成龄就会具备很强的抗药性,在防治方面就会比较困难。一般可在虫产卵高峰期后的4~5 天就进行药物的喷洒,可选择的药剂有敌百虫晶体1000 倍液、新高脂膜粉剂,一般建议在傍晚喷药,此时效果要好于白天。二是做好对蚜虫的防治。蚜虫的幼虫及成虫会吮吸芦笋嫩枝、嫩叶上的汁液,导致芦笋的枝叶发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早衰,最终影响到芦笋的产量和质量。而想要有效防治蚜虫,日常就要加强对田园的清洁,及时去除杂草和灌水,可以采取药剂防治的方法,可以选择敌敌畏、吡虫啉、菊乐合剂。

4 结语

总之,想要使芦笋种植的产量、质量得到提升,需要科学选择芦笋种植技术,并要做好育苗、施肥、浇水、采收等田间管理工作,特别关注病虫害的防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芦笋种植质量,使种植人员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山东地区芦笋田间管理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无花果田间管理
欧洲“芦笋季”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