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运用

2024-04-25 19:38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刘永艳
河北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栽培

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 刘永艳

在我国农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对于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发深刻,并且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渐普及。总体看来,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技术能够在合理选择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同时进行无害化种植,农作物的毒物残留检测也变得越发精细,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明显提高,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系统化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了之前粗放农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土壤污染等问题,能够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故此,本文通过研究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及问题的解决对策,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

1 当下农作物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度使用化肥

目前我国无公害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该技术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管理人员对于该技术的掌握不够全面,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特征的认知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在种植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常规方法大量使用化学肥料。这种化肥过度使用的现象使得农作物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此外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营养成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目前农作物无公害种植的标准要求。

1.2 土壤受到污染

在我国现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即便政府部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针对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但同样存在一定的土地破坏问题,尤其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因为农民群体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因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带来土地污染问题,这些已经被污染过的土壤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部分临近工业厂区的土地会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元素会在农作物中不断积累,顺着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害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加无法满足目前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要求[1]。

1.3 农作物存在农药残留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侵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营造高质量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农药的使用十分普遍。但农业种植以及管理人员并未针对药物的使用量进行严格管控,导致农作物的药品残留通常会超出现有标准的要求[2]。如果这种情况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出现农作物营养成分逐渐流失的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样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2 农作物种植中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合理选种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种植人员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且这类种子需要拥有较为强大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数量也能够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种植人员在选择种子时,需要综合考量附近区域的实际状况,如果农业区域整体的气候较为干旱,需要关注种子自身是否具备较强的抗旱能力,如果附近的农业生产环境风力相对较大,意味着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大的抗倒伏能力[3]。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在无公害种植管理过程中,为种植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需要将该项技术与农作物种植工作有效融合,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将各种高质量的种子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并要求农业企业持续加大种子方面的研发力度,全面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

2.2 水肥管理

水肥本就是农作物种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正在推广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水分和肥料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应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以及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生长的具体需求设置各种水分管理的日常标准。在外界气候始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既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水分灌溉,但如果出现了降雨集中或者是干旱少雨的现象,需要适当增减水分的灌溉数量。同时,在水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农作物品种的差异,针对灌溉模式进行调整,如果大面积种植玉米,可以使用沟灌的浇灌方法,不仅能够达成既定的目标,同时浇灌用水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而言,浇灌沟渠长度介于50~100m 的状况下,彼此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80cm 左右,并且灌水量以及水流量分别需要控制在20~25m3以及2~3L/s[4]。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提倡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农家肥或者其他的绿色肥料,尽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甚至于不使用化肥。在农作物生长必须使用化肥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已有标准对化肥的使用量以及化肥使用的频率进行管控。此外,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为了保障水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需要在种植农作物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农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并探讨农作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水肥需求,并为种植人员提供指引,确保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能够与农作物种植工作有效融合。

2.3 土地管理

土地始终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如果土地环境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无公害栽培种植管理工作具体的效果。如此一来,在社会公众追求绿色饮食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公害农作物对各项指标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在土壤遭受污染之后,必然会带来营养成分丢失或者是其他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指标超标等问题。为此,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定时针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探讨土壤污染问题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就种植区域存在的污染源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因为受到固体废弃物或者污水影响从而带来土壤污染问题,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内的成分同样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针对营养成分进行监测,就土壤环境中的微量元素数量以及有效成分占比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的差异,合理地进行松土以及施肥等相关操作,以此建立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求的高质量农业环境。在土壤监测样本选择环节,相关人员必须从多个区域全方位进行采集,以此对种植区域内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检测数据对土壤施肥、松土的频率进行合理调整[5]。在土壤疏松的过程中,种植管理人员要以不同阶段农作物生长需求特点选择使用翻垦或者是轮种的方法,使得土壤耕层结构处于动态变化状态,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质量。

2.4 病虫害的防治

任何农作物在生长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病虫害侵袭,但传统的农药预防方法同样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选择具备预防性和治理性且不会产生任何环境影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在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的同时,避免出现农药公害问题。总体看来,目前满足无公害栽培管理要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倾向,以人工捕杀和生物防治为主。人工捕杀是以昆虫的趋光性作为基础,通过在农田架设各种照明设备,并且在周边安装电网,在夜间打开照明设备,昆虫能够在趋光性的影响下被灯光吸引,从而撞击电网,遭受电击最终死亡。人工捕杀并不能从源头上完全消除病害,但却能够针对害虫的数量合理进行管控。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捕杀技术通常会与生物防治技术共同应用,达成既定的病虫害预防效果。生物防治技术实际上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处理病虫害,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将各种常见病虫害的天敌引入种植区域,以此杀灭害虫。

3 农作物种植中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1 问题

3.1.1 缺乏深入推广

在我国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应用也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得到保障。但以目前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状况看来,即便我国多个地区都尝试引入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但部分区域因为受到种植理念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认知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总体看来,部分区域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并未形成完善的推广工作队伍以及工作体系,所使用的推广方法也都是以线下宣传为主,对于当地农户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指导缺乏实践,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3.1.2 技术应用力度不足

为了全面发挥农业种植工作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作用,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需要在农作物栽培的全过程中使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但实际上,我国部分区域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众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视度不足,农民依旧使用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数量未能得到有效管控,不仅农作物的药物残留完全超出现有标准的要求,并且农业种植环境也逐渐恶化,不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对策

3.2.1 持续推广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完全适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够普及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以及质量,相关部门要重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深化技术推广工作。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有关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专业推广工作队伍,并针对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就适用于当地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选择以及推广。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组织种植户统一进行培训以及线下发放资料这类传统方法之外,也可以选择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人们最为熟知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向种植户进行推广,突破传统推广工作模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进一步增强该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效果[6]。此外,也可以建立无公害栽培管理示范基地,以此为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种植户能够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具体价值,逐渐尝试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引入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同时,需要定期安排专业的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指导,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果和质量。

3.2.2 科学智能技术的持续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种植前,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附近区域的土壤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这也使得前期的农业调查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土壤预测、智能监管等相关技术成果就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及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及时发现农作物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问题的持续发展,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在生物农药喷洒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选择无人机药物喷洒的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喷洒方法。因为无人机内设置了较为完善的GPS 导航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就当地农作物的分布状况提前规划农药喷洒航线,避免出现漏喷以及重喷的问题。同时,在喷洒的过程中,药物喷洒的质量也能够提升。无人机药物喷洒方法的应用使得农药雾流能够针对农作物从上到下进行穿透,可以全面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从喷洒农药的成本方面看来,无人机的使用意味着成本投入能够降低50%左右,随着现代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农药喷洒技术完全可以在提高药物喷洒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投入。

4 结语

我国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农作物栽培工作只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无法保证农作物的质量。随着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在科学选种、水肥管理、土壤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有效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数量,并且能够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但目前我国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优化推广模式,建立高素质推广队伍的前提下,将科学智能技术引入其中,保障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能够在农作物种植全过程中逐渐推广。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药栽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油麦菜栽培要点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