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造就北宋辉煌年代的“奸臣”

2024-04-25 12:26朝文社
领导文萃 2024年8期
关键词:奸臣宋神宗变法

朝文社

变法干才

章惇,字子厚,景祐二年(1035)生于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一个名门之家。章惇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至交好友苏轼就曾赞叹“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这个潇洒的奇男子,好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可惜的是,彼时的大宋正是人浮于事的年头。章惇25岁中进士,做过商洛县令,虽说业绩不错,还有名臣欧阳修赏识,仕途却十分不畅。一件大事的发生,终令这把“匕首”找到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的王安石变法。

要变法,就要蹚雷,让谁去蹚呢?有人给王安石推荐了章惇。

对章惇,起初王安石真看不上眼,可见了面立刻就喜欢上了,任命其为三司条例官。自此之后,章惇勤恳地做了不少杂活,直到熙宁五年(1072)方才大出风头:他担任两湖察访使,到任后就将当地四大族收服,招抚梅山峒族一万八千户,扫平懿州作乱峒蛮。这片总是叛乱的麻烦地,让章惇一下全部扫平。

在变法实施的那段时间,变法派先和保守派互掐,王安石也黯然罢相,此时章惇却是个少有的埋头干活的人。

熙宁七年(1074),三司判官宋迪在衙门里煎药,不留神把衙门给点着了,时任判军器监的章惇第一个奋勇救火,不久就得到提拔,官居三司使。接下来不到一年,他就把前任积攒多年的问题全部解决。待到王安石淡出官场,章惇终于扶摇直上,元丰五年(1082)已是门下侍郎,成为变法派里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风格从未改变,一次宋神宗要治一个官员死罪,宰相蔡确好不容易改成了刺字流放,章惇又站出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你要刺字流放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这下宋神宗气爆了,大呼“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章惇却硬生生怼回去了一句名垂青史的回答:“如此快意,不做得也好!”

这个时代,正是宋朝著名的“熙丰大变法”时代,政治上旧党使坏,新党内掐。整个变法就如王安石所形容,烧把柴又浇瓢水,什么时候能烧开?可细看成果,经济上“中外府库莫不充裕”,军事上虽对西夏的战争两次均战败,但战略上已转守为攻,压制西夏,富国强兵的理想已初步达到。

有此成果,那是因为虽然变法实施不甚顺利,却至少还有章惇始终如火一样燃烧,熬尽心血忙碌。但元丰八年(1085),隨着宋神宗的英年早逝,一场空前惨烈的风暴正向着他本人,还有他终生恪守的变法大业凶狠扑来。

荣辱功罪

宋神宗驾崩后,9岁的小皇帝宋哲宗即位,坚决反对变法的高宣太后垂帘听政,而反对派核心重臣司马光也从洛阳高调回归。这两位核心人物一唱一和,清算变法的大幕就此拉开。

司马光回京不到一年,十五年熙丰变法的国策就全数废掉,变法派的骨干成员罢官的罢官,走人的走人,章惇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局面如此凶险,章惇毫不退缩,面对汹涌攻击,他据理力争,在高宣太后面前把旧党们驳得哑口无言。这时的章惇还有礼有节,直到司马光提出割地时,他彻底失态了。

司马光竟要把宋神宗收复的米脂六寨割给西夏,大宋军人浴血奋战打下的战果就这样轻松割让?章惇怒了,他撕破脸问候了司马光的人品。正是因为这次失态,旧党们再次抓住了章惇的把柄,趁机群起而攻之,最后章惇被扣了个“轻薄无行”的罪名,黯然贬去汝州。

章惇的罢去,好比最后一道堤坝坍塌,变法派再也无法阻止旧党的清算大潮,章惇又遭追罪,先后被罢放到湖州、苏州,受尽颠沛之苦。对章惇来说,这段颠沛的岁月,最痛的还不是自己遭了多少罪,而是他们一代改革家苦心打造的治国蓝图,就这么一点点被摧毁。

所有的新法全数被废除,哪怕改革派官员们用尽力气,边境的国土还是在元祐五年(1090)割掉了四块,西线战火满天,国家财政更是一直在吃老本。史家一直赞美的“元祐更化”,其实是内外交困。等到元祐八年(1093)高宣太后去世,交接到开始亲政的宋哲宗手里的,就是个烂摊子。

接过烂摊子的宋哲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章惇。次年四月,即绍圣元年(1094)四月,章惇高调回京,官居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这是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章惇重任在肩,“绍圣”,正是要继承宋神宗富国强兵的理想。

八年浮沉,章惇也已成竹在胸。颠沛之中,他亲证了民间寒苦,反思了变法中很多不足之处,这次正好可以大展拳脚。在这之前,他还要做另一件大事,要继承变法大业,就要先彻底清算司马光。

章惇翻了司马光割地的老账,把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一干旧党重臣全部论罪,参与陷害蔡确的吕大防、刘擎等大臣也尽数被办罪,之后几年,司马光的谥号、赠官全被剥夺。又屡兴大案,亲手导演“同文馆狱”,利用文彦博儿子文及甫的一封信,追查旧党企图废黜宋哲宗的传闻,又是一通大清扫。就连高宣太后,章惇本也打算不放过,怂恿宋哲宗追废高宣太后,幸亏被向太后阻止。

如果说当年旧党废新法闹出的是风暴,章惇回敬的却是惊涛骇浪,先后八百三十多家旧党被涉事清算,这段作为,也成了章惇被论为“奸臣”的最主要“罪证”。

后来好多人评价章惇,都对他这段“恶行”大书特书,而另一个重要业绩——治国却被一笔带过。

自从复职以后,章惇改革的过程更注重循序渐进。新法将青苗法的利息降低,市易法则有更严格的法规。元符元年(1098),章惇将《常平免役敕令》颁布全国,里面不但包括了新法的核心内容,还包括了旧党支持的很多有益国策。宰相胸襟,可见一斑。

章惇就任前,大宋内外交困。他执政后没过几年,大宋就府库钱粮充裕。眼看时机成熟,章惇果断和西夏摊牌。绍圣四年(1097)起,祭出浅攻战术,在章惇堂兄章栥的主持下,宋军连续取得平夏城大捷和天都山大捷,击溃西夏五十万大军,将西夏都城门户天都山收入囊中,这是自西夏建国后,大宋最扬眉吐气的光辉一战。

这次胜利,夏崇宗吓得在深宫里哀叹,西夏使者连滚带爬跑来求和,章惇此时再度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担当:为国家财政计,接纳西夏求和,在天都山设立防区,掌握战事主动权。

这被一笔带过的历史,是北宋一百多年里文治武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章惇一生浮沉里最荣耀的一笔。

黯然落幕

就在一切看上去无比辉煌时,元符三年(1100)正月,一直信用章惇的宋哲宗英年早逝。

噩耗突发,谁来即位?向太后选定了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一听是此人,章惇暴怒:“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二十七年后,不幸应验。

没能阻止赵佶登基的章惇马上就被清算,连他当年要废高宣太后的旧账也被翻出来。从雷州贬到越州,崇宁四年(1105),这位一代政坛强人溘然长逝,享年70岁。

这位造就北宋盛世的强人,去世四年后曾被恢复过名誉。但再以后,北宋变成南宋,南宋高宗赵构也追责了章惇罪状,连他的子孙也不许入仕。待到南宋灭亡,背了多年奸臣锅的章惇也就成了《宋史》里的奸臣。一位造就宋朝辉煌的强人落了个这样的结局,南宋的历史走向,似乎早已注定。

(摘自《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2》)

猜你喜欢
奸臣宋神宗变法
宋神宗的处下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奸臣的后人难做人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宋神宗的处下
不可救药
苏东坡说三个祖师
皇帝喜欢奸臣的十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