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你怕不怕

2024-04-25 12:26沈方正/口述卢智芳/整理
领导文萃 2024年8期
关键词:部属老爷主管

沈方正/口述 卢智芳/整理

我打了很多年橄榄球,在球场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对方球员抱着球直冲过来,但自己已是球队中的最后一员。这时候,不管他身型多魁梧,像卡车般迎面而来,也要咬紧牙关,相信“我一定能把他放倒”;就算他从自己身上踩过去,也要挺住,因为这是当下无法选择的、无法逃避的责任。

或许是打球培养出来的习惯,面对职业生涯中突如其来的工作转换、职务调整,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就像我在知本老爷酒店当业务部主管时,因为公司经营得不错,很多外界合作方、投资方主动敲门。这是新业务,过去没人负责,公司问我要不要做。我记得当时自己给了个很妙的答案:“我可以做,但是我不会。”看起来不合逻辑,却是实话。虽然我只有营销和业务的背景,可是我对投资评估很有兴趣,我想,如果一边做一边学,应该可以胜任。

接下这项工作,后来开启我非常多意外的契機。我接触了当时少数有实际并购投资经验的饭店业经理人,跟他们学习后,发现台湾地区缺乏相关专业课程,我又很想深入再了解,于是决定留学,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旅馆投资评估。没想到,公司看我积极想学,又是组织正好欠缺的能力,不但让我留职留薪,还补助学费,让我放心完成学业。

之后,我又经历了几次调动,包括被调去知本老爷的现场当营运副总,再之后,筹备成立礁溪老爷,从什么都没有开始。每次都是我不会、也从没做过的事,但我都没有说过“不”,而是每次都满怀好奇之心,当做机会与学习的开始。

为什么我敢?可能因为我有股傻劲,也可能因为我打从心底相信,其实不用怕。你说,有哪项任务是真的“舍我其谁”?老板在交付时,难道没有考虑、比较过其他人选,难道不知道我有多少能力?也许在我烦恼失败了怎么办的犹豫间,别人就接去做了。我始终觉得,只要努力过,都会从中得到经验,有所收获,就算结果不如预期,也不见得都是个人的问题,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nothing to lose(没什么好失去的),不用怕。

既然自己从中获得许多珍贵历练,当我担任主管,交待部属任务时,也比别人更放手、更大胆。不过,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不怕,但是被我赋予重任的干部,他很怕。

最近,我们在饭店前盖了个600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的公园高尔夫球场。这个案子在决策确认后,我选定一位主管来当项目负责人。第一次跟他说明时,我提到这个项目的规模、期限,然后说了句:“一切就交给你了。”我以为没什么问题,不料他却当场面有难色,说自己没把握,怕影响到工程。

这触动了我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反应?原来授权时,我只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或是一句“我选你,你就去干”,显然是不够的。我不能因为自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就希望别人也不怕。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会怕。

真正好的授权,应该具备几个步骤:第一,跟部属一起讨论目标。第二,给他方向。第三,让他知道提供给他多少资源。例如,“全部交给你,但你需要的话,可以聘顾问”,而不是只有一句话“全部交给你”。第四,双方都要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一旦有问题,他要及时汇报,而我会从旁协助。

于是,我又找这位主管谈了第二次。这一次,他终于欣然接受。后来,我因为非常忙碌,不论是工地巡视、跟承包商开会,还是预算追加减,几乎都是这位主管全权处理。我只在6个月的工期中,每隔一个月就问他一次:“进度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他给我的答案几乎都一样:“进度正常。我还可以。”最后,就看见饭店前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球场,我只要负责开幕剪彩就可以了。

回到最初的“怕不怕”这件事,对大多数工作者来说,天外飞来一个陌生难题时,要不要怕?一点都不用。每次说“不怕”,一定会增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还没做就先计较得失,反而永远停留在原地。倒是有一天角色转换,轮到自己扮演管理者时,要记得人不同、时空条件也不同,只从自己的逻辑出发来授权,不见得是跟部属沟通的最好方法。所以,除了自己不怕以外,也要学习如何让别人也不怕!

(摘自《能被小用,更是大才》)

猜你喜欢
部属老爷主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我是白骨精
梦想
我是白骨精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主管的话
忍耐富贵
沟通的七大金句与禁语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