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古入新: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大众古籍出版路径探析

2024-04-25 09:45陈文韬马美著
出版广角 2024年6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出版单位古籍

陈文韬?马美著

【摘要】大众古籍出版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古籍出版单位要充分认识大众古籍出版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好大众古籍出版工作,从聚集社会资源、满足读者需求、深度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出版品牌等方面着手,实现大众古籍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文化传承发展;大众古籍出版;深度融合;品牌传播

【作者单位】陈文韬,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马美著,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图分类号】G255.1;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6.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就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针对文化传承发展,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籍出版是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使古籍从艰深晦涩走向通俗易懂,使古籍出版从专业领域扩展至大众领域,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大众古籍出版工作,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一、大众古籍出版的现实需求和重要意义

1.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沧桑绵延不断,离不开中华民族对古代典籍保护与传承的重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对古籍的整理出版就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孔子删定六经到刘向、刘歆校书存经,再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纂,都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根据新时代要求,努力做好大众古籍出版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让古代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走出学术殿堂,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助力。

2.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古籍出版直接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大众古籍出版作为古籍出版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古代典籍的大众化整理出版,发掘蕴含在古籍中的中华民族深邃智慧,运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凸显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3.为建设全民阅读社会贡献力量

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联合发起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从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更是进一步具体提出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社会[1]。

大众古籍出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古籍阅读需求为出发点,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古籍普及读物,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以古籍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营造良好书香氛围、建设全民阅读社会贡献了力量。

二、当前大众古籍出版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出版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49年到2011年,我国共计整理出版122000多种古籍图书[2],出版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全唐诗》《全宋词》《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大型古籍项目。以《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众古籍出版物也得到了整理出版,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阅读古典名著的需求。然而,古籍出版属于图书出版中一个较小的门类,具有较鲜明的专业性特点以及独特的生产规律。大众古籍出版需要突破专业门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普及化,但在实践过程中无疑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分析当前大众古籍出版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受到的重视不够

相较于专业古籍整理出版,社会对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古典文献学专业、历史文献学专业、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哲学专业中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相关学者不重视以大众读者为对象的大众化古籍整理研究,而将主要精力投入专业严肃、难以被大众读者接触的古籍整理研究中,导致大众古籍出版缺少专业作者隊伍,缺乏优质内容生产的源头活水。二是绝大部分古籍出版单位将主要出版方向集中在专业古籍整理图书、国家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上,对面向大众读者的大众古籍出版物不够重视,只有少数古籍出版单位将大众古籍出版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2.大众古籍出版物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学界和业界对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优质大众古籍出版物数量较少、总体质量不高的情况,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古籍出版物的阅读需求。首先,大众古籍出版物内容创新不够,整理方法主要停留在对古籍文本的点校、注释和翻译层面,缺乏对文本进一步的解读和深层次的挖掘,大众读者难以通过阅读注释和翻译了解古籍文本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其次,大众古籍出版物形式创新不够,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纯文字形式呈现古籍整理的成果,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大众读者的阅读兴趣,形成古籍出版物艰深难懂的刻板印象,让大众读者望而却步。

3.大众古籍融合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

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古籍出版单位进行了不少融合发展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中华书局旗下古联公司开发的“中华经典古籍库”,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25亿字的资源量,涵盖经、史、子、集各部重要经典古籍整理出版成果;上海古籍出版社打造的“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已经上线四期,达到5亿字的规模。然而,以上古籍数字化平台主要针对专业机构和研究者开发,并不能满足大众读者阅读古籍出版物的需求。当前,大众古籍融合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少数古籍出版单位推出一些融合出版项目,大部分古籍出版单位缺乏大众古籍出版融合发展的意识,尚未进行大众古籍融合出版项目的开发。

4.大众古籍出版编辑人才缺乏

古籍编辑是古籍出版的重要参与者,要实现大众古籍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学者进行大众化古籍整理研究,还需要高素质的大众古籍出版编辑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古籍出版单位的古籍编辑大多拥有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等专业学术背景,具有较强的编校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专业古籍整理出版的要求。然而,大众古籍出版除了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对市场足够敏锐,能够精准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可以说,只有集策划、编辑、营销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才能适应大众古籍出版的要求。但当前从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编辑大部分是专业型编辑,面向大众古籍出版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较为缺乏,从生产端制约了大众古籍出版的快速发展。

5.大众古籍出版物市场竞争水平低

随着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的不断增强,“国学热”不断升温。除了专业古籍出版单位,大量其他类别的出版社也涉足大众古籍出版领域,使大众古籍出版物品种数量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这在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众古籍出版物市场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水平较低。其一,大众古籍出版物选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图书品种主要集中在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少数畅销品种。例如,通过开卷数据平台可以查询到4857个《红楼梦》版本,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给读者带来选择上的困难,造成了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相反,一些相对冷门的古籍则缺乏普及版本,如2023年7月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带动了唐代诗歌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出圈”,图书市场却找不到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河岳英灵集》普及版本。其二,由于大众古籍出版物选题同质化严重,导致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激烈,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最终使读者难以买到高质量的大众古籍出版物。

三、大众古籍出版路径探析

1.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促进全社会关注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

针对全社会对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协作平台等方式,促进全社会关注古籍整理出版大众化,并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及相关专业建立激励机制,从项目申报、成果认定、奖项评定等方面重视大众化古籍整理研究工作,鼓励相关专家学者在做好专业古籍整理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大众化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为大众古籍出版提供专业的内容生产队伍,源源不断输出高质量的大众化古籍整理研究成果。

其次,各级出版主管部门从政策层面引导古籍出版单位重视大众古籍出版工作,在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中加大对大众古籍出版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中国好书等奖项评定中加大对大众古籍出版物的倾斜力度,激励古籍出版单位更加重视大众古籍出版,吸引更多古籍编辑投身到大众古籍出版工作中来。

最后,除了完善对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和古籍出版从业者的激励机制,还可以搭建古籍整理出版协作平台,吸收对此有兴趣的社会力量参与大众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例如,2021年,中华书局旗下古联公司通过籍合网上线古籍整理培训平台“籍合学院”培养古籍整理和编辑人才[3],并搭建了古籍整理众包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开展古籍整理工作[4]。各古籍出版单位可以借鉴中华书局的实践经验,通过搭建大众古籍整理众包平台,以众包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众古籍整理工作。

2.把握读者阅读需求,提高大众古籍出版物质量

大眾古籍出版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古籍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古籍出版单位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读者阅读需求生产大众古籍出版物,并通过优化内容质量、丰富表现形式等手段,提高大众古籍出版物的质量。

首先,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大批移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古籍出版单位可以通过这些移动社交媒体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交流,通过读者在电商平台的购买留言了解读者对大众古籍出版物的反馈意见。古籍出版单位还可以运用各种移动互联网数据抓取工具,收集大众古籍出版物的读者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并根据读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大众古籍出版物生产。

其次,在准确把握读者阅读需求的前提下,重视提高大众古籍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出版更多优质古籍出版物。古籍出版单位在对古籍文本进行点校、注释、翻译等常规整理的基础上,针对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对古籍文本蕴含历史文化背景的解读与阐释。例如,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系列”,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对《红楼梦》《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传统文化典籍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通识讲解,是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古籍入门书。又如,岳麓书社出版的《天才成群而来》以现代视角讲述唐诗中的微妙细节,对诗歌进行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挖掘古典诗歌里积淀的深层意蕴,使读者加深对唐诗的理解,提高对唐诗的兴趣。古籍出版单位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对古籍进行更多的深度整理出版,满足广大读者对古籍出版物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最后,在提高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对大众古籍出版物表现形式的创新,使古代典籍更加轻松有趣。例如,为解决读者在阅读古籍整理出版物时需要频繁翻页寻找注释和翻译的问题,岳麓书社推出“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将原文和译文左右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做到在同一页兼容原文、译文与注释,读者无须翻页即可快速查找对应注释与翻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使阅读古籍出版物更加轻松。又如,岳麓书社出版的《山海经(彩图本)》,在对山海经原文进行注释、翻译的基础上,邀请插画师根据《山海经》原文描述创作了300余幅符合现代审美的彩色插画,读者可以通过欣赏精美插画直观地进入《山海经》的神秘世界。古籍出版单位对大众古籍出版物形式的探索还可以更加深入,使古籍出版物令人亲近的一面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加快融合出版步伐,推动大众古籍出版转型升级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剧变,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也成为大众古籍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古籍出版单位要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融合出版的步伐,推动大众古籍出版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古籍出版单位要运用音频、视频、AR、VR等新兴技术,为纸质出版物赋能。例如,岳麓书社推出的“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邀请著名播音员对“四大名著”全文演播录音,邀请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录制“四大名著”讲座视频,并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将这些音视频加入书中,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欣赏演播音频、观看讲座视频,获得多维立体的古典名著阅读体验。又如,黄山书社推出的“AR四大名著”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使四大名著中的经典场景跃然纸上,增强了古典名著的趣味性[5]。古籍出版单位可以总结以上成功经验,为古代典籍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实现大众古籍出版物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古籍出版单位应当跳出传统纸质出版的思维定式,探索大众古籍出版的新形态。例如,中华书局在成立110周年之际,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推出了“数字历史人物苏东坡”,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了“苏东坡”与观众的互动,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大众古籍出版融合发展,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不再受到纸质出版形态的限制,丰富了大众古籍出版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读者在不同场景下阅读古籍出版物的多种需求。

4.加强大众古籍出版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为解决大众古籍出版编辑人才较为缺乏的问题,古籍出版单位要针对大众古籍出版的要求,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在对古籍编辑进行专业知识和编校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其选题策划、营销推广、融合出版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大众古籍出版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古籍编辑人才。

一方面,要注重增强古籍编辑的市场意识。古籍出版单位需加强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古籍编辑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意识,邀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出版单位分享大众图书运作实践案例,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古籍编辑的市场意识,提升大众古籍出版运营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古籍编辑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意识。古籍出版单位应帮助古籍编辑了解和熟悉5G、AR、VR、AIGC、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让古籍编辑学习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了解行业前沿最新动态,对大众古籍出版融合发展的观念入心入脑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复合型古籍编辑人才队伍的壮大,将为大众古籍出版物的生产提供强大动力,为大众古籍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打造大众古籍出版品牌,实现整合品牌传播

大众古籍图书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低水平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古籍出版单位只有苦练内功,准确把握读者需求,生产优质的大众古籍出版物,打造大众古籍出版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信息极大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各种信息吸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古籍出版单位还要重视整合品牌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构建完善的大众古籍出版物销售渠道。除了京东、当当、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古籍出版单位还要利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拼多多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或新兴电商平台,构建更加完善的销售渠道,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触和购买大众古籍出版物。古籍出版单位通过打通电商平台销售渠道,提高大众古籍出版物的曝光度,促进销售转化,扩大品牌影响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全方位的新媒体矩阵运营。古籍出版单位除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等平台营销推广大众古籍出版物,还可以通过小红书等兴趣分享平台让用户“种草”,实现销售转化,借助摩点等众筹平台筹集启动资金并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大众古籍出版物相关视频。古籍出版单位通过对新媒体矩阵的运营,可实现大众古籍出版物和出版品牌的精准传播。

最后,重视网络社群运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一方面,古籍出版单位可以通过运营微信读者群、小红书粉丝群、抖音粉丝群等网络社群,经常在网络社群发布新书内容、优惠信息、活动预告,定期发布讨论话题,通过赠书、折扣等方式激励读者发言,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古籍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抖音直播、视频号直播,在直播间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古籍出版单位通过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与读者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增强读者对大众古籍出版品牌的价值认同并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四、结语

大众古籍出版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对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古籍出版单位要重视大众古籍出版工作,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集聚社会资源、满足读者需求、深度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出版品牌等方面著手,努力提升大众古籍出版物生产能力,做到“出古入新”,推出更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优质古籍出版物,实现大众古籍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J]. 中国出版,2022(3):8-20.

[2]黄义侠,王圣岩. 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伟大成就[J]. 新闻传播,2023(13):78-80.

[3]李美霖. 古籍人才培养:40年风雨兼程薪火传[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8-09.

[4]洪涛,陈必佳. 古籍数字出版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和场景分析:以古联公司为例[J]. 出版广角,2022(24):51-56.

[5]《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编辑部. 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2021年卷)[M]. 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2022.

[6]徐岫. Web3.0时代古籍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新阅读,2023(7):51-53.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出版单位古籍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我是古籍修复师
中国最美的书